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化学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即将作为中学的一种新的课程,运用其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与中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可以采用以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探究思维,还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怀疑精神。研究性学习以其多种属性多种方法多种功能,使中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它是适合中学化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化学,启发,探究实践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立知识体系的学习活动。是人们建立自身的认识事物和学习方法的主动的行为方式。对于国家而言,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而研究性学习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协调、开拓、严谨的研究问题方法,使学生真正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利用这三个特点,并结合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这一特点,可以采用开放性教学,启发学生,培养其发散性与探究性思维。同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和怀疑精神,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所学知识,为以后学习化学铺平道路。
一以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教师传授给学生为主,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次,即教师只管把一切交给学生,而学生把一切照搬纳入,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教师就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即从上课前到上课后:上课前的备课,教师从备课的设计上,就要从以前的教师怎么有利于教变为学生怎么有利于学。听起来是一样的,其实则不然,这就决定了上课的主体由教师转变到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找相关的资料,自己主动去学习的知识记忆效果要比只是单纯的听的效果好的多,这是显然的。在上课时,也可以从以前教师单方面的“灌”的方式转变为提问----思考-----讨论-----补充的方式,可以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这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使其更易记忆所学的内容;对于有些概念多且枯燥抽象的章节,把课程由静态的展示转变为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动态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中学生的认知还处于感性的认知,还可以针对这一点,在课堂上讲有关课题内容的小幽默或直接让学生表演相关的小品,这样,以往容易混淆的概念就可以深深地刻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同时还可以用全班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课后作业也可以从以前针对课堂内容的作业模式转变一下,可以用先做后讲的方式,即先预习内容做作业再来听课,又或让学生自主的寻找课堂相关的内容来阅读。
二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探究思维
对于中学生刚刚起步的化学知识仅仅用“开放式”教学是不行的。因为学生还没有达到那种可以深入的思考所看、所听内容的地步。所以教师还必须采用一些其它的方式帮助学生,使其深入思考,在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研究讨论的时间之后,教师找准时机作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排除他们自己不能排除的知识、智力、非智力等方面的学习障碍,还要及时的调动和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断的深入学习,完全透彻的学习所学内容。例如,如果学生问:为什么甲酸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这时可以用问题来回答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我们反过来问学生甲酸的结构式如何写或直接让学生写出甲酸的结构式,让其观察,这样学生在看见甲酸中所含的类似于醛基的结构就会明白了。在启发的同时要求教师尽可能的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的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做的,不教;凡是学生能说的,不说;这样不会在给学生启发的时候限制了学生的探究、发散思维。
化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已经获得过的系统知识,还要有效的传授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否则,就不能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无法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全貌。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所谓的探究性教学,就是仿照科学实践探索发现科学的模式,来实施科学教育,这样的教学用于培育学生探究发现自然的智慧能力与科学本领,然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对大量化学事实进行科学探究和概括的一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是化学的基本方法,例如;氯气实验室制法,可以先提出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取氯气?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发散后,再让学生的思维收敛;若在实验室制取最好用什么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选择的依据,在问学生;运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又如何制取?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发散,深入思考,再给他们探讨的空间与时间,制造动手的设计实验的机会,再针对学生的设计提出一些启发性讨论,如选用分液漏斗还是长颈漏斗?最好选哪种方法收集,用排气法还是排水法好呢?应如何改进呢?要进行尾气处理吗?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探究氛围中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怀疑精神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要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在课堂上,以二氧化硫这一节为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揭示二氧化硫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并根据学生们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药品与仪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硫酸厂旁边的铁器生锈比较快,石头雕塑的花纹也变得模糊的快,就可以以此为题让学生自己去考究为什么,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去图书馆上网或通过其它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如;硫酸厂、火力发电厂、化肥厂、造纸厂,并调查它们的排污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为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让学生查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如有关化学史的阅读,从化学史告诉学生,继承不等于屈从权威举步不前,前人肯定的规律或建立的理论可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可能隐藏着错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歇动力教育需要创新,而创新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学化学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探索性原则。其次活动性原则。再次个性化原则。最后,科学性原则。而研究性学习完全符合这些原则,是可以适应于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
综上可知,研究性学习是适合我国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主动的学习、思考、探索以及创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为以后学习化学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冯燕瑛 《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及实验》 化学教育 2003 第二期 P10—11
2 龚春燕 魏文峰 人们教育 2002 第8期 P13
3 彭蜀晋 《探索教学论》 化学教育 2002 第4期 p4-10
4 项云英 《“错误” 科学史教育的特殊切入口》 化学教育2003
5 黄坚 《创造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化学 2002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