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社会诚信环境
论文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诚信缺失行为,对学生个人、学校、用人单位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高校层面的,也有单位、学生层面的。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完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共建具有诚信氛围的就业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市场中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并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和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进行双向选择。那么,除了就业协议中的条款规定外,双方依赖什么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是诚信原则。诚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合为一体的原则,具有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的双重功能。违反了诚信原则,除了受到道义上谴责外,还应受到法律的惩罚。毕业生就业的过程就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签订合同(协议),这个过程受到合同法的保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遵循这个原则,就会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扰乱了正常的就业秩序,破坏了学校信誉,影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认真理性地分析毕业生就业失信现象及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对加强以诚实守信为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建设诚信的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1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各种诚信缺失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时下的人才市场,人们感到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诚信。这些行为的存在破坏了正常的就业秩序。
1.1毕业生准备自荐材料时出现诚信问题—个人自荐材料造假
纵观这几年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优秀毕业生是单位抢着要,普通毕业生是抢着单位要。有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寒窗几十载,就是为了一个毕业文凭及毕业时能有一份好工作。将近毕业时,他们为了找工作而冥思苦想,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抢着要的对象呢?怎样才能使自己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单位呢?于是一些求职毕业生为脱颖而出,不得不重新包装自己,在自荐材料中把自己的某些能打动用人单位的方面写得淋漓尽致,不写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夸大其辞地介绍自己,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美化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更有甚者竟附上假的相关证明,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准备推荐材料时伪造本来没有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这些毕业生不如实填写就业推荐表及推荐材料,结果,有的用人单位一核查,就业协议自然也就被解除了。
1.2签订就业协议时出现的诚信问题—求职心切喜新厌旧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择业目标盲目、心态浮躁,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同时选择几家单位,但最先同意接受并要求与毕业生签就业协议的单位不一定是毕业生心目中的理想单位,于是,个别毕业生为了保底,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然而,有一部分毕业生在与单位签协议的同时,就做好了违约的心理准备,一旦有更好的单位就会另谋高就。而毕业生违约,事实上造成一些企业招聘工作的失败,就会给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带来较大的冲击,甚至错过了用人招聘的好时机,而影响用人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无疑加大了未签约同学就业的难度。
1.3毕业报到后出现的诚信问题—(甚至是上岗见习期)就频繁盲目跳槽
目前困扰企业人事部的头疼问题就是毕业生的频繁跳槽。曾有一家筹建中的韩资企业经过层层筛选,好不容易从一所职业学校招聘了20个素质较高的机电类的毕业生,企业准备把他们作为骨干力量进行为期6个月的上岗前业务培训,结果有5个毕业生离开学校才三个月就换了三份工作,有10个毕业生业务刚刚上手就陆续跳槽,还口口声声说是出于人生规划或是职业定位的考虑,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较长期的劳动合同。根本不考虑因为他们跑掉后可能会给用人单位带来的后果。
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对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及学校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对毕业生来说,这种失信行为获得的是暂时的眼前利益,但它严重影响了个人品行和未来的发展;对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的失信行为影响了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落实,给用人单位造成工作中的损失;对学校而言,毕业生是学校培养的特殊产品,代表了学校的教育成果,毕业生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对学校今后的就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严重破坏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秩序,妨碍了当前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2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受社会诚信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学校教育层面的原因,还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机制和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在经济转型时期,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现象,使得守信者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鼓励,反而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范围内成了受益者。这些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2.2高校诚信教育滞后、监督不到位
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滞后,主要包括高校诚信理论教育滞后、诚信机制不健全、缺乏正确的诚信评价、监督体系,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在教育的方式上重灌输,轻引导,在教育的内容上侧重理想教育,轻诚信教育。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对于毕业生的虚假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与此同时,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行为的评价、监督制度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力也为毕业生诚信缺失开了方便之门。
2.3用人单位招聘程序不规范
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要求过高,列出了大量的条条框框使得毕业生不得不“想办法”捏造材料,并且招聘程序不规范、时间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毕业生的诚信意识缺失。协议双方了解信息的不对等,也是导致毕业生的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双方由于彼此了解不多或一方夸大了某些信息,导致另一方做出错误判断而签订了就业协议,事后反悔造成违约,导致毕业生诚信缺失。
2.4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毕业生择业心理还没有及时改变,从而导致学生就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第一,就业目标定位偏失。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定位偏高,对不能满足自身要求的单位不屑一顾;第二,强调报酬,忽略付出。许多毕业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安逸的生活和工作,强调高收人。第三,自主创业能力差。大多数毕业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毕业后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被动地适应社会。第四,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这种行为对自己、学校、用人单位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也缺乏责任感。
3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对策
3.1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
大学毕业生就业失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缺失问题的反映。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浓郁的诚信氛围,正如马克思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道德的熏陶,会形成一种强势,促使人们按照社会上流行的行为方式行事,还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人施加有形无形的压力。如果这种良好的风气在较长的时期内流行,就会形成不成文的惯例,一种积习,一种行为模式,使人不得不按此行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全社会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加强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宣传和教育活动,培育“诚信至上”,以信用取信于人的全民意识和社会公德,而且与之相适应地要加快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用一整套“扬善抑恶”的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党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明礼诚信”作为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五句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足见诚信问题已经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应抓住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机遇,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使全体人民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为大学毕业生迈人职场创造一个诚信的外部环境。
3.2建立校园毕业生诚信就业监督机制,促进毕业生诚信就业
我国整个社会信用规范尚不成熟、制约机制也不健全,高校对毕业生的失信行为惩罚不严,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价机制,学生信用的好坏差别不大。为此,高校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把毕业生的真实信息客观、全面、真实地介绍给用人单位。建立失信惩罚机制,让毕业生认识诚信的益处和必要性。强化对毕业生的信用监督,对与不同程度的失信者,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直至处分的方法使他们承担失信行为的责任。在加强就业指导及服务意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就业行为规范的管理,规范就业招聘流程,加大监督力度,要建立严格的就业推荐材料审查制度、各种证书的认证制度、用人单位信息的公布制度。确立严格的签约毁约制度,明确违约责任,防止签约、毁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从根源抓起,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建立起大学生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教育要进课堂,建立大学生诚信记录,设立诚信奖惩制度等,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诚信意识,激励诚信行为,促进诚信就业。只有就业工作进人一个规范化的教育管理轨道,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促进毕业生诚信就业,搞好学校的就业工作。
3.3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增强毕业生法制观念
要让大学生正确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机制,指导毕业生如实正确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和自荐表,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严格发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建立毕业生签约管理系统,还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是双方达成的民事合同,违反协议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3.4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为毕业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要与社会各部门、用人单位、学校各级部门、学生及家长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就业信息网,最大限度地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只有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宽了,才能真正意义上减少毕业生就业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诚信问题。
总之,解决毕业生就业失信间题,建立求职中的诚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只要我们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加快法制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就业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一定能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的毕业生就业风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朝着诚信和健康的轨道运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