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 要: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的定位,从而进一步探讨勤工助学工作中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勤工助学;高校;管理;教育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开放,大学生勤工助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再局限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自发的参加到了社会勤工助学队伍中。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勤工助学已经成为其重要内容,并且现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把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的范畴。
一、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定位
勤工助学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勤工助学在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是一项切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发展需求的工作。现在大部分的高校都在为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开展多项举措,给大学生创造了很多机会,有的学校也建立了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这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在勤工助学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保障了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的利益和安全。但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还应该有明确的定位,本文从以下一点阐述:
(一)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现阶段,大部分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来源于社会,学校的岗位必定有限,所以宣传员、促销员、调查员、家教等岗位成为学生们的主要工作方向。学生通过这些工作的锻炼,真正的步入了社会,开始睁大眼睛观察市场经济运行,通过的工作的熟悉和亲身体验,逐渐了解服务对象要怎么做,要求什么,需要什么。这是促进学生社会认知的过程。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做好本职工作,摆正自身态度,而不要介入太多的利益纷争,在企业工作中要到位而不要越位,帮忙而不要添忙,做到应企业所需。把勤工助学工作作为一次提前就业,在勤工助学中得到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学生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工作过程中往往缺乏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我国正处在法制改革阶段,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个别问题,现行法律还不能够完全解决。学生到社会进行勤工助学工作,和雇主、企业法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经济纠纷,而且我们也难以预料。所以,学校的勤工助学管理者要为学生参与市场化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上和法律上的支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港湾。作为教师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也要指导学生规避一些风险,一方面应该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上下功夫,掌握维权的合法手段,树立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应该指导学生一些学习法律法规,明晰合同关系,学校应该具备规模化勤工助学中集体维权的能力,适度依靠法律力量,充分的做好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工作。
二、高校勤工助学中的教育功能
(一)勤工助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谦虚、好学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独立自强、自力更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坚毅品格和团结协作、与人合作的集体精神。高校勤工助学管理中心要充分认识勤工助学平台的教育功能,做好学生思
想和精神的强大后盾,让他们在工作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促进工作,如适当开展自强教育、感恩教育、团队精神教育等。并要善于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畏难情绪和临时问题,注重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
勤工助学有利于锤炼学生的思想品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高校勤工助学管理中心要充分挖掘勤工助学活动中,特别是各种智力型、管理型、技术型勤工助学活动中潜在的创业教育功能,启发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熟悉和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要素,激励部分优秀分子在勤工助学工作中不断积累创业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提供便利条件,如请专业人士进行工商登记、企业融资等系列业务的指导和咨询,先培植出小部分成功创业的典范,逐渐形成浓烈的创业氛围。
(三)勤工助学的素质教育功能
大学生能否胜任勤工助学工作,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与人沟通、合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策划能力,有些工作还要求较强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和特定的专业技能。这对于尚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为此,利用勤工助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表明,经过培训上岗的大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较出色地完成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并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月文.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303-305.
[2]段徐,祝秀香.高校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6):24-25.
[3]赵阳.高校勤工助学的就业推进功能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75-76.
[4]王雪飞,崔延强.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剖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3):31-3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47631.html
上一篇:学校文化与行政文化的关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