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一、词语,由理解到迁移
1.说图法。如:《东方之珠》一自然段对“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的教学,教师首先询问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学生提出鳞次栉比这个词,然后带领学生通过看图进行了理解,这时学生知道了这个词是形容建筑物等排列得很 本文由wwW. 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密、很整齐。教师再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是可以用上这些词语的?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词语,又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了运用,达到了内容与表达训练的统一。
2.比较法。如:《石榴》一文中写道:“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这句中的“一朵朵”“一个个”是相对应的一组词,请同学们把其中一个换一换,再读读品味一下,他们就发现,词语的运用也需要前后呼应,达到和谐。这时出示一个句子,请学生思考填写:秋天到了,一个个桔子挂在枝头,犹如的小灯笼。把有代表性的表达进行比较,发现这里用上“黄灿灿”比“黄色”的读来更为和谐。
3.情境法。就是调动与词语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如:《三袋麦子》一文中,“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先引导学生去体发现哪些词语表现了小牛对这袋麦子的喜爱,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捧”“看了又看”。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你拿到什么东西时会这样做呢?体会了这些词语的妙处,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快被启动,用上这两个词语描绘了自己收到生日礼物、读到喜欢的书、买到心仪的玩具等等这些情境,积累了写作的方法。
二、理解,由走进到走出
1.解读教材由进入到走出。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在备课中一味地去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着眼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但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是不够的,学生还是不会说,不会写,不会用。我们在解读教材时,除了要从儿童的角度去看,他们哪里还不懂,怎样设计精巧实在的教学方法去让他们弄懂。还要走出教材,去思考,教材是怎样写这一类文章的?如何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去剖析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设计相关的训练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写一写,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有了这种意识,才能给写作实践营造氛围,提供机会。
2.设计问题由支解变整合。个个紧逼的分析性问题只会将文本支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变得零散,没有系统性,对形成良好的语言实践能力的生长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要善于设计引导学生集中思考与表达的问题,给他们的语言实践搭设平台。
3.指导方法由笼统到具体。“这部分是怎样写的呢?”“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看似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其实是架空的,对儿童来说,他还不具有跳出文本来读的能力,教师怎样去培养这种能力呢?词语的运用要体现层次性,由理解文中的意思到给一半让学生补充一半,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运用这个词语。针对段的特点,给学生一个问题帮助他体会,如对写景文,可以问作者用哪些感觉器官去观察这片美景的?对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在一件事中,同样是对话,有的将对话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了,有的则只是一笔带过,为什么呢?对说明性文章,可以带学生一起去看:在文本中,作者运用了些什么方法来说理或者说物,选择事例的着眼点在哪里?有了具体的方法引路,说写练习的实效性才能落到实处。
三、拓展,由了解到内化
1.拓展设计的视角要有广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根据课文的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的故事,目的或者是拓宽课文中所提到的知识,或者是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亦或是激发学生的感情,联系生活,谈谈以后怎么做。这些都局限于非本体性内容。教师要转换一个视角思考:在这个环节,学生在语文运用能力方面有收获与提升吗?如何在拓展时让学生对阅读所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达到语文能力的提升。
2.拓展材料的使用要有深度。一种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我们除了挖掘它加深理解的功能之外,还可以把握它与教材的表达方式的相通之处,发现它在语用方面的价值。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一课结课时,教师找了一些第一次发明及科学的材料,怎么使用呢?传统的教学会把他们的故事对学生介绍一下,呼吁他们向科学家们一样去关注生活,最多也就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该怎么做?而另一种处理是:选取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奇的小瓦特》,重点想一想,说一说:小瓦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对水蒸汽冲动 本文由wwW. 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盖子的这部分描写得这样详细,而对长大后的瓦特怎么发明蒸汽机的却是略写几笔呢?然后再出示一幅图片——《牛顿与苹果》,仿照课文与补充的材料,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开头,写一写他看到的、想到的。在言语实践中,“详略得当”“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就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慢慢地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拓展练习的类型要有坡度。一是仿写型,把教材中写作的方法迁移到生活情境中进行仿写。如学完《东方之珠》,请学生仿照其中一段的写法,写一写家乡苏州的一个景点。二是改写型,对课文进行缩写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重点的能力。或者扩写,选择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变概括为具体,将原文中那些只起过渡或交代作用的寥寥数语铺叙成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的篇章。或者是改变体裁来练习写作。三是引申型,就是结合课文,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进行引申联想,可参照课文的一些写法,对其他特点进行描写。如三上教材中的《石榴》一文,对石榴的花和果实的样子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对剥开皮后的果实描写比较简略,在此处就可以让学生具体地描写一下这个内容,阅读与写作达到融会贯通。四是提升型,学完课文后指导写一写读后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与感受写一篇类似的习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