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作用于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的类型和方式,要与特定的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相适应。学习方式变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根据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特点,灵活选择学习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学生掌握系统、牢固的书本知识,过于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单一接受型的学习方式,机械抄写、重复套用、死记硬背,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的封闭、僵硬的作业模式也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有效拓展、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语文作业改革要以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目标。
一、自主选择,突出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与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主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语文作业改革要关注预习作业的研究,将学生完成课后巩固性作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将教师批改课后作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预习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上面。通过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开展教学前测,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已知、未知、欲知的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知识的储备,形成以生为本、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语文预习作业类型,供学生自主选择。
第一层次的预习作业:学生要朗读课文3~5次,摘抄文中生字、生词与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这类作业适合语文学习热情不高、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普遍缺乏自信与成功的体验。这一类型作业设计的侧重点是加强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感与基础阅读理解的能力,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教师不应该安排思维要求较高的作业。
第二层次的预习作业:学生朗读课文的次数不少于2次,自主选择文中生字,进行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的组词辨析,积累与该生字有关的成语;选择文中四字短语,连词成句,概括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自身的阅读体会。此类作业适合于那些学习态度端正、有一定语文学习能力、习惯完成教师布置的整齐划一的作业的学生。然而,由于这一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普遍不强,教师可以通过每天的常规作业,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学习意识。词语自主拓展作业虽然难度不大,但却是破冰之举。例如,当遇到生词“拮据”时,有的学生抓住“拮”的形近字和成语,拓展“诘问”、“结党营私”、“洁身自好”等词语,有的学生抓[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发表服务,lunwEN.1keji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住“据jū”的不同读音“jù”,拓展“据理力争”、“据为己有”、“据点”、“字据”等词语,这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又能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第三层次的预习作业:学生要自主朗读课文,撰写课文阅读感悟,课外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探究作者的创作风格,或是课外阅读不同作者的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不同作者创作风格的差异。此外,教师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仿写同题或同类型的体裁文章。此类作业侧重于进行学生的课外拓展训练,培养他们的思辨性思维与表达能力,适合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丰富的语文学科素养,对语文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相应的目标,分层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探究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体现在灵活运用语言材料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将语文学科学习寓于学生的探究与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设计课后作业,即“致作者雨果先生的一封信”。这一开放性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对雨果的性格精神、政治立场进行探究和想象,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英法联军对清政府的侵略行径与政治影响,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对雨果的崇高敬意。
传统的文言系列作业更多地倾向于字词意义与用法的记忆与积累,难免枯燥无趣。如何让文言系列作业接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地主动参与,这让教师面临一个大难题。在设计《桃花源记》的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选择对话类电视节目的形式,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央视最火的访谈节目主持人,超越时空访谈武陵渔人、桃花源村民代表或陶渊明先生,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一位采访对象设计谈话内容。要想确定访谈对象,设计出有效问题,学生必须深入文本,了解陶渊明笔下的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这样的作业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也会空前高涨。
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点挖掘,设计出能够促成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语文听说读写技能的探究性作业。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即:为了表现出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让人感到仅仅“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百草园”的乐趣更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发挥想象,选择文中不曾细说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等对象,扩写一段少年鲁迅在百草园中自由嬉戏、玩耍猎奇的快乐生活。这个作业会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精彩描写,调动自身童年嬉戏玩耍的生活体验,用文字创造美好的回忆。
任何创造,都是基于以往知识和经验的突破,教师在设计作业
时应努力建立“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探究机会和体验渠道,使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中体验探究真知,增长才干的成就感。
三、综合实践,凸显合作的必要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的狭小天地,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尤其要强调合作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各教学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每月一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例如,教师可以以八(下)“到民间采风去——寻觅温州小吃”为主题设计这样的综合实践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梦回童年”、“浓郁风情”、“浅清淡韵”和“拐角有风景”四个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四个小分队,每队考察两种温州小吃。每队角色分工如下:“信息员”负责整理相关小吃的乡土资料,如麦饼名字的由来、温州馄饨的童谣等。“考察员”负责实地观察小吃制作过程,拍摄照片或录像,写下品尝体会。“文案”负责汇总每位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思考与感受,整理成考察报告。“发言人”负责制作汇报课件或小报,向全班展示本组寻觅之旅。
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不应仅仅囿于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文本中那些耐人咀嚼回味的经典美文亦可“大做文章”。例如,因为朱自清先生曾经在温州生活、工作过,当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教师可以选择专题综合实践活动,如“朱自清在温州”,让学生到四营堂巷朱自清故居走走、拍拍照片、写写参观手记,一起阅读朱自清的《温州的踪迹》,交流阅读感悟。
个性化的综合实践作业架起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通过实地考察,那些渐渐从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淡出的名人故居遗迹、古老的民俗又在学生心中活络起来。在活动总结中,有学生写道:在今天的汇报课上,各小分队[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发表服务,lunwEN.1keji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的代表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本组的体验感悟,或激情洋溢,或含蓄细腻,或沉稳幽默,大家对彼此都赞不绝口。然而,学生寻觅到的仅仅是温州小吃吗?不,留在学生记忆中的绝不仅仅是对小吃的回味,更多的是填满了嘴、陶醉了心的活动过程,是他们分工合作、分担困难后灿若桃花的笑脸。尝千种味、感万般情,快乐的小组合作、真切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才是这一活动最大的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小组合作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但是小组合作中的组织分工对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影响重大,教师应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分组工作进行一定的引导,确保作业的有效性。第一,要按学生的不同能力混合编组,将能力差的学生和能力较强的学生编在一组,使学困生在必要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第二,可以按学生的交往关系编组,把相互视为朋友的学生编入同一小组,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促进作业中的交流与合作。第三,要根据作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小组组合策略。小组合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锻炼能力、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在探究中收获真知,既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又深刻地触动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收获无与伦比的乐趣。
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有效拓展。语文作业改革实践要成为语文教学减负提质、学习转型的突破口,实现量的把控、质的提升与教育转型三大目标。量的控制是底线要求,质的优化是阶段目标,学习方式转型才是根本的目的。教师要通过细致新颖的作业设计,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7).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由第一论文网摘自《中国教师》2014年第9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