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速度轮滑;心理障碍;调控
论文摘要:在高校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认为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观因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状态焦虑水平和人格特征,教师的业务素质、动作技术难度和教学环境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客观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1引言
轮滑运动是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融健身、竞技、娱乐、趣味、技巧、惊险于一体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它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运动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等素质,因而深受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速度轮滑课,推动了轮滑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但是,由于速度轮滑运动对学生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灵敏性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因身体素质的差异、不能掌握正确动作技术和害怕受伤等原因,而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紧张、胆怯和学习信心不足等。这些心理障碍造成了学生技术动作变形,不能完成练习,甚至会发生伤害事故,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本文通过对高校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因及应对措施,以保证轮滑课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2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
2.1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观因素
2.1.1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速度轮滑是一种以竞速为主的体能类体育项目,需要参与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及较强的运动技术水平。WwW.lw881.com当学生穿轮滑鞋站立在地面时,由于支撑面积的减小,形成不稳定平衡状态,这就需要小腿和躁关节的肌群紧张来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但很多学生在刚刚练习的时候,由于身体平衡能力较差和躁关节力量不足,造成站立不稳而使身体出现不可预料的无规律性动作,导致摔跤甚至造成运动损伤,使学生在进行下次练习时产生胆怯心理而影响轮滑课教学。因此,当学生身体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运动的心理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2.1.2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
从心理学角度讲,在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状态焦虑水平所决定的。焦虑是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的身体和心理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了。一旦状态焦虑水平过高,就可能破坏对动作的短时记忆,干扰和分散注意力,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使知觉表象和动作表象模糊,导致运动协调性丧失,产生心绪紊乱、视野缩小、肌肉僵硬和肢体活动呆板等不良生理反应。许多刚参加轮滑学习的学生,容易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现象,如动作呆板、不协调、多余动作增多等。如果较长时间都不能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渗透到动作学习过程中去,从而诱发心理障碍。
2.1.3学生的人格特征
人格指个人独特的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其反映了人的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比如情绪、智力和性格等。学生的人格特征也是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一些学生在速度轮滑练习中,表现出瞻前顾后、不果断,态度消极,练习时积极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脏,缺乏勇气等等性格特征,故练习时缩手缩脚不利于轮滑技术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练习情绪急躁,急于向别人表现自己,这些都增大了发生跌倒的几率,进而产生心理障碍;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缺乏对轮滑课的兴趣,练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负荷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时,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甚至生理性反应,这种状态很难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2心理障碍产生的客观因素
2,2,1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除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外,还要有健美的体形、准确的示范和轻松感人的技术动作,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急于求成,没有遵循轮滑动作技术形成规律,示范不规范或不准确,使练习者不能完成动作,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学习情绪消极和注意力涣散等心理障碍。教师责任感差,不能严谨的组织学生学习,场地布置不合理,学生滑行方向不确定,都易使学生产生担忧心理。如示范过程表现得紧张、吃力或失误;不考虑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差异,不能进行区别对待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安排不合理,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要求过高等。
2.2.2动作技术难度
动作技术本身难度大,即使有良好的保护措施,也可能使练习者产生心理障碍,这是一种人的自我保护本能。有研究表明[’。了,速度轮滑运动的损伤大多数发生在初学者当中,这说明运动损伤与参与者的运动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关系。另外,技术难度过大,也容易使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动作,而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削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初学轮滑的学生穿上轮滑鞋后往往还不能向前滑行,要经历动作技术模仿、搀扶走、滑跳、侧向行走等等阶段,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动作技术难度,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就不可避免。
2.2.3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搞好
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中上课,能使人们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大显身手的感觉,从而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鼓舞斗志,增强信心,提高练习效果。但是,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轮滑场地,学生往往在篮球场、
田径场和校园内的大道上进行速度轮滑课教学,这样由于场地不平使练习者感到不安全;很多学校出于经济角度考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佩戴保护装备,或者器械不符合规格要求,这些都使学生容易产生潜在的危险意识,进而形成心理障碍。另外,轮滑场地也容易受到高温、寒冷、风沙等因素影响,也能使学生尤其是女生产生不良情绪和逆反心理。
3消除心理障碍的措施
3,1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高校速度轮滑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技术动作表现能力,在此基础上切实吃透教材,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适当地降低教材内容难度与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渐递加动作难度,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所要学习的全部技术。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而不感到吃力,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产生积极心理影响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要加强在轮滑技术上的正确姿势示范和技术指导,增加诱导性练习,采用辅助和降低条件学习,这是减轻学生在轮滑课中产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3.2有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我们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速度轮滑课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基本技术、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练习,尤其是增加腿部力量及脚跺关节力量的专项能力练习。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课程进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定向,学生只有在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后,才能避免恐惧心理的产生。
3.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只有把轮滑课的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要求,才能产生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及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体育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轮滑学习的动机水平,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学习过程鲜明的育人功能及在发展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唤起学生对轮滑运动的热爱。在速度轮滑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的娱乐性、游戏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是消除其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运用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讲解,及时消除学生胆怯心理;通过准确漂亮的示范,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模仿和学习的欲望,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同时适当组织一些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渐消除心理障碍。
3.4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彼此之间容易互相影响,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学氛围。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班里的体育骨干,要发挥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强和有一定轮滑基础的学生的带头作用,发挥学生之间“帮、带、学”的作用,消除基础较差学生的紧张、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从而获得较好的锻炼效果,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5优化教学环境
根据场地器材、学生人数和技术水平情况,合理分组并规定好各组学生活动的区域,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向学生提供护膝、护腕、头盔等必要的保护硬件,让学生在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严格的技术要求下轻松、平安地完成轮滑动作,抑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3.6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通过心理训练来调节心理状态是排除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防止心理障碍的出现和发展,除了加强课前心理准备之外,还可采取呼吸调整法、自动活动法、动作表象法等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努力培养积极情绪。
4结语
速度轮滑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北方许多高校将其列为秋季体育教学的必备课程,为冬季冰上课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提高速度轮滑教学质量可以达到双重目的。认识学生在速度轮滑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和手段,积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