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高职教育在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办学特色及就业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为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对策
1发展现状
近几年,由于全社会对
职业教育的重视,各类
职业技术学院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高等化,使职业教育的功能从单一的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训转到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并举,功能的拓展使得
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校生源充足,运转良好。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也滋生着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凸显。
1.1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因素[1]。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接纳并选择接受高职教育,是因为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且门槛不高。这对于进入不了普通高等院校的考生,无疑是一条好路子,即“曲线”上大学,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大学梦”。而且高职学生可以参加对口升学、专升本等考试,高职教育成为进入更高教育层次的跳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而学校为了迎合这一现象,把对职业技能的训练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失去高职教育的根本优势,职业教育沦为学历教育的附属品。
1.2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场地满足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攀升,学校把大部分资金用于购地与建房,然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场地,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停留在中职水平。即使购买了一部分,也远远满足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较差。
1.3教学缺乏特色,专业不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率低
一些学校与专业之所以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沿袭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其根本点是没有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2]。在许多地区的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声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这种情况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不适应需求的一面,也同样反映了现行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2发展对策
2.1学历
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应相辅相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为一身,不能因为社会上看重学历,盲目追求学历的高层次化;也不能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仅仅强调职业培训,弃教育而不顾,2种都是偏颇的做法[3]。学校教授学生从事任何职业都具备的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和其他一些基础性的人文、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但接受高职教育的大部分学生选择就业而不继续求学,所以在培养基本教育素质的同时,职业技能训练的水平也是考核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不只是会动手的蓝领阶层,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在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既要重视高职学历教育的发展,也要重视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岗转业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发展道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2增加实习实验设备、场地的投入,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基地
没有完备足量的实习实验设备,职业技能的训练无从谈起。一是学校不能一味求大,要求强求精,合理分配资金流向,购置满足教学需求的实习实验设备;二是学校应积极筹措校企联合办学,把工厂的车间变成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工学结合。这种互动性的产学合作,使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打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形式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
活力的合作空间[4]。当然,这种形式目前只是在少数一些具有行业主管隶属关系的学校内实施,但它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发展。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建立职业教育实验实习基地,这样既节约资金,又可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3提升管理理念,加强德育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
高等职业学校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德育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良好的社会道德既是社会良知的底线,又是社会文明的高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平时要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和契约观念。其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应加强对学生自律意识、责任心、爱心、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用八大“荣耻”观来武装学生的大脑,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使学生不仅具备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还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对学生当前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另外,在高职学校的管理上,应加强、完善党支部建设,把优秀学生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应树立行政、后勤围绕教学转,教学围绕就业转的管理理念。
2.4注重办学特色,面向区域经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教育是面向区域性经济的,这种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区域性,因此具有更强的指向性或针对性。应根据区域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专业,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逐步建立起个性化教育模式。首先,从双证书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双证书培养制度从无到有,现已在更多的学校实行。但是,每个专业对口社会需求以及实施的相应的职业资格培养还需逐步完善、健全。一些学校原来起步阶段设立的技术等级培训初、中级工的几个工种,应与时俱进,加大培训的技术含量,逐步扩大到以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岗位。其次,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还有各省的技术、技能大赛。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参与竞争,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一些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参加由教师承担的科研与科技服务等活动,对提高自身的实际技能可起到促进作用。在这种社会性的竞赛中,尤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学生,正在受到用人单位的特别关注。
3参考文献
[1] 周旺.论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五个突出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0(12):9-11.
[2] 李小敏.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初探[j].科技文汇,2008(6):36.
[3] 张俊龙.高等职业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62-163.
[4] 王宁.民办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对策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37-3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