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教师教学情感发挥的向度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 教师情感 发挥
论文摘要:大学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情感,进行情感性教学,这是影响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同时教师情感也是教师自身众多素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情感意义重大。
情感是人类的』l: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品质,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教学中,情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便是教师的教学情感。从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教师的情感,可以发现丰富的教师情感现象。卢家媚教授认为,教师的情感包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情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情感等。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学情感,意义重大。
一、大学教师发挥教学情感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大多数还停留在灌输的层面上。在大学课堂上,因为大学生己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因此学习状态非常放松,再没有了高中时代的全神贯注,再加上有些大学教师讲课缺乏声情并茂,因此使得学生逃课的现象在大学已不是稀奇的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些教师只好精于课件的制作,以及讲些与学习无关的“私事”,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播放电影、视频等来吸引学生。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知识点,分析考点,学生则记笔记,考试时老师划范围,学生背笔记。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现象都说明了现在的有些大学课堂,无不充斥着教师与学生间的对立,教师不顾学生的情感需求,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这与大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截然对立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是一种巫待改进的教学。由此,在大学课堂中充分培养与发挥教师的情感,使教师进行情感性教学,这更加体现了大学教学的真谛。
二、交往向度的外在情感发挥
1.寓情于教,以情育人
教师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不仅影响自身,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在一堂课中教师总是经常地把自己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过程。所以,教师不仅通过语言进行教学,而且也是通过自已的情绪来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精神饱满、心情偷悦地与学生交流,以情育人,与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是教师发挥自身情感重大作用的途径之一。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要能够把握自身的情绪,同时还要善于识别和调控学生的情绪,这是教师进行良好教学的基本技能。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绪生活。”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必然会通过某些行为外显出来,进而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得自己的情绪处于教学的最佳状态之中。
2.发挥形态和语言的情感功能
教师的教学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如语言、面部表情、体态和类语言等。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基本方式,而教师的语言又是通过一定的语调、语速和音量来表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调节自己的语调、语速和音量来传达准确的信息,使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如讲求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变化、控制讲话的快慢等。
面部表情是人内心情绪的晴雨表,也是人类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的面部表情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爱帕尔·梅拉列斯的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7%,通过语气语调传递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38%,而通过脸部表情传递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5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主要体现为微笑和眼神交流两方面。由此可见,教师进行教学时要面带微笑,时刻与学生有眼神交流,这样能够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温暖,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体态是指人们借助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它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补充,也有自己语言表达的物质外壳,即以人体本身的动态、静态形象来表情达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包含手势、走动和空间距离等。良好的教育效果体现为教师要借助手势说话,并不拘泥于教师固定的教学领域,而应该与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接触。
类语言是指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哭、叹息、咳嗽以及各种声音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主要以笑和叹息的形式表现出来。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师生间关系的润滑剂,叹息也是教师情感的一种表达。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笑的伟大力量,尽量不把不快的心情带给学生。
三、非交往向度的内在情感发挥
1.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属于其情感原动力,它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又具体表现为教师爱、公平观、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及其教师期望。教师爱是教师育人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常常把教师对自己的爱等同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获得积极评价的学生,更易于保持积极愉悦的心境,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公平观,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是更需要教师积极关注的。公平观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尚,是教师之所以成为好教师的最起码要求。第三,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由衷的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能挖掘知识的源泉成为自己教学的力量,才能更有效的完成
教书育人的重任。第四,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期望之心。教师对学生所抱的期望,是教师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所抱的期望,是教师心目中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这种期望自然会影响其教育行为。
2.完善自身人格
人格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表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又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教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正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所谓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拍金说过:“教师是高尚的,因为教师与家长一道,对改造世界所作的贡献要比其他任何社会集团都大。”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育者的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的内在人格力量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敬业、乐观、自信、乐群性和智慧性。
敬业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首要前提。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敬重和忠诚态度是其高洁的理想而升华起来的,三尺讲坛正是体现生命价值的支点。教师热情开朗的性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热爱人生、热爱事业、精神饱满、勤奋愉快、胸怀坦荡、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性格有利于产生巨大的人格吸引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信是教师用自己最大的潜能发现自己、挖掘自己的最好武器,也是能够适应各种客观环境、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乐群性又表现了教师热情、开朗、信赖他人并与其合作的良好精神状态,这在教师的人格中是至关重要的。智慧性代表了教师聪明、富有才识、社会能力强等特点。上述教师的内在人格力量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同时也是教师职业特征的缩影,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