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论学生工作性质的当代定位

论学生工作性质的当代定位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2)01-0142-06
    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工作“特指与学科教学并列的一类教育领域,是指以班主任、团队辅导老师等为教育工作者,以班级建设等领域为具体载体,在该教育领域内开展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①就学生工作的内容来看,它不仅包括班级建设中的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干部的岗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队会等内容之外,而且还包括年级性学生活动的组织建设,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的组织建设,科技节、体育节等大型学生活动的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仪式庆典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奖惩、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学生文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廉洁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以上列举的方方面面都是学生工作的构成元素。
    目前,我国对学界学生工作的研究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在研究立场与学科建设背景上,较多受到社会学、心理学的影响,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去认识、思考学生工作的意识不强,从而使学生工作没有形成其独特性;二是在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上,中小学班主任等研究者较多关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叙事研究等方面,对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研究较少;三是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教材编写、案例汇编等方面有所建树,但在基本理论建设和创新性实践方面的论著较少。如果与当前富有深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学校整体变革研究、区域性教育变革研究等相比较,学生工作的研究整体上处于薄弱状态,尤其是对学生工作性质定位的研究,缺乏有深度的理论认识,因此这极大地影响了该领域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的质量。
    笔者通过分析影响学生工作实践的教育理念,拟对学校教育中学生工作之性质做出新的定位。
    一、对学生工作实践问题的聚焦
    相对于课程与教学领域而言,学生工作是为学生学科学习服务的领域,还是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相对于学校整体改革而言,学生工作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无关大局的细节,还是直接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构成?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学生工作实践本身的回答是:学生工作尚未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构成。
    1.学生工作育人价值的残缺
    教育与无意识行为的差异之一,就在于它具有教育价值的充分自觉。我们能感受到班主任工作、学校举办的大型学生活动、学校日常生活等对学生及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和教师会在参与这类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但是,在缺乏自觉意识状态下产生的“影响”,不等同于自觉的教育。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②。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难以成为“教育”活动,也难以产生“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基础状态与结果状态。可惜的是,在当前学校的学生工作中恰恰存在着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活动的状态。无论是大型活动的策划、对活动的组织与评价,还是班级生活的开展、发展与更新,学生大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诸多的学生工作并未“直面人的生命”,缺乏对学生成长需要的认识、理解与尊重;学生工作的开展大多数情况下是“执行”上级要求,落实教师需要,缺乏对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视,并未“通过人的生命”;活动的价值难以实现,从而也难以实现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学生工作中的一类价值主体与实践主体——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团队指导教师等,大都处于弱势状态。这不仅指他们的地位处于弱势状态,而且还指他们的专业能力之弱。尽管当前对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关注度已经有加强,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清晰自觉的教育理念、深入系统的学生研究、整体综合的教育策划、富有创造的实践过程、成人成事的综合统一”③等方面来观察,对班主任及学生工作负责人的专业性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把这一弱势状态与实践主体的工作状态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回环结构,二者相互强化,形成正反馈。
    在这种自我反馈状态下,学生工作育人价值的残缺带来的是使师生潜能的实现受阻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又重新成为学生工作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发展空间狭窄的原因。现在已经到了仔细检讨这一恶性循环之关节点的时候了。
    2.对学生工作事理研究的无意识
    “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即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④而在学生工作领域,研究者“事理”研究的意识相当缺乏。无论是学生工作负责人还是班主任、团队指导教师,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就是落实上级要求,轰轰烈烈地开展活动,很少思考、研究应如何策划、组织、评价活动以及为何开展活动,活动的过程更多的是依照习惯、常规或一时的灵感开展的,而没有将学生工作建立在研究内在事理的基础之上。
    以“感恩”教育为例,传统的做法是倡导学生参与“护蛋”、“当一天妈妈”、“为妈妈洗一次脚”等有关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试图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但就其内在事理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同样需要完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促成亲子关系的重建;针对学生的教育点,学生工作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感恩”之情进行激发,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发现”、“理解”、“表达”、“对话”等一系列的意识与能力。只有以此为基础,“感恩”活动的内涵才能真正丰富起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需要在特定的节假日开展,而且要考虑“感恩”教育的长期性、系列性和日常性,充分尊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成长需要。可以说,“感恩”教育内在的事理性的实现,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
    3.学生工作内容结构的散乱
    学生工作内容结构的散乱首先体现为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状态。从时间维度来看,学生工作的今年之事分别与去年之事、明年之事在时间意义上是否有积淀与发展关系?是否有相通的内在精神与更新性重建?从空间维度来看,学生工作与学校发展、社会变革的关系是否健康?学生工作内部诸领 域、诸层次的关系是否既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又保持着相互沟通、相互滋养、相互生成的关系?当我们在实践中看到一个个“空降”下来的主题活动时,看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的活动内容时,就能感受到学生工作内容结构的散乱。
    其次,学生工作的这种散乱状态,还体现在事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并未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精神力量融入其中,他们只是在“做”工作;学生在“被”活动,学生很可能无法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评价的全过程或具体环节;相关主体如学科教师、学校中层干部等,也难以有机地融入到学生工作之中。“成人”、“成事”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工作领域处于断裂状态。
    由以上情况来看,可以说,学生工作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结构,各类教育目标缺乏扎根的土壤,教师的工作也缺乏整体性与有机性。
    4.学生工作专业支持体系建设的不力
    相对于学科教学领域来看,学生工作领域往往是行政介入过强的领域,存在着教育行政人员认识上不重视学生工作的教育性,方式上不尊重学生工作的教育价值的内在逻辑,实践上不重视学生工作内涵发展等诸多问题。在学校层面,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对学生工作的评估尚没有明晰的考察指标,学生工作也不是当前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热点。由于学生工作的内容丰富而容易流于形式,这使学校更倾向于将学生工作视为点缀,甚至是学校发展的负担。
    上述问题的出现,都直接与学生工作的性质定位有关。我们并没有把学生工作视为学校教育的内在构成,这自然就难以着力于学生工作专业支持体系的建设;而这一缺失,又使学生工作在专业发展与教育变革中不断被边缘化。
    二、对学生工作之教育性的认识
    1.教育是促进人之成长的活动,学生工作是否是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成效不能像工厂、企业那样以利润、产品质量来衡量,因为它是以有生命的学生为对象,同时关怀着教师、校长的生命成长;教育活动不能以工厂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因为教育的过程充满着价值引领,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其内在的事理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规律;教育活动也不能像工厂那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它是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现教育的目标,它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同样,相对于公共管理部门来说,教育尤其不能以是否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的行政任务为标准来作为工作的直接目标;不能简单地以社会评价来决定教育的运作方式;不能简单地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来推进教育工作。一切外部要求,都必须在尊重教育自身独特性的前提下,实现教育性的转化,进而才能使学生工作真正成为教育活动。
    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教育是促进人之成长的活动,而恰恰在学生工作中,我们看到了对上级任务几乎无原则地服从;看到了对外部评价无条件地膜拜;看到了以学生成绩、学科学习状态替代对教育工作的理解,而根本不重视学生工作的状态。我们恰恰难以看到对学生成长需要的尊重、研究和富有教育性的评价,以至于我们很难在实践中清楚地感受到学生工作育人目标的清晰性。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学生工作的性质。
    2.教育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发展而实现的,学生工作是如何理解学生的
    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有很多,如饮食、锻炼、社交活动等。但教育的独特性是,通过人的主动发展来实现人的成长。
    “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⑤但在现实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缺乏学生立场的活动设计,如不尊重学生成长基础的灌输,不断重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缺乏学生研究的德育等现象。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工作长久以来缺乏对学生的研究,缺乏对学生成长需要的研究,缺乏满足学生成长、提升学生成长的可能性的教育研究!
    教育努力实现人的整体成长,而不是让学生单维度地、分裂式地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学生工作蕴涵着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滋养、精神力量的激发的教育价值,具有不同于学科教学的独特性;同时,“学生工作”也不等同于“德育”、“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更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行为规范教育、习惯教育、养成教育等。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小学里的学生工作,往往被简化为行为规范教育、习惯养成等单维度、常规性的活动。
    教育促进人的主动发展,激发人的自主力量,实现富有个人意义的成长。“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⑥可是,在轰轰烈烈的学生工作中,我们看到的恰恰是学生的缺位——无论是参与的人数,还是参与的质量,学生都尚未成为学生工作的主人。
    上述状态是否同样在启示我们:我们并没有在教育的意义上认识、理解、践行学生工作。
    3.教师自觉从事教育工作,以自己的专业性参与其中,并在复杂的教育活动中实现自身成长——当前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的发展状态与工作状态是否能反映这一内涵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以其专业能力介入教育活动中,并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这已经成为人们教师观中的基本常识。可是,当前对班主任、学生工作负责人、团队指导教师的角色意识的培养如何?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已有了不少思考与实践,但笔者认为,我们对班主任、学生工作负责人等应具有的专业性的理解与认同并不够,对他们应具有什么样的综合素养的研究并不够,对学生工作复杂性的认识还很模糊。造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学生工作所具有的专业性的研究还不够,这使得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的成长举步维艰。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使得当前班主任、学生工作负责人、团队指导教师等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的专业性发育不良。目前,我们实施的“新基础教育”对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
    4.教育是综合利用多种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使学生实现成长的活动——学生工作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怎样的状态
    教育需要多种资源&mdash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相对于教学而言,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应该以怎样的立场去开发资源?以怎样的方式去面对动态生成性资源?以怎样的方式利用结果性资源?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再一次看到目前的学生工作教育性的缺失。
    一是缺乏对社会性资源和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资源的教育立场进行开发。对于大量的社会性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的选择,不以教育的立场加以转化,社会性资源完全可能成为干扰教育的因素。为此,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诸多的社会资源,“在从社会场域转换到学校场域时,一定要经过教育的选择、加工、转化、再创造,教育的逻辑需要在其中体现,教育的立场需要在过程中坚持。”⑦同时,对于已经蕴藏在学生的在校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资源,目前的学生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缺乏自觉开发的意识与能力等问题。
    二是缺乏对教育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敏感、判断、捕捉、组织与推进。诸多的学生工作处于按部就班的状态,也就是说,目前的学生工作常常依照既定的方案或依照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来开展,忽视学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的意外、问题、可能性等情况。这种情况或者说这种工作方式不仅体现在学生工作的主题活动中,体现在学校举办的大型学生活动中,而且还使其成为一种惯性并将其制定为一种制度。这样就使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学生工作中处于散乱而无组织、流失而缺乏汇聚的状态。
    三是缺乏对学生工作的评价、积淀、更新与发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前的中小学学生工作形成了多少传统?建立起了多少具有内在合理性的体系?学生工作中的每一次活动,是否促成了下一次活动的更新与发展?诸多的疑问,在现实中难以得到满意的回答。
    我们对此进行反思,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漠视了学生工作的教育性!缺乏对学生工作性质的合理定位,自然我们的学生工作就会出现上述问题。
    5.学校体现为一个综合统一体——学生工作是否成为学校工作的有机构成
    学校各项工作之间有着内在的综合融通性。但是,学生工作是否成为校长、教师内心认同的教育工作的有机构成之一?我们不难发现,班主任与学生集中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题班、队会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对学生工作的研究投入相对于学科教学的研究而言非常不足;学生工作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对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的评价严重制约了学生工作内涵的发展;在处理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上,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那种轻视、乃至忽视学生工作的态度,更不要说促成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领域的相互滋养。
    在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狭隘的学校观。从教育的立场来看,学校不仅仅是开展学科学习、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地方,“学校教育”也不能等同于“学科教学”,更不能简单地说“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工作是完整的“学校工作”不可缺失的有机构成;它能够为当代学校教育注入新的独特的内涵,它也可以成为促成学校整体变革的推进剂、催化剂,还是学校各项工作能否达成综合融通之发展境界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当前学生工作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是与一系列教育思想的偏差与误区相关联。其中,更为内核的是对学生工作的定性问题:学生工作到底是什么?
    三、对学生工作成为学校教育基础性构成的理解
    有人曾明确提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学生的学校日常生活中,诸如同伴交往,诸如学生换座位,诸如非正式群体,诸如一次典礼、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诸如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于小学、初中的学段内,发现教育的可能,以智慧的方式促成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就极大彰显出对教育内涵的领悟状态。”⑧在笔者看来,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构成。
    1.学生工作是学生成长中独特的力量
    首先,在学生工作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进而可以重建教育中的学生形象。“人类个体生来被赋予的仅仅是未完成态,有待每个个体后天逐步完成,这一人类唯独的天性要求每个人成为主体,自己承担起成长的责任。”⑨学生工作的变革,正是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坚守着“把班级还给学生”等基本思想,真正将学生视为学生工作的主体。“学习并非发生在社会真空中。发展是通过儿童对活动的参与而实现的。”⑩在班级与年级建设过程中,在大型学生活动中,在学校日常生活的维护与发展中,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自我策划、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会充分呈现,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同时得到发展。
    其次,尊重学生之成长的需要,并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这是当前学生工作变革的重要构成。无论是班、队会主题的形成,还是各类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状态的把握,或是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系列活动之建构,都鲜明地体现出“教育活动”的独特性。我在研究中明确提出:“‘新基础教育’对学生成长需要的关注与研究,是具体工作开展最为直接的起点。学生工作需要尊重、认识学生的成长需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并在更高发展平台上促进学生生成新的成长需要。”(11)只有凸显出对学生成长需要的尊重与研究,才能体现出学生工作独特的教育意蕴。
    再次,学生工作体现了学生源自日常生活、渗入日常生活、重建日常生活的气质,彰显了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在关系。学生工作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诸如换座位、男女生交往、学生小干部的工作、班级环境布置等方面。正是学生的这些日常生活的琐事,成为学生工作的主题、资源、力量之源,并最终呈现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重建——重建充满成长气息的学生的学校日常生活。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基础性构成。
    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在持续17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形成了明确的学生工作的育人目标。(12)我认为,通过学生工作领域内的学生生活世界的形成、发展与转换,聚焦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不同组织单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在小组/小队建设层面,包括小组/小队的组建、活动的开展等教育构成;二是在班级/中队建设层面,包括组织单 元转换、班级意识的培养、班级生活的整体建设等具体教育构成;三是在年级建设层面,包括学生跨年级的交往与年级自主管理等具体教育构成;四是在社团/学校组织建设层面,可以在组织建设的过程及具体的活动开展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五是在促进学生与家庭/社区/社会/自然世界的关系建设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吸收与转化、主动介入与重建,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3)
    2.学生工作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
    学生工作为教师之学生立场的形成和对学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美国学者Darling Hammond在研究美国成功的教师教育项目过程中,突出了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学生的关注,他认为:“所有项目都要求理论学习和实地观察,以帮助职前教师理解儿童作为在多个维度(认知、社会、情绪、道德、生理)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学习者;他们都强调关心个体学习者,发现学生的力量和需求,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上;都关注特殊学习者的需求,在强调发展的连续性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14)我们在学生工作变革研究中,深切体会到学生立场的独特性,更体会到学生工作变革对于教师的学生立场的形成和教师对学生研究的深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学生工作以其独特的复杂性,锻炼着教师对教育资源开发、动态生成、系统建构的能力。相对于教学工作而言,我们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几乎没有可以照搬的方案,没有类似教科书一般的教学材料,学生工作中的活动的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然而,这却为教师自主开发教育资源,促成教育过程的动态生成,建构属于自己班级、年级、学校的学生工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班主任比较熟悉的主题班、队会为例,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队会时如何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如何在清晰、合理、可实现的意义上确定活动目标?如何形成有弹性的活动方案?如何在主题班、队会的开展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互动生成?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捕捉、判断、利用资源?如何形成内在的、有机的活动系列?如何实现主题活动与班级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学科学习等多层面、多类型的融通?这一系列的挑战存在于学生工作的实践之中,也为有志、有识、勇于实践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成长资源。
    正确处理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提升教师综合融通的能力。在当前改革实践中,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关系。出色的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等,不仅要善于利用学科教学的资源与学科教师的力量,自觉地为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而且更应促进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的综合、融通,从而形成全新的学校教育之微观形态,而这无疑充满着教育的魅力!
    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促进教师体悟教育的生命性,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对于教师个体充满着生命意义。在学生工作中,在师生之间丰富、多元的交往中,在精神世界的相互关怀中,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团队指导教师会真切地体悟到学生的独特性,感受到自己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充满生命气息的一个个瞬间、一个个眼神、一个个动作。这是促进教师生命成长无可比拟的财富,是教师生命境界提升的重要力量。
    3.学生工作是学校转型不可缺失的构成
    学生工作能够更充分体现学校的当代性,体现学校教育的丰富性。没有高质量的学生工作,学校岂不是单维度的学校?岂不是“瘸腿”的学校?岂不是“干瘪”的学校?所以它也体现了学校的有机性。没有高质量的学生工作,学校岂不只剩下了一节节课的机械组合、一门门课程的不断累积?正是学生工作,以其独特的精神与方式,将学生的全部学校生活融为一个整体,促成并滋养了学校教育的有机性,同时它还可能成为学校变革重要的突破口。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或在启动变革困难的学校,学生工作以其内在的活力、深厚的学生基础、广阔的改革空间,完全可能率先打开局面,为学校的整体变革积累经验、积聚变革的力量。
    学生工作能够充分体现教育变革的独特性。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教育变革面临诸多的挑战。作为教育文化的构成,学生工作以其对一系列教育根本问题的关注、立场的坚守、坚实而富有智慧的实践,渗透于当代教育者灵魂的深处,彰显着独特的文化精神——对育人的追求、对内涵的追求、对创造的追求、对自觉的追求。可以说,学生工作能够为当代教育文化的重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类似的学生工作之方式,为当代教育回归基于日常、基于复杂的变革,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学生工作之内容构成的变革,也为当代教育内容的重建,形成新型的教育体系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综上所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尊重学生工作的独特性,将之视为有着内在专业尊严的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工作的专业支持体系,全面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形成合理的政策导向,促成学生工作的生态更新。对于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与团队辅导教师而言,他们则需要唤醒自我的专业自尊与自觉,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形成新型的学生工作的专业生活方式,滋养自身的教育智慧,创生并享受自己的专业生活。对于教育研究人员而言,他们则需要在富有深度和力度的研究中,提升研究质量,锻炼自身的研究能力,真正将学生工作领域的中国特色开发出来。
    注释:
    ①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②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
    ③李家成:《打人的孩子、被打的老师和那个班级——基于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讨论》,《中国德育》,2010年第6期。
    ④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22页。
    ⑤[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00页。
    ⑦李家成:《实现小教室对大世界的创造性转化——论教育立场下的社会性资源开发》,《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8期。
    ⑧(11)李家成:《重建学生学校日常生活的教育努力&mdas h;—“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的“魂”“体”“理”“脉”》,《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9期。
    ⑨李晓文:《青少年发展研究与学校文化生态建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1页。
    ⑩Ashley E. Maynard, Mary I. Martini. Learning in Cultural Context: Family, Peers, and School, Springer, 2005, 3.
    (12)李家成:《论学生发展能达到的境界——基于“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改革实践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3)李家成,张佳,罗玉欢:《在学生工作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基于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基础教育》,2011年第2期。
    (14)[美]Linda Darling Hammond主编,鞠玉翠等译:《有力的教师教育:来自杰出项目的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9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476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