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网络时代与国民素质新发展”,意在讨论网络时代与80后素质发展新向度。笔者出生在70年代末,对80后有较多接触和体验。童年时有很多80后伙伴,求学时有许多80后同学,工作中有数千80后学生。笔者所接触的80后,有城市的,有农村的,还有游离于城乡之间的80后,如农村出身城里成长的大学生、农民工;就出身来说,有所谓官二代、富二代80后;也有来自社会底层的工农子弟;就家庭结构来说,有普通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80后。就遇到的80后个体来说,有在学习工作中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80后,有成功创业的,有为民请愿的,也有暴力致残、网络犯罪、跳楼自杀的80后。所以,将80后作为话题,群体复杂,不知从何说起。但如果从社会适应的观点考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即可以将80后大致分为社会适应80后和社会不适应80后。
关于社会适应的定义有很多,但总的来看社会适应的内涵集中在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状态。如有人认为社会适应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主动地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者是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动态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社会生存状态的综合反映。①也有人认为社会适应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个体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和平衡的状态。②我认为社会适应是建立在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主体内在适应与和谐、主体间的适应与和谐。对社会适应的评价至少有两个主体,一是被评价者自己的评判,一是他者的评判。社会适应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个体;二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三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即改变。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只有个体适应,才可能有群体适应,只有群体适应,才可能有社会适应。目前,国内关于青少年、农民工、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研究成果较多,并且多为个案研究,将80后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社会适应问题,并折射出某些心理品质,还未曾见到。本文运用逻辑演义的方法,结合自己经历,探讨了部分80后群体的社会心理特征,并试图揭示网络时代80后心理素质发展的新向度。
一、“80后”现象
80后、80后事件、80后现象不断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这些事件或现象有个体的,也有群体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不计其数。
(一)“80后”群体
一般认为,80后作为词语最早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原本是文坛对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用来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但由于这一代人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与文化意义,因此,这一称呼承载了超过字面所表达的意义,其实质是用来指称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变革及其后果,80后深受这一变革的影响,是这一变革后的第一代人,他们性格、态度、倾向性具有时代印记。
80后现象则是指有关80后的一些社会事态和社会现象,主要是社会对80后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认识和评价。每一代人曾经有过的社会行为,80后几乎都有,如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但在形式、结构和内容上有很大不同;曾经没有的社会现象,80后可能会有或正在发生,如网络社区、网络购物、数字生活。用李想的观点来说,今天的80后是不顾及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
80后是人物,是各行各业80后典型人物的代表,是社会对80后的一种建构和评价。黄恺,1986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04级游戏设计专业,三国杀游戏设计者。2006年,黄恺读大学二年级时,对课堂内容“不感冒”,将注意力转投至当时还十分小众的桌面游戏。一次上课走神儿时,他脑海中突然闪出三国人物游戏的创意,三国杀的第一张牌随即被他画下。2008年1月,即将毕业的黄恺和朋友一起成立了全国首家桌游公司——游卡桌游,并担任首席设计师。这家创立时只有3个人5万元的公司,在3年后发展成为上百人、数千万元资产的大公司。他的个人感悟是:不喜欢被动的感觉,尽情展现自己的想法;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全情投入其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尽全力超越自己。③韩寒,198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中国职业拉力赛及场地赛车手、作家,《独唱团》杂志主编,并涉足音乐创作。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1999年3月,韩寒开始写作小说《三重门》,出版后至今销量已逾190多万册。现为上海大众333车队职业赛车手。2010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人们熟知的80后人物还有很多,如体育明星姚明、易建联、刘翔、丁俊晖、何雯娜、林丹、张怡宁,IT精英刘子歌、王濛、李想、茅侃侃、高燃、戴志康,书法界英才有谷国伟、康宝辉、王朝东、陈花容、周培纳、黄乐辉、杨嘉伟、聂成华、元国霞、谢权熠,动漫界有猪乐桃、彭超、夏达、王小洋、阮筠庭、BENJAMIN、王壹、罗殷、白婕等,这些人都是80后的精英或代表。
当然也有一些80后由于社会不适应或其他原因,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被社会所淘汰。如2009年10月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越狱犯乔海强、高博、李洪斌、董佳继均是80后,他们杀害当班民警,抢夺民警徐某警服,用抢来的警察门卡通过了三道关卡,强行冲出大门,抢劫一辆出租车后驾车逃脱。三天后,4名80后逃犯或被警方毙命,或被警方逮捕。
(二)“80后”评价
社会对80后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纵观10多年来社会对80后评价,媒体倾向于以2008年为界,前期负向评价较多,2008年之后,正向评价逐渐增多。
2004年,春树、韩寒等人被《时代》杂志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被拿来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同时,在内地80后被认为是“没有信仰的一代”、“抱大的一代”、“浅薄的一代”,甚至是“颓废的一代”。④当然,这与80后的成长背景、社会行为相关。“马加爵事件”、“清华学生硫酸泼熊”、“我爹是李刚”、“拜金女孩”等事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
些个案很快成为社会事件。
当然,社会关于80后的积极评价也很多。《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认为,80后更容易妥协,妥协于升学,妥协于就业,妥协于房价,甚至妥协于社会。⑤殷谦在《中国文坛的那些事儿》中认为:“韩寒不仅仅是一个倔强的文学少年,他的骨子里滋长着一种令他敢于挑战,永不折服的东西。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改变全世界,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弃旧图新的使命感。他试图改变中国的一切弊端,想改变社会风气,想改变除他之外的每一个人。他把自己当成鲁迅先生,欲以自己的文字去鞭挞世间的丑恶,揭露世间的真伪,表达自己独立的理解或见解;欲以自己的文字去‘拯救人类或社会’。尽管他还小,尽管他很狂妄,尽管思想的稚气未脱,可他这种贬恶扬善的心态以及动机是值得一提的……”⑥还有人认为80后“这一代人生长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接触到的是新生的事物,面对的是新的挑战,跨越的是新的千年、新的世纪,要建设的是一个新的世界”。80后是“新新人类”,是“追求个性,要求与众不同的一代”,是“自由、民主、宽容的一代”、“执著的一代”。
以上评价只是代表了一种认识、一个观点。所以,明确评价主体、环境、内容,对理解评价的内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就评价环境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情景,比如评价某某同学时,在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会有很大不同,这是人之常情。就评价内容来说,比如让农村80后评价城市80后,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经验体系,把他们描绘得富有、时尚、多才多艺;城市人如何评价农村80后呢?城乡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三)社会适应与不适应
社会适应与不适应,既是个体行为,又是群体表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作为一个问题的两种状态,存在与社会现实之中,任何个人和群体都会遇到。80后所成长的时代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因素对80后的素质构成有着与众不同的要求。这一要求,可以从物质基础、技术状况和心理发展来认识和分析,即社会发展水平与80后素质状况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官二代、富二代80后,家产丰厚,有多套住房和有高档消费品,属于富裕阶层的80后;普通家庭指的是普通工薪阶层或与其相当水平社会群体,能够在居住地或一线、二线城市为子女购买一套商品房;贫困家庭主要指一般农民、城市下岗工人、破产者或其他贫困阶层,他们没有足够的钱为其子女在城市购买一套商品房。
技术发展,表现为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的素质新要求。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前一代人不同的是,80后一出生便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电视、手机和网络媒体的过渡,今天80后获取信息的手段、总量和处理方式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80后应当具备更多的现代人素质和能力。
今天的80后正在步入或已经步入而立之年,面临着就业、婚姻、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社会责任越来越重,社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多年来国内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养老和医疗成本日益提高,社会给人的总体感觉是:80后的生活成本很高,生存压力很大。加之,近年来的地震、核辐射、隧道塌陷、电梯事故、食品安全、打砸抢事件等天灾人祸,所有这些,影响着80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80后辨别是非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80后”的社会适应与不适应
考察80后的社会适应与不适应有一个认识基础,即评价主体对社会制度、结构和设置的理解。社会结构是一种抽象实在,是人们对社会构成状态的理解和建构,通过社会制度、设置等表现出来,是社会行动的重要原则。所以,认识社会的分化、异质性,对于理解社会适应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分化
人的行为是环境和人自身的变量。所以,了解中国社会成为厘清80后社会适应与不适应问题的首要环节。同时,社会分工、分化与异质性特质概念,即是认识社会的基础,又是理解80后特质和行动的关键。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体系越来越复杂;在任何社会的分工体系中,总有某些工作被视为比其他工作更重要;人们在才能、知识、智力、技术水平方面各不相同;让最有才能者去担负最重要的工作,让弱者去承担较轻的工作;社会分工体系各种社会角色、职位的配置是有一定比例的,不是任意的。新涂尔干主义认为,在西方社会,职业深深地嵌入在发达工业社会的机制里面,社会屏蔽机制已经形成,运用职业共同体来解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就这点来说,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内地80后遇到的学习、择业、升迁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对80后来说,这一特征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社会异质性,社会分工、分化、不平是社会常态,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是一种评判。对此,评价者、被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行为应有比较客观的态度。
另一方面,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是一种心理感受、意向性品质。建构主义强调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是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顺应是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平衡是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所以,80后通过对社会规范的建构,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这一循环往复的运动,有条件地达到从不成熟到成熟状态,也即是康德所说的启蒙状态。
(二)社会适应与能动性
社会适应是一种和谐状态,内容表现为社会主体素质与社会规范⑦之间基本一致。只有个体和谐,才可能有群体和谐,只有群体和谐,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所以,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实现与80后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将80后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好。另一方面,80后也应增加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改变,并对改变做出行动的一种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适应能力就是人的社交能力、处事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
。同时,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反馈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
网络时代,需要80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树立现代人意识——科技与人文、感性与理性、民主与法治,在掌握一门专业现代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多种能力,尤其是要适应科技和网络引发的社会结构变革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适应社会,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时时学习,处处留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社会能动性是人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做出的积极反应。人的能动性与无机物、有机生命体、高等动物的能动性有别,一般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所以,80后对社会规范的内化与外化是有选择、分场域和有条件的,只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正常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三)社会不适应问题
与社会适应相反,社会不适应是一种不和谐状态,主体与社会规范出现较大的偏差、偏离。社会不适应的内在原因是自我矛盾,外在原因是自我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表现可解释为由于个体或群体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制度、习俗不相符而引起的社会失范现象。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本我”处在最基本的层次是,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自我”处于人格的中间层,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本我代表理性或正确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即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儿童父母作为爱的角色和纪律角色的赏罚权威的内化。其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冲动,而按照至善原则活动。
信息化、网络化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市场经济中物质化趋势一浪高过一浪,80后不断面对着“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无限制地追求个人欲望与无原则地压制“本我”之间,在物质需要与道德追求之间,80后需找到适合自己的结合点,坚守中庸,让理性为人性服务,让人性引导理性,不要为了纯粹理性而理性,亦不能为纯粹感性而感性。过犹不及,自寻烦恼、自我淘汰。所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三我”之间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积极适应社会,完善自我,成为80后青年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
三、自我、竞争、抗逆力与80后
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一般有三种基本的适应方式:一是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二是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做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三是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80后遇到问题可以说是社会适应80后还是80后来适应社会的问题,从“不适应—基本适应—基本不适应—不适应”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过程中80后得到了经验、反思、提升。
(一)“自我”与“80后”
米德认为自我与心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心灵的产生是一个姿态与姿态会话的过程,即当一个有机体能懂得常规姿态的含义,并通过这些姿态来领会和理解他人,同时能够想象性地预演可选择的行为方案,那就可以说这一有机体具有了“心灵”,如果没能扮演角色和能够对可选择性方案进行想象性预演的心灵能力,个体间就无法使他们的行动协调一致。然而,今天的80后,独生子女较多,很多曾经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自我中心。同时,网络化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信息化加速了社会个体化、碎片化进程,社会基本单位——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人际交往方式、内容、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需要80后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去中心化,不分性别、城乡、职业、贫富、长幼,在现实中多一点理解和关爱。
(二)竞争关系与“80后”
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对世界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人认为我国的80后都是小绵羊,竞争力较弱。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天的80后,绝大部分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较高的竞争优势。竞争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合作。80后作为国家脊梁,庞大群体,崛起一代,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在合作中学会合作,采取泛化他人的策略,双赢、多赢、共赢。
(三)抗逆力与“80后”
抗逆力是一种心理承受力,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逆境时,人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恐惧和软弱,甚至会怀疑自我。抗逆力强弱因个体而异,人人皆有。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是“抱大的一代”,时时处处都受到家人的庇护,所以,重提抗逆力对于80后来说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如果能够将逆境作为自我的考验与挑战,积极面对,努力克服,80后将会不断增添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注释:
①金灿灿,邹泓,李晓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累积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20.
②李彩娜,张曼,冯建新.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371-377.
③黄恺.坚持认为“沉迷也是一种幸福”. ,2011.
④向学力.每一次选择都重要.,2007.
⑤新华网.媒体评80后榜样人物:获选者理想各异自我鲜明. ,2011.
⑥百度文库.韩寒评价.,2011.
⑦我所理解的社会规范是指社会公认的、合法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