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也是教师终身教育、自身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等途径来进行,而教师的成长共同体则可以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为一体,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
著名的管理学研究者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组织是一支美妙的乐曲,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音符的罗列,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让教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目前,在一些学校,教师之间在教学上比较保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化解由于学校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以使教师能应对变化环境和新的挑战,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组织与精神资源。
(二)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
共同体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同时,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有领头人,此人可以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从外面邀请。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的话说,就是一要有热心人带头,二要有追随者。而学校学科组内建立共同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的专业,共同的需求,共同的时间,共同的资源。
二、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实践
2009年9月12日至14日,随着海峡两岸第三次教育论坛的召开,学校校长参加了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共同体成立的外界条件。而内部条件是笔者对自身教学生涯应该如何度过的强烈期望,因为笔者不想平庸下去。于是,我们就积极思考准备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交流,当把想法告诉教研组内四位老师时,立即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于是,我们就制订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四放晚学之后的两个小时,在校内观看全国教学大赛的录像,观看教育类电影、论文选读、读书交流活动等,并在之后不久建立了共同体的博客。
学什么,怎么学?是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只有一边活动一边摸索,但也总结出了一些方式。
(一)向优秀者学习——观课、评课
全国教学大赛基本上每年都会举行,但参加比赛的教师毕竟是有限的,而购买教学大赛的录像资料可以为更多教师在今后学习中提供支持。我们把从2006年以来全国大赛的录像资料进行了整理,并提前了我们教学进度一周的时间进行集中观看。放学晚饭后,我们就在实验室观看录像,看完一节课录像大家写评课,半小时后再接着观看第二节课的录像,最后大家进行口头议课。近四年来,我们集体观看了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大赛录像36次72节课。晚上回家后,笔者就负责把当天所看的两节课录像和大家的评课录入电脑,上传到博客。
(二)向大师学习——聆听专家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得到专业引领,引领者可以是组内的优秀教师,也可以是专家。鉴于经费和时间的原因,专家有的时候也很难请。于是,我们把请专家作报告和观看专家的报告录像结合了起来。共同体建立起来后,我们聆听了26场专家报告(含录像)。其中,有2008年杨振宁在东南大学录制的谈论人生的报告录像,2005年赵凯华教授在南京师范大学作的《熵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报告录像,从南京市电教馆拷贝的余秋雨教授《中外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发展》报告录像,从南京雨花台中学拷贝的华师大崔允漷教授给市区教研员作的关于“课堂观察”报告录像,有在参加全国年会时录制的吴加澍、黄恕伯等作的报告录像,也有南京市特级教师给高中教师作的报告录像,等等。
(三)创建提升平台——积极开展活动
1.参加全国会议
向专家学习,积极参加全国、省级的教研活动,是了解研究动态、收集资料必不可少的途径。自2006年以来,共同体成员共被外派学习20次,总计55人次,另有教师自费外出学习17人次。7年来,我们东到大连、沈阳、哈尔滨,北到天津、北京、呼和浩特,南到南昌、广州,西到延安、重庆等地观摩全国教学大赛,参加年会,参与研讨。通过参加会议不仅可以收集资料,增长见识,还可以和很多专家零距离接触,结识一些一线的优秀教师;通过讨论不仅可以触发我们的灵感,互相交换不同版本的教材,也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准备。
在有两人以上外出观摩听课之后的晚上,我们都会在宾馆就白天听到的每一节课进行交流,发现每节课的优点,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参加年会期间,我们也时常利用晚上和一些教授、特级教师或者其他工作室成员进行交流。如2010年8月4日晚上,在南师大仙林校区参加完第三届物理科学方法研讨会之后,我们共同体4位成员、无锡张世成工作室的5位成员和苏州特级教师申洁老师,冒着40℃的高温在两个楼的过道里交流了近3个小时;2011年在苏州年会期间,我们共同体成员6人、申洁老师和张世成工作室的6位老师一起在宾馆进行交流,聆听申洁老师的指导。
2.积极争取开设公开课与讲座
几年来,我们向省、市、区教研部门积极争取,共开设了全国、省、市、区公开课13次27节。2009年,北京考试在线频道和考试在线网站来校拍摄录像课7节;2011年12月,江苏省首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论坛暨刘炳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们的梅老师成功开设《磁场》课1节;2012年开设援疆课4节、报告会5场,省级名师送教课1节,省农陪送教课1节;2012年3月30日,与晓庄学院共同承办的南京市初中物理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班联合开展了一整天的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校内或者校际间还经常开展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开设公开课,给教师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在研究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读书活动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笔者以为,一个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在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教师读书不仅是在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和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多年来,我们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西方的智慧》《美的历程》《教师人文读本》等一批优秀书籍。每年整理一本优秀初中物理论文选读本,供教师学习交流。2013年,我们以阅读物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文章和专著为线索,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并用一年时间来研究28位中学物理教育界知名的专家、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
(四)以课题为依托进行研究
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要有抓手,而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近几年来,我们的共同体成员申报了一批南京市个人课题,还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2008-2010年重点课题一项,现已结题。“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获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我们还积极参与全国、省市级课题研究多项并已经结题。其中,在2008年12月主编完成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挂图(八、九年级)》已出版。还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策略与案例 》和《物理教学设计方法策略与案例 》。
(五)专业写作,提升自己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经验并融入我们的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
多年来,我们要求共同体成员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每学期结束前,把自己的论文发给共同体的召集人,然后匿名发给专家,专家阅读后开展一次点评活动。我们还要求共同体成员每次外出学习后,都要写学习感想或者学习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多年来,共同体成员在《物理教师》《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我们还积极与杂志社联系,为共同体成员写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六)观看电影与拓展训练
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要求教师以师德为先,对学生充满了爱。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员的专业思想,坚定职业信念,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观看教育类电影活动。观看过的电影有《死亡诗社》《烛光里的微笑》《热血教师》《音乐之声》《黑板》《我的教师生涯》等。观看电影之后,要求请大家写出感想,上传到博客上。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慢活动,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培养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教师的境界。共同体建立以来,我们到拓展训练基地开展了一次活动,到梅花山拓展训练一次,到长城拓展训练一次,漫步玄武湖一次。这一切都让我们在共同体中成长。
近几年来,在省内外一些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共同体成员已经由原来的本校6人,发展到了南京市内外的40多人,开展活动150多次,积累文字资料60多万字。如今的共同体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博客点击量已达90000多次。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师成长共同体可以集三位于一体。我们在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鞭策的集体肩膀上飞翔。笔者衷心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更多的共同体,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共同体中来,为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作出我们微薄之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