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 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剧增,其教育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陕西为例,从政府、家庭、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各自职能,寻找对策,从而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陕西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 角色定位
一.陕西省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我省构建和谐大省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现象也是我省在转型期间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促进教育的持续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都得到充分保障的今天,却有近5800万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教育。本文从家庭,社会和政府多方面出发,来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1.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本研究对陕西临潼、蓝田、渭南、户县、周至、长安区等地共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回收276份,有效回收率达89%。通过调查,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情况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父母中的一方监护,占总调查比例的23.7%。二是隔代监护,主要由爷爷奶奶或者祖父祖母监护占总调查比例的49%。三是上代监护,即孩子由亲朋好友监护,占调查比例的19.3%。四是孩子自我监护,占总调查比例的8%。
调查显示:单亲型留守儿童的生活相对较好;隔代监护与上代监护的儿童,监护人在孩子生活教育细节上做的不够好,过份溺爱,有时候职责也不到位;自我监护的儿童,监护责任完全在于孩子自身,这种情况下的儿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父母主要从经济上满足孩子的需要,但是欠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2.留守儿童学习的情况。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有了问题很少向家人求助。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1.3%,学习一般和很差的儿童占74.6%左右,良好的占14.1%。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监护人文化程度低下,或者监护人家务繁重,无力或无暇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
(二)政府教育的现状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起着直接影响作用,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环境也是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容忽视的因素。
1.留守儿童面临教育危机
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在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下,留守儿童的教育费用主要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村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上,特别是乡村教育上的资源较少,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始终无法落实,最终形成农村的学校农民自己出钱办,义务教育父母自己尽义务的局面,农村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及资源与城镇无法相比。
2. 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感情关怀太少。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渴的孩子,特别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关注,从心里角度看,孩子在年幼时期如果缺少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们的性格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努力在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也应该将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考虑进去,多给予他们一些情感补偿,从长远来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的关注与支持。
(三)社会教育的现状
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媒体、网络等的信息传播比较快,加之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网络对象无法控制,而网吧等场所对于未成年人的限制不够严格,致使大量留守儿童迷恋于网络游戏或者不健康内容,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思想及人格发展。许多留守儿童犯罪都是从媒体或网络节目中学习的,因而公众或者说社会群体要对传媒内容予以慎重考虑。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对陕西省若干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从家庭、政府、社会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1.监护人监管不利。
调查显示:43.62%的留守儿童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监护人大多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只注重孩子吃穿和安全问题,在儿童所需的营养和健康方面不够重视,对儿童心理、情感和品德的关注较少,更谈不上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很多监护人忽视留守儿童的内心真实感受,对他们的思想变化了解不及时,容易使他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心理、品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大多监护人溺爱孩子,导致留守儿童放纵任性。
2.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沟通困难。
长时间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造成留守儿童对父母亲情的缺失,使其逐渐淡化亲情观念,出现问题不找父母或者监护人沟通。调查显示:41.9%的留守儿童经常与父母沟通,54.2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沟通,3.85%的儿童无法与父母沟通。
(二)政府教育方面的问题
1.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缺额大,编制不足,而城镇教师数量严重超编,造成农村小学没有教师上课,只能聘请一些初中毕业生临时代课,导致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下滑。
2.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两大类,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使处于流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三)社会教育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人际交往意愿不高。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调查,有15.96%的留守儿童选择有很多知心朋友,当问及他们是否感到孤单时,18.09%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单,61.7%的有时感到孤单,只有20.21%的感到不孤单。留守儿童感到孤单的比例高达79.9%。由此可知,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冷淡的人格特点。
四.政府、家庭、社会角色之定位
(一)家庭定位
1.父母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渴望与父母团聚,得到父母的关爱,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支持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应尽量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职责,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子女的爱与厚望,希望子女能理解他们。
2. 监护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
监护人关心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远远不够,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偏执,是非不分等
。所以监护人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感世界,锻炼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
(二).政府定位
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
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下的不平等待遇,让农村儿童能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入学,能够与城里的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服务。
2. 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相对城市学校师资力量较弱,国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师资政策的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去农村工作。
(三)社会定位
1. 加强媒体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应当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在家庭教育、政府及教育部门不能顾及之处,必然要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每一个公民都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营造出关爱留守儿童的浓烈氛围,这样才能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才能让广大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 加强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意识。
每一个人都应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各类机构、单位和个人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人性化关爱和帮助。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捐助,帮助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就学。考虑由一定的组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培养留守儿童的正确方法,全面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佟美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财政对策,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2月。
[2]宿桂红,傅新红,杨锦秀,农民工对流出地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