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 要:三维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的核心,在科学课程中要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为准则来设计教学。
关键词:三维目标 ; 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教学
正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个大目标下,发散出科学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所以每一节课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落实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要很好的实现三维目标,首先要认识三维目标的内涵。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科学学习的根本任务,也是科学学科区别其他学科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改革后,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提出“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还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学习重要方法即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素质中重要的一环,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自然给了孩子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这是教学中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所在。
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知识的教学不能脱离思想教育(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凭空产生,只能以知识为载体,任何教学都有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任何目标的达成也要统一在一个过程中,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何确定和实现这三个维度目标是作为一名新课程标准的直接实施者每节课都要思考的问题。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如同大海里的航标灯,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就要始终不移的围绕目标展开、进行,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次板书,学生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份材料都要体现目标,目标要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分分秒秒指挥着师生的行为。 因此,制定好每节课具体的且可操作性的目标至关重要。
具体的目标要有具体的描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每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具体。以《流动的空气》一课为例,我是这样制定目标的: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空气的流动形成风,会借助外物来观察风。
(2)了解自然界的风有大小和冷热之分。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了解和认识风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研究空气性质的兴趣,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只有制定了这样具体详实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有的放矢。
目标的确定要针对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确定目标。本节课中,我确定了知识能力的三个目标。如其中第二条:让学生“了解”风有大小、冷热之分。虽然学生对风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如果目标定为“知道什么样的风是大风,什么样的风是微风”等这样的知识点,目标就定得过高了。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来达成已定的目标呢?。
首先,创设情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创设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比赛:教师喷洒空气清新剂,让学生来比赛:“看看谁的嗅觉最灵敏?”,让学生通过闻(闻香味)、看(看起立的先后顺序)等方法去感受,感受“空气的流动”。这样开头对学生来说很有趣,很新鲜,深深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很快投入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这是目标达成的基础。
第二,发现问题。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再针对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最后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或者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习也只能是表层的、形式的。如本节课“闻香味”的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几个问题:香味是怎么传到我们鼻子里的?是因为空气的流动、还是因为风的作用?那流动的空气和风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发现了问题,学生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发下面探究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三,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设计活动,进行主动探究。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探究活动符合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他们对探究活动表现的热情是很高涨的。本节课中,我设计了燃香的观察实验,我大胆放手,把两个实验(1、观察课桌周围的空气流动;2、改变风的方向)让学生分两步来做,通过提出实验要求,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始终处于发现的喜悦和乐于表现的冲动之中。真正体现了科学是探索,是生活,是自然,是乐趣。在探究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不是放任自由,效果很好。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在改变烟飘的方向时,虽然都是用书扇,但大多数找到正确的方法,没有方向性地扇来扇去,这时,我就引导他们朝一个方向扇动,再换另一个方向扇动,让他们学生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将产生不同的实验效果。
第四,联系生活。生活中处处是科学,是知识,也是很多同学发现问题的地方。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学以致用。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多次让学生联系生活。如:生活中你是怎么知道风来了?学生举出了许多实例,并谈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在学生熄灭香以后,教室里烟雾缭绕,我又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及时打开门窗,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新鲜空气”流进教室,真正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切身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在长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空气的清新。这也
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第五,尊重学生。为了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科学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燃香”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改变烟飘的方向方法和其他同学都不相同,其他同学是用嘴吹,而他是用嘴吸。虽然这个做法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哄笑,我认为这个做法虽有不妥的之处但很有新意,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鼓励他这种求异的创新精神。因此,我告诉大家如果是对人有害的气体被吸进身体,那将是很危险的,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物质用这种方法来做忌不是更好。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第六,重视评价。学生的能力不同,同样的事情每个人能完成的结果也不一样,要多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认真、是否有创造性,是否积极等等,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生,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个闪光点是值得赞赏的。课堂上要多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充满自信,从而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本节课中我采用:“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设计活动——联系生活——尊重学生——重视评价”这样一个模式很好地达成已定的教学目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确定好每一节课的目标,引导学生在迈向目标的路途上,收藏点点滴滴的知识和能力,体验科学的情感和价值,那么,科学课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肯定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科学新课程标准》
2、《实验教材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