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化学教育
第1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学化学教育研究课程中,由于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知识使得许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成绩也就不理想。根据长久的调查与试验,专家们发现在枯燥的化学教学中如果增添有关情感方面的教育会使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也会使得学生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全面素质的发展。
1情感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内涵与意义
1.1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教育历史的发展中,情感教育是其中一种具有心理价值的特殊教育方式。其是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另采取心理情感辅导的形式,使学生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心扉,从而促进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力。
一般的情感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1.1.1主观方式。这种形式的情感教育通常会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的教学或课后的备学中细致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变化,可以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语言与动作暗示,使其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1.1.2客观形式。这种形式是一种理性的教育方式,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通过作业的反映,课堂的表现,情绪的体现等不同的客观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从细微之处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1.2情感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产生有利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
1.2.1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包含学习方面的能力与成就,还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模式以及情感态度。
1.2.1.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对于化学课程的兴趣
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许多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与概念,类似于氧化物,化合物的概念也不是浅显易懂的,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难免会力不从心。这时如果教师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而是采取了情感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在课堂上不是过多的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导,而是细致关注学生的表情,状态,这样就会使得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亲近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
1.2.1.2加强了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程是在中学课程阶段必学的科目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的好奇型与积极性最强烈的时期,因此在化学课程的教学阶段加入情感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加强其的心理素质。通过常规的情感教育使其明白正确的人生情感态度是什么,使其的能力不仅是在学习方面得到提升,也要教会学生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
1.2.2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情感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爱好,促进其的全方面发展。而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情感教育方式的新颖性,不少教育学科都没有创建一套完整的情感教育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特性实施一套独特的情感教育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措施分析
2.1扩展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其的历史与名人事例都一直深受着人们的喜爱,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时不妨可以引用这些事例,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改变了过去沉闷的教导氛围,还可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们从不同的历史名人身上例如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元素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上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巨大魅力,有利于激发其的学习兴趣。
2.2联合生活实际来讲解化学理论知识
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现象,因此化学学科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不应该分开,应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某一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时参透一些生活案例,促使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去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化学的学习更为简单,又可以使得学生的社会性能不断增加。在某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导中,教师甲就在开始讲课前问了同学们他们使用的铅笔芯的元素是什么?铅笔上标明的几B和几H这具有什么含义?这两个实际生活的案例,同学们积极的相应,最终在学生的众说纷纭中,教师给出了标准答案,铅笔芯是由石墨粉末与粉土粉末组成的,而B表示的是黑色的意思,H表示的是硬度的意思,铅笔上的标注表示其的黑色程度与硬度程度都不同。同学们这下心里就对铅笔芯的构成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对石墨的组成碳元素有了初步的认知,以便于日后的化学元素的学习。
2.3改善化学审核方式,增加学生的成功机会
化学学科由于其生硬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得不少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打击。因此,作者建议可以采取人性化的考试方式,例如团队合作的考试,或者是把化学考试的时间由过去的90分钟降低到60分钟,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保障学生的第一感觉,避免其因为心理等因素而产生的乱改答案的现象。
3结语
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中采取情感教育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另外,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的化学课程的教导中应积极主动加强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实施,用感性的思维与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奥秘,这样才能促进其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2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同时,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尤其重要。但在素质教育推行初期,化学教育中的德育仍是薄弱环节,离大纲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本文总结归纳了个人关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的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动力所在。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介绍我国古代有关化学方面得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介绍我国某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如兖矿集团为我国的煤炭的生产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内蒙古的稀土矿也使我国在稀土的生产能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让学生感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让学生体会量变到质变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规律。如MnO2和Mn2O7两种物质是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但其性质差别是相当大的。
让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坟地中“鬼火”的出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在空气中自燃,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火”。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这种现象给予恰当解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因此,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开展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在很大程度上讲,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如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大面积土地荒漠化,各主要流域水质恶化,煤和石油的危机,温室效应等问题。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因为人们长期缺乏环保意识,长期对环境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三废”问题严重,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如通过《硫、硫酸》一章得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产生、转化、危害及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解“过渡金属元素”性质时,让学生通过“水俣病”了解重金属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化学与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化学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引用身边触目惊心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在教学中,教育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和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和较强的领悟能力,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学改革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