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当前,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许多老师疑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当下,照搬别人教学模式的课堂有之;固守预设、忽视生成的课堂有之;教师眼中少有学生、少有情感投入的课堂有之,这些都是缺乏生气与活力的“刻板课堂”,显然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一堂好课,应是师生互动情感充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目标自然生成、师生个性充分彰显的课,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灵动课堂”。“灵动课堂”就是一种人本与科学、主体和主导、求活与求实、预设与生成“四统一”的人本课堂。
一、人本与科学的统一
“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基于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基于学生”就要了解和分析学生,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三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若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而主观降低教学要求或者加大教学难度,都会使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制约。此外,还需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因为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育应基于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相信学生”就要“放手”。相信学生能够做好,这应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因为这种信念会给予学生自信。老师不相信学生,学生的自信又从何而来呢?实际上,学生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一份自我主动发展的巨大力量。“依靠学生”是因为学生值得依靠:一是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二是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够生成新的教育资源;四是能促进教学相长。“发展学生”,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和主动发展。学科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应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关注思维方式的改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情感的体验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加强个别指导,启动学生主动发展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人本”应尊重“科学”,“科学”应彰显“人本”。“科学”是指科学的原则、方法和规律。教学要遵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原则、方法和规律。“人本”与“科学”应有机相融,不可偏废,这是“灵动课堂”贯穿始终的“红线”。
二、主体和主导的统一
不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师生首先都要自主,所谓“自主”,就是指师生对自己的教与学能进行自主定向与选择,能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激励。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自主定向、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学习结果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管理。因此,课堂教学应多让学生做主、多让学生选择、多让学生尝试、多让学生发现,极力避免“满堂灌”现象。
对教师而言,“自主”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在众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面前,有自己的观点、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不迷失自己;二是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既不盲从,也不闭关自守,别人的经验,也要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教学实践进行检验、选择与整合,使之成为自己教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教师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分配比例是多少?很难回答。因为教与学不能简单地被分割,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是有机融合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活动组织、讲授启发、学习指导与纠错,教学总结与激励、学习成果评价、知识与方法的深化与拓展等方面。
在教学中,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启发法等要灵活运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有限的,不是什么问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得了的,有时讲授启发法会更有教学质量与效率;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讲授启发,有些知识、问题难度较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要杜绝形式的、虚假的探究,不然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总之,“主体”和“主导”应和谐统一,质量与效率应二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三、求活与求实的统一
在教学中“求活”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用活,主要表现在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必然联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能力;二是方法用活,主要表现在学生形成方法体系并能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方法择优,这就要求教学要加强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此外教学方法还应灵活多变;三是思维用活,主要表现在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清晰,能选择恰当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合理融入思维科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运用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直觉思维与辩证思维等。总之,“求活”应设置开放的教学环境,既注重探寻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和方法体系,又注重知识和方法体系形成的过程,更注重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与应用。那种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记忆轻思维、重题型轻活用的教学必须改一改。
此外,“灵动课堂”还应是求实的课堂,“求实”主要表现在:一是讲实际,就是教学符合学生、教材、课标、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教师不应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做到眼中有学生、有教材、有自己,教学尤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如要使问题的难度不越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讲实用,就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师规范施教,如做到语言表达规范、字符书写规范、黑板板书规范、实验与媒体操作规范等,一堂高品质的实用课必定是规范的课,此外实用课还应是深入浅出的课,如对一堂新授物理课,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应该用较简单的事例讲深刻的道理,不是讲得多、讲得难就好、就实用。三是讲实效,表现在讲
效果、讲效率、讲效益,例如,探究应在可探究处探究,探究的问题太容易或太难都很难有探究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进行评价或不恰当地评价,都会降低教学的实效性。
“活”与“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空虚的“活”和刻板的“实”都不是我们应追求的。
四、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生成需要预设,好的预设让我们成竹在胸、有条不紊,没有好的预设就不会有好的生成。我们要对三维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预设。在三维教学目标的预设上,教师要细读文本、认真备课,但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我们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加工、重组、深化和拓展。教学预设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预设上,而应思考如何超越“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使课堂教学进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这两个层面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预设蕴涵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预设之中,让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目标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在教学活动的预设上,教师创新的空间更大。教学活动的组织深刻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观,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课常常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提升”等活动过程模块组成,这些活动过程模块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化,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实际优化组合这些模块,不应将其按顺序预设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任何刻板的、固定的教学模式都是僵化的,而“灵动课堂”强调从实际出发,富有灵性与活力。
预设为了生成,生成彰显“灵动”。生成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的自我发现,至少包括如下三个层次:一是情感共鸣。设置情景,情景将教学内容与师生情感、师生生活联系起来,景中[第一 论 文 网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写作毕业论文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有情,能有效激活师生的非智力系统,形成师生走向对方心灵世界的桥梁,产生情感共鸣。二是思维共振。创设互动,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与文本和媒体的互动,这些互动能有效激活师生的智力系统,使师生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三是自我发现。在“共鸣”与“共振”的基础上“自我发现”便会水到渠成,包括学生知识与方法的自我发现,认知结构的自我完善,思想情感的深刻体验,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切感悟等。任何“刻板课堂”都会使学生的“自我发现”大打折扣,因此,教师不但需要有“预设”的技巧,更需要有“生成”的机智。
然而“灵动课堂”不是教师能够一次性预设到位的,因为教学中会有预设之外的“生成”,教师要机智地捕捉这些新的“生成”,使之成为进一步预设的新资源,可见“灵动课堂”是“预设”与“生成”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灵动课堂”是一种人本与科学、主体和主导、求活与求实、预设与生成“四统一”的人本课堂,倡导以学论教,它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凝聚师生的教学智慧,张扬师生的生命活力,这种课堂值得教师们追求。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XJK012CZXX077)
【作者简介】成 程(1965- ),男,湖南汉寿人,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与高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