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安徽工业大学“体教结合”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我国现有阶段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一些优秀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现有阶段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历年来培养的特点,提出了我校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独特模式,为改进和完善“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文为安徽工业大学校重点教学研究项目课题。
一、前言
在2000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史康成提出:教育系统应该、能够、也必须成为竞技体育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体教结合”是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现有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革。1987年,我校成为54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之一。2005年,我校与安徽省田泳进行“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经过五年的发展,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竞技体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体育人才的学习和退役后的再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也有利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发展,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校的“体教结合”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二、国内外体育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一)我国原有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1.原有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所取得的成效。我国原有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体委系统负责,由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传统体育运动学校;省(市)体工队、各行业体协;国家队的三级训练体系。这种体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体育人才,在特定时期对体育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原有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原有体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众所周知,体育人才的培养呈“金字塔”型,能够走到顶端的必竟是少数,这种培养模式必须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运动员在成长期间要以放弃教育来接受训练。如此培养出的运动员会因文化水平低而出现“大脑与肌体”不平衡,这就出现了某些运动员职业道德低,赛场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造成对体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近年来,用人机制发生了巨大变革,国家在运动员退役后安排工作的能力已经削弱,运动员在退役后,要面临再就业的问题。而多年来的训练工作,使其除了具有某一项运动能力外,几乎没有生活技能,社会生存能力极弱。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于退役的运动员更如雪上加霜。造成众多运动员生活困苦。这也使许多家长不愿让有天赋的孩子进入这个行业,使得我国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才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国外一些先进模式
1.基层体育俱乐部培养模式。基层体育俱乐部的生存由自身的经营、捐助、公司和市场赞助等方式解决,基层体育俱乐部将优秀的运动员送入单项运动协会,而单项运动协会则得到国家的经济资助,并送向更高层的体育组织——国家体育学院、职业体育俱乐部。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基础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体育人才。
2.经济强国培养模式。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且其自身的培养机制也是主要的方式,以高校为中心,依靠学校的训练设施、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中小学作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国家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条件,高水平赛事中的运动员多数是从中学或大学中选拔的,良好的文化素质使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进入社会后也会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发展模式。
(三)“体教结合”的优势与不足
1.“体教结合”的优势所在。“体教结合”是将体育与教育以良性循环的方式结合起来。它的现实内涵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将体育教学与学校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将对竞技人才的培养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运动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全面发展的运动员。在教育体系中发展体育教育,使运动员在加强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增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优秀运动员的同时,也为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则增强运动员二次就业的竞争力;二则解决运动员退役后难安置的问题;三则稳定运动员队伍,使体校和专业队生源不断;四则大学运动队的建立可带动大学里的全民健身,活跃校园气氛;五则解决高校训练经费不足、训练场馆设施不配套和教练员水平待提高等问题,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是可行的。
2.现有体教结合运行模式的不足。现有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基本上由体工队与高校联办和高校自办两种模式。在现有高校中,许多高校现出现体教分离现象,对于高水平运动队员注重训练而轻文化学习,造成部分运动员虽已毕业,但所学东西甚少社会生存能力极弱,使“体教结合”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高校自办模式则会在生源质量、经费、训练竞赛保障和教练员队伍方面出现一些困难,因此错过一些参赛锻炼的机会,对运动员的发展不利。
三、我校“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体教结合”学生归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其个性化指导性培养(教学)计划为:计划学制四年,对一些优秀运动为延长其运动生涯,学制可延至六年,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体育专项技术与技能,能够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体育领域从事管理及教学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②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③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④掌握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所必须的计算机技能;⑤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⑦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竞赛组织编排的能力。
(三)学位授予条件
须符合安徽工业大学关于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例要求。
(四)运行方式
运动员学生在省田泳中心训练,文化学习由我校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具体由文法学院组织教学;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运动员学生在调整期或退役后在省田泳中心组织教学或在校统一安排学习;部分提前退役的运动员学生跟班学习;完成相应的学分,符合学校关于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例要求,授予学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目前,我国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高校为234所,“体教结合”模式已成为我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许多高校也具备了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而且各高校也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培养体育队伍以及高水平的运动员对提升高校知名度的重要性,“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中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的正确选择。
通过首届毕业生的运行实践,我校今年将有05、06级共13名运动员学生在2010年顺利毕业。05级是我校首批入学的运动员学生,运动成绩十分优秀,因参加国内、国外大赛较多和代表安徽省备战第十届全国大运会,及学分暂未修完等原因,延期一年毕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我校不仅重视运动员学生的运动生命,而且十分重视他们的文化学习,每年我校为该部分运动员学生投入较大的财力和师资力量,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确保运动员学生完成学业,使他们步入社会学有所用。目前已有一部分毕业生为用人单位所聘,学校也积极向聘用单位推荐其他毕业生,反馈意向较好。
(二)建议
上一篇:高师新生人格现状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