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 要:
关键词: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当前实验教材的教学平台上,结合新科学教材的特点,教学中要始终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探究创新为根本,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谈到成功的体会时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每个科学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1、提前布置探究材料,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前布置探究材料,营造探究气氛,提前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学生需要准备的材料:小电珠、导线、电池、火柴、透明胶等,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按捺不住探究的热情,不时地跑到办公室询问什么时候上课。我刚一进教室,学生们就纷纷举起自己早已连接好的简单电路给我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再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很自然地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科学》课的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三年级上册《玩具里的科学》一课,让学生亲历活动,在亲自动手玩一玩带来的玩具的基础上,发现玩具的不同特点,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并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提问、愿意交流的品质。这样,科学素养就在学生以“玩、提问、交流”中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3、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活动只有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喜欢,才有兴趣去观察、去研究。学生们学完新课后,往往对探究活动很着迷,在家里用各种方法进行探究。如《水在哪里》的探究活动,要求测量一个苹果中含有多少水分,有的同学为了进行探究,不知“糟蹋”了多少个苹果,以至有的家长都找我告状;《今天的天气》一课,要求“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有些学生因此迷上了观测天气,同学间相互估测风力并进行比较、比赛,晚上还观看天气预报以分高低。这些探究活动激发起了学生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起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是学生探究创新的首要前提。
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宽松和谐的氛围通常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和动手保证。如我在教学《有趣的不倒翁》一课中的自由活动“做个有趣的不倒翁”时,学生异想天开发出疑问,圆底改为平底行不行?橡皮泥不放在底部放在中间行不行?内部不装橡皮泥行不行?我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一一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得出制作不倒翁的必要条件:圆底、上轻下重。科学的结论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来源于科学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推测、猜想,教师要倍加爱护并加以引导,否则,必然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提供充足教学材料,是学生探究创新的重要保障。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充足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只有材料准备充实了、丰富了,才能保证探究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肉类、鸡蛋、花生、芝麻、馒头、米饭、面包、各种蔬菜、水果等材料,由于材料丰富,课堂上,每一组孩子都围绕这一大堆材料在观察、实验、探究,整个实验室充满了勃勃生机,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样的教学,能不激起孩子们科学探究的热情吗?
3、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是学生探究创新的主要途径。
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自主获得知识,一直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四年级《木头》一课,在研究木头的特点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后,我让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在组内自由组合在一起,共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同一内容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既可以做实验,也可以查阅资料等,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样设计,就使探究活动更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4、给予积极恰当评价,是培养学生继续探究的强大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课堂评价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尽量做到“时时有评价、事事有评价”。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参与到了评价之中,往往会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探索出各种创新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条件,因势利导,不畏艰辛,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学生),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使科学课教学真正成为融知识性、趣味性、开发性于一堂的科学探究过程。
作者:陈秀
单位: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256400
职称:中教高级
联系方式:13869310624
邮箱:chenxiu320@
上一篇:青少年人格的研究综述
下一篇:学生英语倾听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