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这说明国家期望学校办出特色。以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理论为依据,学校尝试构建关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架构,探索关心教育特色在小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关心教育;特色;内涵发展
2010年以来,笔者学校以“关心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思想,以关心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在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方面,做了点尝试。
一、教育需要“关心”
这是一个需要关心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9年“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的总结报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学会关心”。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不能只考虑孩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要同时注意提高年轻一代的道德伦理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克服自我中心主义产生的贪欲。实际上,从人性的角度而言,关心和被关心都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的引言中说道:“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价值观念崩溃,精神支柱坍塌的危机时时显现,而这种危机投射到教育中,使得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对基础教育过分重视,应试教育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学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因而,建立一个充满关心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培养,高度重视学生的人品道德、理想信仰的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不二选择。
二、关心教育的基本架构
关心教育主张的是依靠关心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围绕学会关心教育主题,使关心意识、关心习惯、关心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最终形成关心品质,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关心品质的教育。笔者学校用以下几点来解读关心教育的基本架构,关心教育的1个核心理念:学会关心,寻找人性的光辉;2个目标:关心品质立人、关心文化立校;3个维度:关心意识、关心习惯、关心能力;4方面内容: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5个特征:人本性、关系性、主体间性、情感性、生活性;6个途径:关心型学校文化、关心型教师队伍、关心型课程体系、关心型教学模式、关心型德育、关心型评价。
三、关心教育的实践路径
1.营造关心型的文化氛围。任何教育特色形成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都是特色文化的形成。因此在打造关心教育特色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用关心教育理念解读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力求让学校各方面文化都深深刻上关心文化的烙印,从而树立关心教育特色的文化形象。在建设精神文化方面,强调学校精神、使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乃至学校的教育四观:学生观、教师观、资源观、课程观等必须从关心教育的视角解读,突出关心教育的思想理念;在建设物质文化方面,要把看得见的各种有形的形象,赋予关心教育的灵魂,使得学校的校园的景观、建筑等一切看得见的外在物质能够凸现“关心教育”的主题;在建设制度文化方面,学校以相关章程为总纲,各项制度突出关心教育的管理哲学与原则。
2.设计关心型德育主题教育。关心型德育主要通过关心教育活动化和校本化加以落实。所谓的关心教育活动化和校本化就是依据学校教育的特点,使关心教育与原有的德育教育内容和途径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关心教育内容,强调关心教育主题,强化关心教育践行的环节,让学生们在深刻的体验中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笔者学校所有德育活动有一个统一又固定的主题:“做个有心人。”在阵地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节假日教育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关心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团队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校班(队)会等形式,有效地开展关心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体验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3.探索关心型课程体系。探索出具有关心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为小学生设计促进其关心行为发展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小学生关心品质、达成关心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围绕三级课程体系,开发出了“五个同心圆”为主要标志的关心型课程模型。在国家课程方面,充分挖掘国家课程中的关心方面的教育内容,结合三维目标的制定,通过课堂教学贯彻落实。在地方课程方面,同样捕捉有关关心方面的教育内容,结合地方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校本课程是实施培养关心行为的最灵活灵动的课程,学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结合关心教育的内容,编写了《关心教育读本》校本课程教材。这样就形成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完善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同时,有意识地突出了关心教育的主题。
4.打造关心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关心品质的培养是落实课程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心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所理解的关心型课堂教学是一种体现教师关注学生、学生关心学习的双主体的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关注学习的课堂,是关注生命的课堂,是关注发展的课堂。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总结出了一种“两组三段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是强调教与学过程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启迪,快乐与快乐的传递,应该让教师关爱孩子充满智慧,让学生关心知识关心学习充满智慧,师生相互关心,体验生命发展的快乐,让课堂成为互相关心的、有生命活力的、美丽的巨大磁场。
5.建设关心型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关心意识,养成良好的关心习惯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支
关心型教师队伍,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作为重要因素的教师的作用当然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关心型教师队伍标志应是爱学生、会研究、善教学、乐学习。建设关心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师生间要建立一种关心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有一种教育爱。这种爱不是把教师当主体,学生当客体,而是师生都是主体,师生间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彼此依赖,共生共长。
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责任感,因为责任是关心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关心与责任相辅相成。其次,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还要理解学生。理解是教师对学生不同生命个性的尊重与宽容。理解学生要求教师做到换位思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关心关系。
6.开展关心型评价研究。首先,笔者学校完成了《培养小学生关心品质目标评价体系》,该体系按照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将小学生关心意识和行为习惯分解成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41个三级指标,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关心星榜样”和“关心心宝贝”评选活动,树立身边的关心小榜样,讲述学会关心的进步故事,在评价中,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化,力求建立一个相对立体的关心型评价结构。 [本文由wWw. 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 T]
总之,关心品质立人,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会关心、懂得爱也值得爱的人;关心文化立校就是要通过打造关心文化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我们要一直坚持走这条道路。
下一篇:让科学探究“去伪存真”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