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 要:本文以厦门大学校园文学电子杂志为研究对象,从存在意义、制作到发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其生存现状进行全面剖析,进而提出校园文学电子杂志的发展策略,以便使校园电子杂志发挥其特有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文学电子杂志 制作团队 推广 文章质量 读屏 互动 资源整合
高校文学刊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高校文化传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可以从某个角度反映出一个学校对学生德、智培养的重视程度。高校文学刊物越是盛行,其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更好的施展。纵观高校文学刊物,基本上是由学生自主发起、自主编辑、自主制作、自主发行的,从其归属情况来看,以校刊、院刊、学生会刊物、社团刊物为多数。现今,大学生们对待校园文学刊物的态度已经开始呈现消极态势,因此,就很有必要对与时俱进的新媒体表现方式进行一个调研,探寻如何使文学电子杂志在校园文化中产生源远流长的影响。
一. 文学电子杂志生存现状
(一) 高校文学电子杂志存在背景
电子杂志兴起初期,多家大型电子杂志发行平台迅速崛起,风靡一时的ZINECHINA、XPLUS、ZCOM、POCO相继包装上线。电子杂志的风潮席卷了整个互联网,无数风险投资商看到了随风而来的商机。大学生们对新兴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包容心。他们是一群与时俱进的先行者,再由于他们大部分人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电子杂志也就很快融入他们的生活。又因学生出版刊物缺乏资金,文学电子杂志具有制作成本低且发行成本低的特点,电子杂志也就成为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载体。
本文将以厦门大学校园文学电子杂志为例进行探究。厦门大学现在仍然在出版且较有影响力的文学类电子杂志有四本:《十号线》、《经纬•南岛》、《墨乡》、《言炎》。四本均由学生自主发起和运行,而本文着重对《十号线》进行解剖。
《十号线》创刊于2009年6月,其由08级厦大青年漳州校区宣传中心干事提出创刊,并在宣传中心成立制作团队。该刊物分为日常期刊和专刊。日常期刊为双月刊,包括专题、艺文、琐记、尚品、摄影、资讯、背景音乐七个版块。每期更换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展开相关的散文寄语、影音评论、时尚链接、人物访谈以及社团特稿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从图到文均为学生原创作品。其制作团队主要有三个分支:采编、美编及摄影组。采编负责每期的主题设置、约稿、写稿及审稿,美编进行整本杂志的风格设计、排版,并将“原材料”加工成电子杂志,摄影组则须根据主题及文章内容拍摄系列相关图片,全程保证刊物的原创性。《十号线》的定位是“文艺、小清新”,因此,所有的文、图都具有很强烈的个性特征。
通过对校园文学电子杂志产生背景及《十号线》的了解,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此载体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厦大本科生的调查显示,大约有83%的同学知道这些文学电子杂志的存在,并有50%的学生在关注和阅读这些电子杂志。需求者的存在则意味着电子杂志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 高校文学电子杂志存在的问题
在对文学电子杂志存在问题的调查中,同学们更多地认为问题出在以下两个
环节:推广力度不够、文章质量良莠不齐。
从推广力度而言,我们得从校园文学电子杂志从制作到发行的学生自主性说起。以校级学生机构刊物《十号线》为例,其制作团队人数不到30来人,再加上课业及其他学生工作的压力,兴趣团队并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及人力进行宣传推广。它自身的无盈利性、无广告性也使其无法使用除海报宣传、群邮宣传、校内定点宣传外的宣传手段,宣传媒介的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校园文学电子杂志中的文章质量良莠不齐是很多读者感到纳闷的问题。学生自主创办的电子杂志稿件基本来源于学生,制作组当然是希望一切稿件都能十分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有所下降,需要通过一些鼓励机制才能得以维持电子杂志的发行。
当然,校园文学电子杂志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读者少、无交流平台、校方支持力度不够、无资金支持、视觉设计粗糙、多人制作导致风格不统一等。
二. 文学电子杂志的发展策略
根据以上问题,以下几点策略是不错的。第一是制作团队的整合。《十号线》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摄影师,而《墨乡》背后有一批强大的创作团队,《十号线》依托宣传中心,《墨乡》依托人文学院,如果将其进行人员整合,那么整个团队的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在对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及设计不和谐的问题上可以有一定的缓和。第二是进行发布渠道整合。利用宣传中心网站、院网、全校宣传委员群、电子杂志官网等渠道进行全面传播,其覆盖面将远远大于一个机构所能遍及的。第三,进行资金整合,创建自己的外联团队。校级机构与学院联合,选拔一支出色的外联队伍,利用在电子杂志插入广告等模式为杂志筹集资金,再利用资金为电子杂志拓宽传播渠道和提高电子杂志质量。第四,进行信息整合。通过建立各种互动平台,收集来自老师、学生、电子杂志制作团队、校外读者、商家等与文学电子杂志产生关联的人群的反馈意见,将意见及时有效融入之后的制作,打破校园文学刊物的孤立性。第五,社会资源的整合。由于校园的封闭性较强,且学生自身资源有限,很难将校园文学电子杂志对外推广,而社会媒体或者文化创意企业更具备专业推广能力,除了可以推广杂志外,还能提供更多专业指导。
既然学生们对校园文学电子杂志的发展持有乐观态度,那么,只要它能冲破现有的束缚,以“新、精、多元化”展示在读者面前,那么它定可以在“微”冲击和新媒体中继续稳步前行为校园文化提供一个完美的展示平台。
参考文献:
肖伟胜:《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邓佳:《高校学生刊物生存状况调研及其资源整合》,《科技信息》,2011年第28期。
上一篇:浅析总监理工程师的素质技能
下一篇: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