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惟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和解决途径和结论不惟一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
例如,在进行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对Na和H2O的反应以及Na和S的反应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 对Na与Cu(OH) 2溶液,Na与不同酸溶液(稀盐酸、浓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时,反应速率和现象各异的探究等,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一方面,教师要考虑选择认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上面提到的对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最终,笔者在本课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课上学生对Na 和水反应的合作实验,对Na和S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交流评价,以及课后共同完成小组实验报告3个教学活动中。这3 个问题难度适中,后2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其中Na和H2O的反应是本节课的认知目标的重点。
2.教师要提供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金属钠一节中,对Na和S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4人小组,教师可以建议一个人画装置图,一个人设计方案,一个人最后陈述,一个人控制时间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笔者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
3.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馈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要善于调控,假如全班共有12 个小组,教师要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教师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兼顾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揣摩。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4.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4.1 预设导学案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设置三维导学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研读教材,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对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标记。如学习化学反应与速率时,可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导学: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你能举例说明哪些反应进行得快?哪些反应进行得慢吗?你是怎样判断反应快慢的?如何对反应快慢进行定量说明?你知道哪些措施可使反应加快或减慢?等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尝试,去体验,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初步养成自觉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4.2 合作交流与成果展示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中由学习小组长召集本组人员针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及小组成员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组内交流与合作,形成本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成果。同时充分运用化学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讲实验的状况,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模式,把总结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简单的实验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如学习分散系时通过学生科学探究实验"Fe(OH)3胶体与硫酸铜溶液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来了解胶体的性质,而过程较为复杂的可以设置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来完成: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操作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认真倾听学生意见及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学习成果并将成果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表述和倾听,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初获知识的喜悦和对新知识感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有利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