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障碍 德商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该文认为德商偏低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要彻底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必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德商。一家之言,欢迎争鸣。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白杀及恶性犯罪案件,折射出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据报道:"`2008年是全国高校学生心理极端问题高发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学生极端问题63起,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38所高校,即一些高校发生两起以上,达到历史顶峰。通过跟踪分析发现,有着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一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知、理解社会的积极面,不能正确地处理需要与满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那么,什么是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心理障碍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些都是本文所着力探讨的基本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含义及类型
什么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目前我国
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有:1.“所谓大学生心理障碍,从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主体不能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不能完善自身与发展自身;从主观上讲,该种心理是潜在的、不自觉的意识,它使患者的所作所为处在不自主状态,简言之,心理障碍患者具有主观上的不自主性和客观上的不适应性两大特点。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行为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普遍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是行为主体刺激的反映的异常表现。一切与人类和社会认可的行为常规相悖的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统称为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障碍是指与大学生正常身心特点和行为方式不相适宜的一切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
在国外,学者一般不直接定义什么是心理障碍,而是为定义什么是心理障碍提供思路。如美国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合著的《心理学与生活》将那些被认为是变态的心理功能称为心理障碍,并提出“对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障碍的判断通常是建立在专家对个体行为功能评估的基础上”,用来标识“变态”的标准包括痛苦或功能不良、不适应性、非理性、不可预测性、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令观察者不适、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等七项叫。后来,菲利普·津巴多在与他人合著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又提出,对于什么是心理障碍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观点来自医学,我们有时称其为‘医学模型’。这种观点用描绘生理障碍(疾病)的方式来描绘心理问题。另一种观点是心理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心理障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从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来看,心理障碍分为认知性心理障碍、生理一认知性心理障碍和认知一生理一认知性心理障碍三种。认知性心理障碍是由于认知观念及认知方法错误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如自我意识障碍、人格障碍、强迫症等;生理一认知性心理障碍是由于生理功能方面因某种刺激出现问题而引起的意识紊乱和行为怪异,如记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认知一生理一认知性心理障碍是由于认知偏差引起情绪情感的严重波动,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与恶化,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人的正常认知活动,最后导致人的心理、行为的严重异常,如情绪性障碍。从原因角度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正确的归因,从而为探求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对策提供科学的基础。
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绝大多数属于认知性心理障碍或认知-生理一认知性心理障碍这两种,真正属于生理一认知性心理障碍这一类型的大学生心理障碍是极少见的。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其错误的认知观念和认知方法有关,只不过有的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会通过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而进一步恶化,有的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并不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而直接表现为言语、行为的异常。对于没有引起生理变化的心理障碍,一般借助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但对于已经引起生理变化的心理障碍,则需要将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因而在事实上已经走出了高校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所能解决的范围。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认知偏差,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认知性障碍本身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更是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的状况,反映着一个人的德商。可以说,德商高低与大学生是否会发生心理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德商角度分析、理解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并探求解决的方法,将为最终研究、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增强其有效性提供新的领域和抓手,从而为实现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二、德商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德商归因分析
德商(moralintelligencequotient,缩写成mq)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首先提出的,他在其《孩童的道德智商》(themoralintelligenceofchil-dren)(1996)一书中特别强调,人的德商启蒙教育要从小抓起,如果对孩子从小只进行智商、情商的教育,放弃德商的启蒙教育与培养,将来很难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笔者认为,对孩子从小忽视德商的启蒙教育与培养,不仅很难使其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也很容易成为心理障碍者。目前,大学生中众多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者,相当一部分与其家庭忽视对其进行德商启蒙教育与培养、造成其德商偏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到底什么是德商?德商包括哪些基本内涵?
目前,一般认为“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6。也有学者认为,“‘德商’是指一个人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即对自己的思想、情绪、欲望、言语、行为等进行有效管理(激励和约束)的能力。”笔者认为,对“德商”这一概念,可以作表象的解释和本质的解释:8止。表象的解释是:“德商”就是道德商数,是指个人的道德素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个人道德行为与社会普遍公认的德性(即人的普遍道德品性和社会对个人所要求具备的道德素质的综合)相吻合的程度,程度越高,“德商”越高,程度越低,“德商”越低。由于“德商”实际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状况和水平,而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状况和水平又是由这个人本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理想、道德意志等所决定的,因此,对“德商”又可作出如下解释:“德商”是指一个人由其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理想、道德意志等所决定的道德素养的状况和水平。
按照国际知名咨询专家和教育学博士米歇尔·博芭的观点,德商包括正确行事的七大人类美德;9:同情、良心、自控、尊重、善良、宽容、公正。其中:同情能够帮助个体对别人的需要和感情更加敏感,使个体能够热情友好地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遇到困难的人们;良心是培育诚实、责任心和正直等重要美德的基石,能够帮助个体分辨是非得失、并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感到内疚;自控能够帮助个体约束冲动,做到三思而后行,以防止危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尊重能够帮助个体看重别人的权利,懂得用需要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善良能够帮助个体体恤他人、舍己为人;宽容能够帮助个体意识到别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和他人采取理性、开放的态度,学会接纳和尊重别人;公正能够帮助个体按规则游戏、依法办事、公平竞争,使个体有勇气替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伸张正义。
为什么德商低的人容易出现认知性心理障碍,原因就在于德商决定于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认知观念和方法德商高的人,在认知世界、认知社会以及对待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就能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处理好需要和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不至于由于认知偏差而出现大的心理失衡,并由于心理失衡而带来各种情绪问题和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整个社会主体都在片面地追求着各自的经济利益,甚至不少经济利益主体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社会不公正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大学生在孩提时代就生活在道德教育缺乏的环境里面,形成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因而一旦自己独立走向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很难能够进行正确的认知和消解,因而心理问题突显,有些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演变成心理障碍。
现在,不少心理工作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干预时,常常把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心理原因,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找出解决的对策,结果枉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对有些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的解释让正常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让有心理障碍的人接受了。比如,有学者提出:“在强迫障碍中,强迫行为被看作是一种移植的焦虑,一个害怕脏不断洗手的学生,可能源于他对性活动的渴望与害怕‘沽污’其名声之间的冲突。”“事实上,强迫行为一般都是基于对自身活动的不安全、不信任或本身所具有的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所产生的,很难想像“害怕脏不断洗手”与“对性活动的渴望与害怕‘站污’其名声”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应该看到,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与德商低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一个人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怎么样为社会、为他人多做有益的事情,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自己的得与失,发生心理障碍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里为什么要特别提出“道德健康”,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了道德在一个人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巴西著
名医学家马丁斯通过研究发现德商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品德端正、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胸怀坦荡,则会心理平衡,从而有助于身心健康;相反,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这种心态必然有损健康、造成心理障碍。事实上,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的道德教育,强调修身养性,并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以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观点。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有些专家学者归结为以下四点:第一,缺乏自我认识能力;第二,缺乏责任意识;第三,缺乏为人处世的能力;第四,缺乏感恩意识。这四点都体现着一个人的德商水平,都印证了德商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
三、提高大学生德商的基本对策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通过提高大学生德商水平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为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奠定心理和伦理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德商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
当代大学生几乎是在整个社会都在普遍追求个人利益、轻视或忽视社会整体利益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成长,没有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好的道德遗风,重智轻德的基础教育使大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启蒙教育,造成不少大学生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差、德商低,因而做出令社会和他人所不能容忍的行为,造成社会关系紧张,进而引发心理障碍。因此,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为基本的对策。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观教育,让大学生懂得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为什么要具备这样的道德素质;第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让大学生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道德的核心、原则及基本内容,使他们懂得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从而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提供一个标准;第三,利用各种媒体,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社会上出现的道德热点问题并进行辩论,使他们在辩论中明事理、讲道德;第四,大力宣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道德事例,使大学生能够通过耳闻目睹身边的好人好事提高自己的道德鉴别力与欣赏力;第五,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能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是有效管理,使大学生懂得做出不道德行为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念方面过于看重自我需要的满足,注重物质利益轻视精神利益,缺乏科学的理想信念,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得贡献与索取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很容易遭遇挫折和在挫折面前迷失自我。许多事例表明,一个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人,很容易出现人格性障碍,遇事斤斤计较、想问题做事情容易发生偏激,不能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利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当然也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马加爵案发生后,有不少大学生表示有马加爵同样的心理障碍。因此,利用各种典型事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对于提高大学生德商、预防和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懂得:真正人的存在是精神的存在,是为他人的存在,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必须实现社会价值,只有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这样,个人才不至于因时时、处处、事事想着自己而发生内心的矛盾和心理失衡,从而减少心理障碍发生的机率。
(三)增强对社会与他人的情感
一般来说,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是很成熟、各种各样的市场机制还没有规范建立和形成,权力支配下的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所滋生的各种腐败现象、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大批职工下岗及其所引发的就业矛盾与压力、社会分配不公所产生的两极分化、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后与区域、行业性的缺失等因素,使大学生对社会的情感存在问题。特别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不讲诚信,不惜损害他人,使得大学生对他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他人,用正确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增强对社会与他人的情感,是提高大学生德商和预防、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又一重要内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与他人的情感必须从加强校园道德环境建设人手,充分发挥道德环境效应对大学生正确情感养成的作用。要加强校园道德环境建设,就必须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上和校园内的好人、好事,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他人的关怀,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他人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
(四)端正为人处世的心理态度
心理态度体现着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和情感,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行为的走向,是一个人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预防和克服心理障碍的基础。端正为人处世的心理态度最终目的是要做到知书达礼,一个德商高的大学生必定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学生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很少出现矛盾和冲突,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要端正为人处世的心理态度,必须做到:第一,对自己有个准确定位,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得与失;第二,增强抑制力和意志力,在社会交往中平等待人,对他人做到礼貌、真诚、同情、理解、宽容;第三,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懂得感恩,不以怨报德,不苛求于社会与他人;第四,用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五,多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情,在获得社会和他人肯定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快乐。
当然,提高大学生德商绝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全社会都应该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各相关职能主体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媒体,努力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宣传和教育,大力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一旦大学生的德商水平提高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机率必然会大大减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