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第1篇:教研论文修改七步法
教研论文是教研成果的文字表达形式。一名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把自己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把自己思考的教育思想观点表达出来,写成教育科研论文,对他人是个学习参考,对自己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髙。写教研论文大体上要经过谋篇构思、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四道工序,而修改定稿则是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可以说,不经过反复认真修改的教研论文,只能是个“半成品”教研论文修改主要分为检查、增补、删除、更换、调整、斟酌、校正等七个步骤方法,下面就教研论文修改谈点粗浅认识。
审读检查论文
对教研论文初稿的审读检查,就好比对应征人伍青年进行全面“体检”一样,检查就是“照镜子”找毛病,是需要用心和认真对待的。对教研论文初稿检查的过程,要由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认真审读。对教研论文初稿检查的着重点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检查思想内容,检查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检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否正确、深刻,看思想观点是否明确,有没有与主题思想表达不一致或不正确的地方。第二,检查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仔细揣摩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看内容和形式是否一致,再决定内容材料的增删取舍和调换改正。第三,检查语言色彩、格调
问题,主要检查语言色彩与文章主题风格是否和谐一致,有没有影响和妨碍思想观点表达之处。第四,检查语病,看有没有语垢、病句或字词纰漏之处。
当然,既是全面检查,对文稿其他方面的检查也不可忽视。如,文章题目是否醒目、确切,摘要是否规范,关键词否精要,文后参考文献的注释是否正确等,都忽视不得。对论文初稿的检查需要认真审读,深人思考,潜心揣摩。
增加补充内容材料
在对教研论文初稿检查的基础上,论文修改进人了第二步,即增加补充内容材料。论文修改首先是个“补瘦削肥”的过程,先要“补瘦”文章思想观点的表达是需要有充分说服力的材料来支撑的,即论点需要以科学的事实和理论来支撑,需要严密的论证和说理。无论从文章整体还是从部分上看,如果事实材料不充分,或缺乏说理性,便显得内容空泛、论证不严密,论点就难以成立。从文章的结构布局上看,无论本论是分为三部分还是分为四部分来写,各部分的思想内容及语言文字应当是大体相当为宜。如果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文字过少,与其他部分文字内容相比“过瘦”就很可能有事实材料不充分或说理性不强的问题,就需要“补瘦”即增加补充内容材料。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不但肢体骨骼健全,还需要肌肉丰
满,如果某肢体部分有肌肉萎缩了,不但缺乏美感,也会影响全身的健康,就需要治疗和补充营养。
在一篇论文稿中有这样一个一级标题:“四、评教师优点的多,评缺点的少”。接下来是这样阐述的:许多评课者喜欢把课堂优点罗列一番,而对缺点只做泛泛之谈。为了照顾情面,甚至发现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素养也不做指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显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这样的阐述是缺“肉”的,需要增补内容材料。
教研论文修改的“补瘦”是必须的,至于补充多少内容材料,应该在什么地方补充,要根据文章从整体到局部思想观点表达的需要来确定。无论是事实性材料还是理论性材料的增加补充,要以思想表达充分、论证严密、结构合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删除多余文字材料
教研论文修改的“补瘦削肥”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补瘦”是必须的,“削肥”也是必要的。“削肥”就是删除文章中多余、重复的文字。写文章初稿要“宁肥勿瘦”占有的材料尽可能充分些/‘肥”比“瘦”好。因为占有的材料内容丰富,才有选择取舍的余地,这要比初稿看似完成了还要再劳神“搜08|2011戈I氕、校长参考国.
集”材料要容易些。这并不是说内容材料越多越好,也不是说文章写的长就好,只是从论文修改的角度而言。写文章是忌臃肿、累赘、“多肉”的,就像一个臃肿肥胖的人一样,需要“减肥”,“减肥”不是“腕肉”,而是科学瘦身。
教研论文的“削肥”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对与论文主题表达无关的文字材料要坚决删除“削掉”,免得文章臃肿拖沓。二是对与思想观点表达作用不大的文字材料要尽可能删除不用,以使文章“健体瘦身”。三是从语言文字上说,要去掉可有可无的文字,以使文章利落精粹。此外还有一种需要注意的现象,即有的不到三千字的论文,开头“引言”部分竟拖泥带水的达八、九百字,差不多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种“大头”“小体”的文章看上去不舒服,是需要“削肥”的。论文“引言”主要起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的作用,需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不能篇幅过长。有的论文语段臃肿,光删除些内容文字可能不解决问题,需要重新组织语言改写。教研论文修改“削肥”是需要忍痛割爱的,毛泽东强调文章要写的短,写精粹些。鲁迅告诫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文字去掉。这些应该成为修改文章的座右铭。
更换新鲜语言材料
在教研论文修改中,更换语言材料是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事物是发展变邏迓劣节乂-校长参考2011|08
化的,教研论文的写作也是一个思想认识提髙的过程。经过对初稿认真审读和思考后,对文章的思考在不断加深,认识在进一步提髙,充实、更换一些更有生命力、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是在情理之中的。教研论文修改中语言材料的更换,大体有三种情况。其一,认为文章中的一些事实材料尚不典型,或引证的材料缺乏一定的说服力,确实需要更换更典型、更有说服力的内容材料。其二,发现了有比原来更典型、更有说服力的新鲜事实材料、新的数据材料,或对文章更有支撑力的理论说明、引证的材料,需要更换和替代。其三,处于文章结构的通盘考虑,在文章布局调整中涉及文句疏通和组织语言的需要,修改更换一些原来不适合的语言材料,包括词语和句子。
论文修改中语言材料更换的意义在于:要根据文章思想观点表达的需要,目的是使思想观点更加明确,论证更加严密而有说服力,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连贯。
调整章节段落、语段、语句
在论文修改中对部分章节、段落和语句进行调整,是为了使思想表达符合逻辑关系,使文章结构合理具有逻辑顺序,使语言表达前后连贯一致。教研论文修改的调整,与上述“增”“删”“换”修改方法的区别在于,它一般不改变原有的内容材料,主要是段落、语段、语句的
安排顺序和位置的合理调整移动。论文修改的调整,要视思想内容表达的逻辑要求、文章结构安排的顺序要求和语言的连贯性要求而定。
论文修改的调整移动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论文章节段落的调整移动。除了开头和结尾外,论文的本论是需要按部分、分节来论述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反映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结构顺序的。如,有一篇“谈怎样才能评好课”的文稿,正文分为三部分:一、端正评课态度;二、明确评课目的;三、掌握评课方略。从论文思想表达逻辑上说,应该首先明确评课目的,才谈得上端正评课态度,应将第二部分内容“明确评课目的”调整移动到第一部分为宜。二是论文语段的调整移动。在论文审读中,发现有上下相连的语言句段需要调整一下位置,才有利于意思的表达。经过语言句段的调整移动后,语言组织会显得合理,读起来前后意思就连贯一致了。三是语句的调整移动。语句的移动调整指的是一个语段内的句子或一个句子内的词语顺序的调整移动。以下面语句材料为例,“听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开展听评课活动,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髙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述的是怎样才能评好课,并非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二者不能并列提出,应把“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移动到“开展听评课活动”之后。
当然,教研论文修改的调整移动,不只限于上述三种,还有字词的调整,在初稿基础上改写性的结构性调整情况也存在。
斟酌语言文字
在教研论文修改中,大体经过上述语言材料修改后,还需要进行语言文字斟酌。所谓斟酌,讲究的是字斟句酌,主要是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教研论文的语言斟酌,其着眼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从逻辑角度推敲,看词语表达的意思是否正确,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精当。二是从语法的角度推敲,看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搭配是否得当。三是从修辞的角度推敲,看话说得是否准确,有没有感情色彩及格调方面的问题。
对教研论文的字、词、句子的斟酌,应该是通篇的、全面性的,文中哪一点有瑕疵,都会影响全文的质量。但从论文修改的意义上说,需要抓重点看全面,先看文章的“五官”和关键部位。抓重点,就是要对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中的大小标题等处的词语进行重点推敲。题目好比人的“眼睛”摘要和关键词好比人的“脸面”和“鼻子”,引言好比人的“脖颈”正文的大小标题好比人的“四肢”和“骨架”,这些是论文的关键处。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很髙的,一般要求是不超过12个字,需要髙度概括,一目了然。既要醒目、确切,准确表达论文内容,又要简洁、精练,能显示出格调色彩。如,一篇原题目为“学校管理制度简论”的论文,“简论”是对论题的简要论述,论文是从十个方面较为具体论述的,经过推敲,将题目改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十点要求”显示出了格调色彩,引起了读者的重视。
对论文的“五脏六腑”和“血肉”部分的斟酌也要仔细认真。如,一篇题为《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教师教育调研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学思想不解放,误区认识不消除,那么小学基础不牢,初中补课拼消耗,髙中升学压力大也得拼,这种恶性循环的‘质量怪圈’就不会消失,大量学生流失就不能有效控制。那么,人才辈出、可持续发展有后劲的素质教育就很难实现。这里用了一个“恶性”的词语,感情色彩很强,对整个调研报告的格调都有影响,经过推敲,定稿时用了一个“非良性”的中性词。确切地说,所谓论文修改重点是相对而言,对文中任何一个词语运用疑点的斟酌都马虎不得。
校正全文
当教研论文初稿经过增、删、换、调、斟酌等修改后,在定稿之前还要作最后的审读校正,这好比要出嫁的姑娘,在上车前还要仔细照镜子,做最后一番梳妆打扮。论文的校正是全文性
的、全面性的、反复的和认真的。
全文性是就校正的范围而言。论文的校正是从头到尾通体性的,包括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文后注释等,无一例外。全面性是就校正的意义而言。一是对全文的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有误的注释等进行校正。二是对论文的有关数据、名家引用语等进行校对改正,三是对行文格式、字体、字号等进行校对改正。四是发现了新的需要斟酌的字词,要再进一步推敲更正。五是对字、词的疏漏之处做好增补修正。教研论文虽然在遣词上有别于文学上讲的散文,但也有它内在美的特点。一篇髙质量的学术论文,不但有它内在说服力和逻辑力量,同时也具有语言的科学美。这种语言的科学美并不是添加一些副词或形容词之类的修饰语,而是准确地用好每一个词语,确切地说好每一句话,精确地阐述好每一个问题,从而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在论文校正过程中,需要对有疑点的字词进行反复订正,特别是对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阐释和名家语录引用的校正,直到放心不疑。在一篇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从课堂教学元素来说,教学实效性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消化度,教学方法的有效度。”其中,到第四稿时说的是教学内容的“消化度”,
到第五稿时改成了“内化度'到第六稿时又改回来了。论文的校正是要耐心的,要不厌其烦、反复审读。
论文的校正要细心,一丝不苟,无论一个标点,还是一个引语。如一篇论文稿有这样一句话:“评课不仅评议教师的优点和应改进的地方,同样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如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及学习效果情况。”这句话中第一个“情况”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若不改成为两句话就费解了。还有一篇谈因材施教的学术论文,引用了墨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语录,但文中说是孔子提出的,这是校正不细心的原因。
教研论文修改过程,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对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认识思考的过程,是思维整合和语言提炼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精心。好的研究论文是通过实践“做”出来的,也是精心修改出来的。教研论文修改情况复杂,修改方法也并不局限于上述七种,也并非有绝对的修改步骤顺序。在论文修改中,有的可能几种方法同步运用,或交替运用,需要从实际出发,有机结合,灵活掌握,其意义在于把论文修改好。0
(作者单位: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2篇:在医学研究论文修改中发挥编辑的主体性作用
编辑改稿是编辑主体作用于客体文稿对象的过程,是编辑主客体相互生成的过程,达到文稿信息的优化与增值这是编辑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间可以充分体现编辑的独立劳动、创造性思维和主体职业精神1。研究论文是科技期刊投稿中主要的论文形式,通过了审理的稿件从整体设计到内容初步达到了要求,但是文稿从层次结构到文字表述往往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论文的修改过程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改中既要关注科研设计的科学性、数据的准确性、结构的完整清晰,又要把握叙述内容的确切和深入,协助稿件完善的过程也更能够体现编辑的价值和主体性作用。《中华护理杂志》是2011年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二和百种中国优秀期刊2,我们对通过专家审阅的每一篇文稿进行细致、反复修改,直至达到刊出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旨在探讨如何在医学研究论文修改中关注文章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作用,事半功倍地提高文稿质量。
1明确研究意义:把握全局
进入修改阶段的研究论文,一般已经认定具有—定的实用价值或创新性,但是很多作者在文字呈现时,对其研究本身的创新点或实际意义认识和挖掘不够,而是空泛论述了很多一般情况,这时需要编辑帮助作者深入挖掘,看到本研究的特色。在论文修改过程中,编辑应该站在全局高度,帮助作者
从思想到文字表达,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涉及研究意义的陈述,一般会是在论文的前言、讨论及结论中,具体来说,相关研究的回顾要择其要点3,避免罗列多条文献,似乎“综述”了很多内容,但是与本研究相关的并不多,重点不突出,编辑应建议作者围绕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陈述,既往的研究文献选择其中主要的引用,注意代表性。另外,尽量不要将“以往很少此类研究”作为研究意义来阐述,相关研究缺乏并不能说明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所在,还是要从本研究的实际内容出发,进行归纳。对过去研究的评价和本研究的定位都要客观、中肯、恰如其分,避免一概否定以往的做法及过分夸大本研究的意义和成果。
编辑还要把握文稿的全局,帮助作者澄清、阐明与文稿相关的核心概念、理论及相关的研究背景情况。目前很多医学研究会将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领域的概念或理论作为自身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这就要求研究者对用到的概念和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落实到文章的撰写中,应对其能够准确阐述。编辑在文章修改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到这些概念、理论的阐述是否清晰,来源是否可靠,使用是否准确;避免作者没有根据地“自创”或‘‘套用”概念或名词,张冠李戴,混淆了原意。例如有文章提出用“工作坊”模式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编辑要敏锐识别到作者干预方法的亮点,提示作者在文章中澄清何谓“工作坊”其规范运作方式是怎样的,与“小组教育”等其他健康教育方法的不同之处,突出本研究的特色。还有研究运用“动机性访谈’、“健康信念模式”等,修改中应特别关注这些核心概念引用来源的权威性、陈述的准确性,提示作者尽量选用权威专著或者论文作为文献,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2澄清方法学的关键点:改而有效
方法学部分是研究论文的核心和基础。目前我国刊载的医学研究论文中,方法学部分陈述内容过于简单、关键细节描述不清楚或者阙如的问题还很普遍0,很多作者大篇幅用于‘‘结果”和“讨论”部分,方法学寥寥几笔,这样会导致读者很难读懂文章,难于对研究的水平进行评价,甚至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也会遭到质疑。科技期刊编辑在对研究论文进行修改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方法学部分关键环节的细节修改和完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从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引导作者使用恰当的语言,详细、清晰地描述整个研究的实施过程0,真正使读者能够读懂文章甚至可以完全重复研究。
改稿过程中,编辑对方法学部分的关键点必须把握好,使其陈述必须清晰、完整,重要内容不能含糊或一带而过。具体来说,其中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入选和排除标准,明确、可操作和重复的抽样及分组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具体的干预方法、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等。这些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过程,常常可以帮助作者发现问题,意识到研究的缺陷和漏洞,甚至澄清错误的认知。例如,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作者将抽样和分组方法简单表述为“随机抽样’、“随机分组’我们在修改过程中,要求作者如实陈述具体做法,往往发现研究实际的抽样和分组方法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作者原本存在概念不清,甚至简单认为“随机方法”好,就写成“随机”。另外,所有研究都应该秉承“知情、同意、不增加危险和成本、不损害对象合法权益”05的原则,很多作者已能在字面上注重叙述“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了学术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修改过程中,编辑还应该引导作者认真思考实际的研究中,是否真正认真遵循了伦理学方面的要求,避免只是流于文字形式。
改稿过程中提示作者补充具体的做法、步骤,可以协助其完善研究内容,弥补科研设计的缺陷。医学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甚至大部分是患者。在对不同组患者实施干预的过程中,难
免会出现“组间污染”,研究者应该考虑到这点,没有明确阐述如何控制“污染”因素的,编辑要提示作者补充说明。原稿中陈述的干预方法不够具体时,也需补全,比如对患者进行干预研究,改稿中务必提醒作者交代清楚干预的具体内容、做法,每次干预的时间、频次,干预者的资质等;同时注意叙述中逻辑关系的清晰,这样才能有利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便于读者对于干预方法的效仿和重复。还有一部分文章,作者为了强调干预组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将对照组只是简单陈述为“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形如空白对照,这样过于简短的陈述是存在伦理问题的,尤其干预组的措施是相对明显的保护因子时,伦理缺陷更加明显。这一点往往作者意识不够,编辑应该对此保持敏感和警觉,修改中要求作者补充对照组的具体干预方法,弥补和避免伦理缺陷。总之,编辑要把握好研究论文方法学部分的关键点,提示作者完善原稿中不足之处,真正做到“改而有效”,提升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
3论述内容提炼:内容升华
研究论文的讨论是将研究结果表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本质的理性认识,通过对结果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阐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深度和广度上充实研究结果03。这部分的内容作者常常把握不好,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洋洋洒洒大篇幅都是在重复研究结果,针对结果的分析不够;简单地罗列一些文献,说明“与……的研究结果—致”,并没有深入剖析原因;没有结合本研究的情况进行分析,泛泛而论;以偏概全,对结果的贡献有夸大06。基于此,编辑非常有必要在“讨论”的修改中发挥主导作用,提示和引领作者调整不正确的思路,良好地优化和提升研究内容的内涵。
修改“讨论”时,编辑一部分重要工作是帮助作者整理清楚思路,可以列出层次结构框架,供作者参考。如对于干预性研究,一般提示作者在讨论中首先明确本研究结果的意义,客观评判结果;强调主要发现,分析研究的不足。其次是引导作者能够总结出在干预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甚至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从操作实际的层面给予客观的挖掘和分析,使读者对干预方法真正能够学习借鉴。再有是引导作者对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策;客观分析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尽量能够分层次讨论,层次标题能够表明观点,而不是简单地与结果一致。例如“各阶段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情况分析”这样的标题,就可以根据结果修改为“各阶段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均有待改善”,使得讨论的观点更加鲜明清晰。
修改中,编辑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细节部分引导作者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某些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反或有差异时,应该让作者尝试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或者作者得出的一些阴性结果,如果实际情况与研究假设出入比较大等,都应该提醒作者在讨论中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深入挖掘原因,无形中可以使“讨论”不再是是空泛的论述,而是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得到了良好的优化。
4尊重作者,主客协和
尽管科研论文修改的诸多方面,编辑都可以发挥主体性作用,帮助作者从形式到内容完善文章。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编辑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是对作者充分的尊重。以无损作者研究意图和文稿基本面貌的前提下进行修改,编辑要避免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中,以自己的认知武断地修改作者的论文,捉刀代笔,臆断作者的研究过程,盲目帮助其推断结论。比较妥善的做法是每一部分的完善,确保作者知情同意。《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作者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编辑在改稿时对作者的核心观点、结论不能做修改。最好是诚恳地提出建议,请作者斟酌是否进行修改;或者对于需要修改的内容,启发作者自行调整。例如,通过“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中发现的复制比高且没有标注参考文献的论述内容,修改中要引导作者改换陈述的方式,或提示补充参考文献。尽量使身为主体的编辑与客体的作者,在修改稿件的问题上达到和谐统一。作者对文稿内容负责,编辑则更多地同时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承担责任。
修改回的稿件中,编辑加工时还可能会发现一些需要修改的问题,这时依然要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与作者进行沟通协商,即便编辑仅对文稿进行了局部删减、改动等,也要在定稿前再次征求作者
的同意。所有沟通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对作者的尊重,以诚相待;修改意见明确、中肯,以理服人。诚然“一个高明的作者与一个高明的编辑之前固然常常会因为对作品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发生争执,但最终,高明的作者认可了高明的编辑修改意见的也不在少数。”0。总之,我们要在尊重作者利益的基础上,体现编辑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取得更多的修改权。
5结束语
编辑改稿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在对文稿的客体改造中体现了主体性10。它既是编辑的日常主要的工作内容,也是考量编辑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更是编辑工作的难点。需要编辑将思想渗入文稿中,调控内容,同时驾驭全篇结构和修饰文章;既尊重作者,把握好修改的尺度,又能很好地贯彻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意图,使作者认可和接受。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日常需要处理大量研究论文。编辑应该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方法,具有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建议编辑能够在曰常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学术会议、科研活动,经常与同行专家研讨、了解专业的前沿信息,掌握科研发展动态和方向8,提高对于科研论文的筛选和辨识能力,并且积极发现优秀的作者和稿源。通过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必能够不断提高稿件修改水平,达到文稿的信息优化和增值,也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3篇:中国经济论文修改要求
1. 保证稿件专投本刊。一是不存在一稿多投行为,二是不存在对自己已发表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等)经过“改头换面”再发的行为。
2, 保证论文主要观点和内容的独创性。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务必注明出处:参考文献采取“实弓丨”方式,即:文中标注和文后参考文献列示必须一一对应,先英文后中文,英文、中文参考文献分別按出现顺序排列;图、表要注明资料来源,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否则,因抄袭等原因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作者将负全责,编辑部保留追究作者责任的权利,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集中突出作者本人原创性、前沿性的理念、思想、观点,其篇幅要占90%以上。这里,一方面,突出学术含量(原创内容〉,在理论上做到“顶天”;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建议(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做到“立地”,其篇幅要占相当部分。其中,“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合二为一,统称“问题提出”,篇幅控制在1页以内。坚决拒绝常识性的东西和一般知识性的描述。
1每篇论文字数,按照版面计算〔5号字,42x42〉,初稿应为14页,低于最低字数要求不发,但必须是“干货”。
5, 论文架构,一般以“一”、“1.”、“(丨)”作为文章层次,要通过简短的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以示突出。
6, 论文若涉及数学模型及公式,请将模型及公式篇幅压至全文的30%以内。作者必须确认模型分析和公式的准确性及与内容文字部分的一一对应,必须确认图、表的准确性与内容数字分析的一一对应。论文所用数据,应为最新数据〈例如,2012年投稿论文,数据至少应到2010年》。
7, 按照“《中国工业经济》标准格式”调整论文版式,“照猫画虎”、一一对应。正文采用5号宋体,每页42行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