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试析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窘途

试析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窘途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是为新兴事物,作为民办教育的主体部分,有着诸多特殊而复杂的背景,往往牵扯的层面多而广,加之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是很完备,以及同类院校和公办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竞争与比较,这些使得本身定位尴尬的民办高校在实施高等教育办学实践中尤其要重视与凸显特色、创新与质量问题。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清和理解它们的理论思想意义,对于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实践无疑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一、民办高等教育中的特色问题

  何谓特色?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将特色解释为“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具体落实到不同的对象或领域,其内容与表现形式各有千秋。对于民办高等教育来说,特色是指民办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开发、塑造与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特征。办学特色是现代教育思想、先进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应同时具有优质性、时代性和独胜处。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则通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校园文化、管理机制、教育风格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独特的办学思想,新颖的教学方式,全面的学生素质塑造,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学科专业设置是为特色战略之首选。在民办高等教育中,行业领域与学科专业设置的差别很容易为办学形成自己特有的个性或风格创造条件,因为学科专业在对应行业领域内的特殊定位,可以全面渗透至办学的整个过程中,一旦发展稳定,形成特殊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资源格局,必然不为其他普适性高校所具有而不易被超越。这种特色选择战略,自然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其发展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独特定位,同样为民办学校的发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区域内形成垄断性地位时,必将给学生的招生就业带来较强的吸引力,从而更加促进学校的品牌建设。而学科专业同质化趋向的院校,为了凸显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往往都要付出更多财力物力智力等成本,并且消耗过多的重复性教育资源。不少民办高校由于缺乏这种长远眼光,只追求眼前就业市场需求状况,盲目跟风进行专业设置,结果每个专业或学科都无法达到专、精而特的水平,给学校的内部质量管理带来很多的后续问题,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无疑具有诸多负面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学特色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形成有特色、高水平民办高校的核心。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实践的基本载体,是民办高校凸现和强化其比较优势、形成和发挥其“特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民办高等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 、“模块式”培养模式;探讨针对岗位所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专业, 改革课程设置, 调整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都应该在自己的类型和层次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也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和自主创新的模式,才是最适合、最有特色、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自身特色,才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三)管理的个性化风格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环境保障。民办高校的资源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市场对民办高校的导向作用,使得民办高校在管理的方式、内容和经营策略与范畴上有其明显的特色。这些管理上的特色为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提供了机制保障,也使得民办高校得以迅速发展。

  (四)战略错位发展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制胜法宝。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民办高等教育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对于民办高等教育传统的“大综合”发展与运作模式必然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撞车”,遭遇挑战,从长远而言,重复性建设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消耗,更会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纷繁错乱的环境下,民办高校应对挑战就应在办学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耐得住寂寞和诱惑,进行错位竞争,在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异性发展和创优性发展。

  (五)政府的支持引导是民办高校特色实现的助推器。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特色化发展,然而在教育资源的分配、经费的支持、地位的定性及待遇的平衡等方面很难予以保障实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时候成为了口号,这就使本已背负艰辛的民办高校更多时是勒紧腰带做特色,如有政府给予合适引导则办学者定位方向就更加清晰,如果能分享到较多的教育资源支持,民办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实现就更加快捷。

  如何能够在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及战略发展等多个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这就要靠不断针对性解决办学实践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运用应对各种新问题新办法的创新思维以及常抓不懈的质量沉淀。一种风格或特色的形成,不是单靠灵光一现的点子就能一次性解决问题,还必须后期的持续贯彻实施乃至长期的坚持不懈,才能将这种特色风格完全建立起来,并依次构成整个办学特色体系中的坚固元素。

  二、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创新问题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中的产物,民办高校的办学实践表明民办高校具有重视实践、勇于创新的天性,非如此它便不能生存。这种创新的能力与其说是天性,不如说是种种现实困境所使然。民办高校不具有同等公办院校的“优势条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却接受同样甚至更高的评判标准。各种环境体制的限制,以及内外资金的制约,如果没有创新,很多民办高校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更不要说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显示了民办高等教育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它需要极其灵活的创新机制去应对瞬息万变的现实情况,但从长远来看,更需要远见卓识来把握如何不失度的问题。

  (一)创新式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习与继承。相对其他办学较好的国内国外优秀民办高校,直接的模仿和嫁接对于本身来讲就是一种创新。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比较新兴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总是那些较好较快发展的学校首当其冲,他们的率先探索总是可以给后来者很多启发或直接的示范作用。所以,一方面民办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研究内外政策形势和教育管理原理,另一方面更要及时地学习借鉴国内国外优秀的办学经验,以最快好省地处理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应该渗透到民办高校整个管理体系中,而不应该仅停留在行政层面。

  (二)创新更要深省教育教学和管理原理。民办高校对于很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是所有的解决方法都靠简单地模仿和嫁接就能解决的,尤其对于发展较快较好的民办高校,他们可能率先要碰到一些新的难点问题,包括由于体制政策延滞等所带来的困境。面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各种内外活动机制的创新来解决。但是,简单地企图跨越外在管理体制未必就是最佳的选择,深谙教育和管理原理常常是处置种种教育疑难问题的关键。未来教育趋势的把握,以及政策法规的深刻领悟,有效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以及自主创新等,无一不需要有很深的教育和管理理论来支持。

  (三)创新要有逆向思维的习惯。传统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的限制以及种种教育体制的禁锢,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成为“千校一面”的格局,而民办高校的立身机制具有很多先天的创新优势。事实上,为了生存和发展,民办高校也不得不创新。也正是不断地创新才带来了民办高等教育当今发展的格局,同时也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很多经验启发。过去很多认为不可能改变的“金条玉律”,在今天还是多少突破了,这多半都是逆向思维的结果。当然,不是所有看起来新的东西都够得上创新的标准,因为某些违背核心原理或超出认知主体驾驭能力范围外的种种“搞怪”或过激行为,都会与整个现有的系统不相融合而起反作用。

  三、民办高等教育中的质量问题

  由于只有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并无相应的质量水平相应之,这样的“特色”只能是“伪特色”。因为严格来讲,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既有的优势条件所形成的超越一般化标准的个性特征。办学特色也是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可见,真正的特色,是包含了不断创新累积并达到足够质量水平并超越一般化标准的状态。以特色“标立”可能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但以特色“渐显”必然是一个包含循序渐进以提高相应内涵品质的累积过程。

  (一)从内而外、由近及远对待民办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一个民办高校是一个相对的系统,而民办高等教育又是一个更高一级的系统,高等教育以致整个教育依次是更高的系统,统一融合于整个国家社会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和影响,最终落实到一个学校具体的变革措施与实践行为上来。当内部的质量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总是无一例外地要求突破外在陈旧体制的限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民办高校首先应该做好自身内部的质量建设工程,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去尽可能谋求特色优势,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原有教育政策体制弊端的深刻理解才能有力地促进形成更合理更科学更可行的政策体制改革方案。

  (二)民办高等教育质量高水平要靠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来保障。质量带来稳定,而稳定促进更好的发展。高水平的质量,需要诸多方面的服务品质来体现,而最根本的还是规范整个质量服务体系的规章制度。无论是规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还是评价性制度以及奖惩性制度等,都应该建立一整套符合实情、可操作性的质量指导手册。这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平台。犹如两点之间的距离,再近再好的路程,终究无法改变最短的位移,这个最短最直的“位移”,就是最后的质量问题。

  (三)品牌名校需长时期的积淀。高等教育具有诸多复杂的因素,牵涉面也非常之广,要想得到全面的提升乃至成为品牌名校,这对于成长历史并不算长的民办高校来说绝非易事。某些方面与同等公办学校的相对参比优势并不能代表可以轻易逾越百年老校所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经营模式比较快速地解决教学仪器设备以及校园规划建设等问题,但是师资队伍稳定与培育、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校园文化的积淀,社会的深刻认同,以及多年来养成的强大凝集力和同化力、整合力等方面,都并非朝夕就可以解决的。

  总之,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特色、创新与质量,它们三者是相互依存、水乳交融的关系,并且统一于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实践过程中,彼此很难说孰重孰轻、孰先孰后的问题。民办高等教育是一种经济体制环境下产生的新事物,某些可能是共性的问题,对于那些越早尝试推出创新性解决办法的高校,就越具有特色质量优势,但随着相互的学习和推广,这种特色的光环可能就会逐渐褪去而成为一种办学中为保障其办学方向和基本质量的共性规则,这点尤其体现在随着政府根据民办高等教育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而政策性推广时。所以,要想长久地保持自身的办学特色,就必须不断地创新,而创新也必定是在谋求最好解决办学中所遇到的种种新形势新问题等。当然,如果创新与特色不能最终落实到最优的质量服务上来,民办高等教育也很难走出囧途。只有特色、创新与质量的真正实现,才能真正把民办高等教育带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道上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6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