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文在对上海市18个区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及问题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心理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发展状况、工作状况、待遇状况和支持状况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出建议。
一、调查背景
1998年,上海市教委下达了《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规划(1999-2001年)》(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上海市教委要求通过全面渗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式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定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分年级教育目标与内容,规定了每学期小学不少于40课时,中学不少于30课时,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执教人员并未做出具体的专业要求和规定。
两年后,又下发《关于2000学年本市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试点的通知》。根据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一课时,并出版了配套的《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作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试点教材。此外,《规划》虽然要求中小学争取每校配备1-2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但未对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规范做出特别规定,只是在具体规定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五方面的职责时才首次提出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这一岗位要求。同时,评估与奖惩的相关规定也是针对中小学校的,并未对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提出任何考核指标。《规划》提出了制定“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规划和方案”的构想,并要求自2000年起启动“心理辅导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证制度已经正常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队伍初步确立,心理辅导教材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向。但是从本次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学校心理教师中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和实际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覆盖了上海市所有18个区县的1020所学校,基本上一个学校一位老师,约有30%学校因无专兼职教师就没有填写调查问卷。约70%的学校接受了调查,与上海目前状况基本一致。调查覆盖了大部分有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学校。教师所在各类型学校的数量及所占比例见下表1。
(二)调查结果
1.心理教师的基本情况
上海心理教师女性占绝对多数,占92.5%;其中35~45岁年龄段教师占42.5%,其次为28~34岁,占33.3%;已婚教师占大多数,为84.5%;本人是非独生子女的教师数超过本人是独生子女的教师数,但仍有40.6%的教师是“独生女子教师教独生子女学生”;从事心理辅导时间都不是很长,平均为6年,高中老师时间稍长,平均为8年,初中其次,小学最短。这也说明我们的心理教师队伍还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新手居多,专家型教师缺乏。
2.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1)严重缺乏专职教师。在心理教师中,专职的占比仅30.1%,兼职的占69.9%。高中比较好,专职教师占71.2%;初中相对较低,占35.4%;小学最低,仅7.6%。由于兼职教师48.1%要承担学科教学,23.4%要当班主任,这些教师根本无精力将主要工作放在心理辅导工作上。例如学科教师,首先想的是学科工作,要参加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班主任更是如此。很多兼职教师不上心理课,不保证参加教研活动。同时,有35.4%的心理教师(专职教师19.3%,兼职教师42.4%)要担任行政职务,包括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杂事多,使得心理教师在时间、精力上感到力不从心。
(2)教师学历也没有完全达标,还有9.5%的教师为大专学历,这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兼职教师,达12.3%。不过可喜的是,专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很大提升,特别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达到20.3%,这与近几年教育硕士的大量培养有关,也与我们专职心理教师比较努力、主动提升学历有很大关系。
(3)近年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大大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心理教师大学修读心理学专业,其中专职占57.2%,兼职占12.7%。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本专业的理解和功底。所以,吸收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力度还要加大,特别是12.7%的兼职教师,本身已经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更应该专业对口,集中精力专门从事心理教育工作。但目前他们很多在当英语教师、政治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资源的浪费。
(4)教师持证上岗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现任心理教师中,持有劳动部证书的教师最多,为43.5%,持有学校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有22.8%。两类证书都有的,占5.7%;两类证书都没有的,占38.4%,这中间专职教师为11.4%,兼职教师为50.1%,无证书的教师约380人。让这些教师全部持证上岗需要大量的时间,且现在心理教师的培训存在培训后转岗等调动、流失的现象,所以要心理辅导教师全部持证上岗,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任务还很艰巨。
3.心理教师的工作状况
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开设相关讲座、做个案研究和科研工作等,也是心理教师专业化的具体体现。
(1)在上课方面,仅65.6%的心理教师在担任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在专职教师中,尚有6.9%的教师不上心理课,兼职的更有45.4%的教师没在上。从课的开设学段来说,高中学段开课率最高,初中次之,小学最低。
严格说来,只有上心理课的教师才能算得上是专兼职教师,所以心理课在上海学校的开设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落实上有名无实,离全面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还有很大的距离。
从心理辅导活动课所落实的课程板块来说,初中、高中大部分落实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小学主要落实在拓展型课程和班会队会课程中。
从教材使用情况看,78.4%的学校有教材,21.6%的学校无教材,教材的使用依次为:校本教材23.6%,自助手册21.1%,心理教材(杨治良主编)18.0%,区本教材10.9%,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教材。这一方面反映出上海学校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材料时呈现多样化倾向,同时也与上海市教委关于在本市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试点的通知(2000年)中所提出的以自助手册为主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2)从讲座开设上看,有81.0%的心理教师开设过学生讲座,54.0%的教师进行过教师或班
主任培训,45.5%的教师开设过家长讲座,14.9%的教师开设过校外或社区讲座。期中,对家长讲座的开设率较低,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心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作用不大,有待大大提升。
(3)从调查数据看,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量上都投入不多,其中,每周3小时以内的占55.7%,10人次及以下的占44.0%。说明个别辅导目前还未成为心理教师的主要工作,尤其是兼职教师,更难以兼顾。
除此,心理教师对家长或教师的个别辅导率也不高,有过类似辅导经历的教师占56.2%,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好于小学。实际上,小学心理教师应该对家长做更多的个别辅导工作,但是由于小学兼职教师多,落实更多家长的个别辅导存在实际困难。
(4)科研工作是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内容,目前队伍中有22.5%的教师主持过区级以上课题。
(5)心理教师通常还承担一些其他工作,如心理社团(57.9%)、心理广播(39.4%)、心理网站(27.0%)、心理报刊(18.0%);有29.2%的心理教师还担任着其它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教师的工作比较繁杂,难以聚焦于心理一方面。
4.心理教师的待遇状况
心理教师工作多而杂,但是工资却不容乐观,在专业化程度上,高中教师要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要优于小学教师,专职教师要优于兼职;但是在待遇上,却是相反的,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专职不如兼职。收入和专业化程度的不匹配和倒挂,是造成专职心理教师流失或从事其他岗位工作的重要原因。从收入来看,与同龄、同职称教师相比,感觉收入低的教师大大高于感觉高的教师,且专职教师不如兼职教师,高中教师不如初中教师,初中教师不如小学教师。
5.心理教师的支持环境状况
(1)心理辅导教师所在学校有心理辅导室的占90.2%,高中最多,达98.8%,初中次之,占90.9%,小学最低,占85.7%。15.4%具有专职教师的学校有第二位心理教师,高中最多,有23.7%,初中次之,为10.1%,小学最低,有6.1%;6.0%的高中学校有三位心理专职教师。在有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学校中,79.7%的学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总体开设率以高中最高,达93%,其次为初中,达81.3%,最后为小学,有72.5%学校开设。
(2)由于心理教师在学校的人数相对比较少,所以区里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成为心理教师重要的专业支持。总体上说,心理教师对区培训的满意度不高,仅为69.9%。相对而言,兼职教师满意度高于专职教师,且兼职教师不同学段满意度差不多,但专职教师的满意度差异很大,小学专职教师对区培训的满意度为90.9%,初中为66.9%,高中仅54.2%,说明高中专职教师已不满足于目前的区培训现状,希望提升培训质量,或者提升区培训的层次,拓宽区培训范围的要求显得更为强烈。
三、上海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政策建议
1.建立一支专职的心理教师队伍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兼职占多数,就是专职教师也有很多在兼行政、科研等工作。由于专职心理教师在专业水平、职责范围、工作能力、精力集中等方面大大优于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的缺乏成为阻碍上海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和专业化的瓶颈,也是上海近年来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最大问题根源。所以,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文件,大力推进专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确立、培养和成长,让一支数量保证、专业能力强的专职心理教师队伍成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能源。
2.确立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形成职业规范和岗位职责
目前心理教师工作繁杂,即使是专职心理教师,也需要承担科研室、行政等工作,由于没有明文岗位规定,目前还没能真正算作一个岗位,因为没有相应的规定,多数还是校长行为。很多心理教师反映,他们是学校的“万金油”,成为学校应付检查、各种杂事的主力军,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专职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因为没有固定的岗位,在绩效工资实施中,只能靠承担很多工作职责才能满工作量,更不用说享受班主任津贴等。只有解决了岗位问题,才能保证心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成长。同时,心理教师除了上课,还需要做个案工作,但目前很多教师无案例记录等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也只有设立了岗位,有了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心理教师在工作中才能有据可依,有规范可遵循,这也是保障心理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3.建立市学科中心组,设立市级学科带头人
心理教师上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教师的主要职责,也是其成为专职心理教师的必要条件。但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材、教案、课程资源、精品课程的示范和推广,促进优质课的交流,还需要有一支市学科中心组队伍,有相应的市级学科带头人,为教师上好心理课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帮助。这不仅对心理教师的成长很有必要,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措最终会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4.加强个案督导和高端专业培训
目前,区级心理培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兼职队伍的素养。但是专职队伍特别是高中专职心理教师,对区级培训尚不满足,所以,开展相应的高端心理培训则显得非常有必要。目前市场上心理培训费用相对较高,有必要由市级机构提供统一的高端培训,补贴大部分的经费,让一部分优秀教师优先提升,起到“种子教师”的作用,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准。
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的工作,但是做得不好反而会伤害学生,因此个案督导是行业所必需的。但是由于心理教师数量多,能够担负个案督导任务的专家队伍力量不足,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的系统,利用高校心理教师的力量开展高级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扩大可督导的专家队伍。比较好的做法是:确立一个专门的立项课题,经过研究和试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体系,经过几年的培养和积累,构建一支比较完备的督导师队伍,形成个案督导体系,切实保障,形成提升对学生个案服务的质量。
5.设立心理辅导教师的上岗证
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师”和“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培训已经开展多年,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持证上岗。但是资格证书不等于上岗证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等地区,资格证书只是进门的证书,真正要做个案咨询,还需要有上岗证,在咨询时规定佩戴上岗证才能进行咨询。目前心理辅导培训“本本族”多
,一些教师无实际的个案辅导经验,更谈不上受到专业的个案督导,很容易因咨询不规范而对学生造成伤害,甚至还伤害咨询师本人。所以推出上岗证,如果能够和资格证书领取后的职后培训和验证制度相结合,这样个案咨询工作便可以更趋于规范,也让资格证书发放后的后续工作有了抓手。
6.提升证书的认定标准,并与职称接轨
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有中级、初级,还没有高级学校心理咨询师,同时职称评审又有初级、中级和高级,这两方面是不接轨的。同时证书在认定和发放时要求不严,在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至少是硕士以上学历才能取得。这些都造成在现实工作中,学生及学校包括教师本人,对心理教师的认同度不高,不认可有了资格证书,就能做心理咨询或水平有保障了。教师本人也认为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够、认同度也不高。如果两方面能够并轨,并提高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质量标准,可以让心理教师安心于专业发展,有专业发展的追求和目标,也更能体现心理教师的专业地位,得到自身及学生和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各界的认可。
7.加强市中心和区县中心的分工合作,发挥市中心的专业引领和整合作用
2012年4月,上海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中心贯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地,统筹、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重点聚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职后高端培训,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上海市学生心理教育发展中心除了和本市各区县中心良好合作以外,需要在培训制度、督导制度、危机干预和转介制度、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等各方面有一个分工和衔接,真正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支持体系,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