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为了应付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生常常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学习,学习的乐趣自然在基础教育阶段被消磨殆尽。在这种考评体系下,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几乎是不可能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需要以研究型、合作型和小组型等方式展开,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师传生学的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评价主体从传统的单一(教师)向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及相关教育的参与者)转变。本文以化学教学为例,探讨了结果导向下的成绩评价范式的问题和后果,并探讨了适合化学成绩评价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范式提供有益的革新建议。
一、化学学习成绩评价的建构主义思维
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这种过程体现了学生成长和思维变化的轨迹,教师是学生成长轨迹的绘图师而非最终裁决者。成绩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健康地成长,而不是为了进行单纯的攀比或作为奖惩的依据。
按照建构主义的主张,我们发现化学知识并非纯粹反映了真实的客观世界,事实上也难以表达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只是借助一些特殊的符号系统来对真实世界中的某些变化和性质进行表征罢了。很多化学知识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往往有着诸多假设前提,在教学中教师略去这部分不进行讲解,直接导致教学给学生灌输了过于绝对的思维,并以此作为考评的依据。事实上,化学的诸多内容并非现实世界的最终答案,随着实验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不断升华自己原有的认识,产生更接近事物本来面目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有帮助的,借助这种思维,学生将有无限可能和空间去对知识进行再生产和再加工。另外,知识内容与个体有着紧密关联。虽然我们在进行知识呈现时很多知识内容获得了较为一致的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接受知识的个体将对现有的知识产生相同的理解。传统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将会让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限制。
持续进步是学生重要的成长指南,简单的事后评价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持续进步。在建构主义思维下,教学评价作为手段要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通过交流不断增长化学知识。另外,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多元化能够使学生摒弃对知识“一言堂”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差异化认知,使得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意识到对问题的认知理应是多元而多彩的。在互动过程中,展开交流和评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友谊,而且能够明白合作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二、化学学习成绩评价的基本原则
化学知识在建构主义思维下需要把握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视为成绩评价的一般原则。因此,在对化学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把结果评价(主要表现为分数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尤为必要,过程评价也需要进一步让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进步相关联,而这种成长进步与学生分数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因而在成绩评价时,评价者应想方设法让评价目标虚化,这种虚化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时,不能带有功能导向。评价的过程实际是交流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评价进行比较和奖惩,这样会使得评价带有功利色彩和短视效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在建构主义思维下,对学生化学成绩的评价将从传统的学生得了多少分转变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作为成绩评价者的教师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整理与收集上,而不是学生是否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当然,依赖单一的评价主体是不够的,单纯将教师的评价结果视为学生表现的依据显然是有极大缺陷的,也是极其片面的。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体验而不是枯燥的课堂约束。化学知识常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和自己相近的体验尤其重要。当学生能够尝试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无疑能够增加其学习兴趣,因为此时化学知识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是一个重要的尝试,也是建构主义思维的一个重要体现。事实上,学习效果的好坏通过简单的一套试卷是难以进行完备衡量的。将学生纳入评价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不同评价结果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评价的完备性和科学性。
三、化学学习成绩评定的建构主义策略
(一)化学学习成绩的过程表现评价
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将成为教师评价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无论何种评价都需要界定一个相对客观合理的标准。譬如我们在学习完氧气助燃作用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如何借助建构主义思维进行评价呢?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包括水、氢氧化镁、酒精灯等),然后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明确的任务(任务中包括讲解员、记录员、实验员、设备操作员、材料处理员等),小组的学习过程需要由小组中的讲解员向教师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由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交由每个小组成员回答,小组成员在回答中可以相互补充。比如教师的问题可以是“为什么传统的燃素被那么多人接受,却被认为是错误的”“有没有收集氧气的其他方法”“燃烧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二)化学知识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
学以致用是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帮助学生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这项评价需要学生事前进行细致的设计,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突击提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将会效果不佳。我们需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扮演在真实情境中的角色,并让他们借助化学知识去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三)学习日志的记录与评价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能过于零散,而应该系统化、条理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考虑问题时不局限于某一个小的知识点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是指定某一个课题,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并让学生把这一思考过程以学习日志的形式呈现出来。学习日志实际上是学生整体学
习过程的记录表,从日志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和障碍,也能够分享到学生学习中的小乐趣及学习体会,这对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这将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熊士荣,等.多元智能理论与化学教学的整合.课程·教材·教法,2005(6).
苗深花.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及合作意识、能力培养.教育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