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内因探析

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内因探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内因探析
朱湘虹王小元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大多数学者认为自我教育仅仅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事实上,自我教育还包括素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逻辑起点,内在机理,哲学判据和成才的素质必备,是学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是一种根本的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自我教育;大学生;成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必须正确认识未来社会的走向,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面对丰富多彩的未来社会。正如台湾作家郑石岩先生说:“我们只有发展更成熟的自我功能,才能适应新的世纪,胜任自己的生活”。[1]大学生是最有学习进步、提高发展需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意识的深刻性、原则性、独立性逐渐发展,成才意识不断增强,并渴望早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受人尊重的人。因此,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让他们自己做自己最好的老师,才能促使其适应环境、抓住机遇,在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并在人生的舞台上获得永远不会枯竭的教育源泉。。
一、自我教育——成才的逻辑起点
什么是自我教育?一般的看法是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活动。目前,大多数人均把自我教育归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其实,作为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自我教育是在良好的氛围和目标下与其他教育途径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教育,它不仅包括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活动,而且还包括心理和行为的控制活动,即学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师为实现成才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教育只有转变为自我教育也就是依靠主体的自我内化和外化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也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由此可见,自我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或道德方面的教育,它还包括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曾说:“不论哪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即使在最严格的意义上,也都比过多地依靠课堂教学而实际上对心智的养成无多大裨益的教学制度可取。”[2]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不是要放弃教育,而是要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
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古人就要求“吾日三省吾身”,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它所蕴含的激励、发现功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同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只有通过自我教育的教育才会使思考日益周密、知识不断地累积、能力一天天地增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自我教育就在于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自我教育过程既是一个认识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种意志过程,最后表现为行为,即所谓“知、情、意、行”的统一。一个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受道德规范约束、个人信念和环境的影响,由低级到高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依赖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真正基础和起点,正是自我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决定着成才的方向,自我作为决定着成才的结果。
二、自我教育——成才的内在机理
成才或实现自我这本身就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心理需求。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只有自我教育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成才需要并培养其主体性,能真正尊重学生内心的意愿,没有他人的强制,这样就避免许多教与学之间的尴尬。因此,自我教育是一种个人的精神操练和心灵之舞,它能促使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走向能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发展道路。
人作为主体内在地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杰出的人才其实就是能充分地把自己的潜在能力转变为现实能力的人。教育过程本身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建构过程,只有自我教育才能使教育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目的的探寻中心灵变得纯净、充实、澄明,才能使教育过程抛弃耳提面命的疲惫变得更加愉悦和温润,才能使学生依靠自身思想和行动的力量昭示其在教育中的主动性、自律性,实现成才的目标。
大学生均处于身心素质逐步提高发展的阶段,其中只有自我教育者可以避免教育中的尴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其自身放任自流或沉迷于玩物丧志中,而是在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中获得德、智、体、能的健康发展。正如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那是因为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强,不能使自己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而自我教育能力强的大学生就会做到古人所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所以“只有当学生学会了不仅留心观察周围世界,而且留心观察自己本身,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他的精神力量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就要在精神生活的所有领域内进行自我教育。”[3]


三、自我教育——成才的哲学判据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过程即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内化过程。这也正如《学会生存》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4]如今的现实也表明,大学生不可能依赖他人、他物,而只能靠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力量在学校和社会上获得发展和提高。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主体不主动发展,任何客体企图去代替主体的发展都是徒劳无益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在现实的认识和实践中,大学生经常会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只能消极接受外物或他人作用的被动的存在物,或任凭命运摆布,这样,他们就会放弃对外物和他人的依赖转而反求诸己,追求自我内在力量的充实。这些正印证了哲学的矛盾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大学生来说,外部的教育和影响最终要通过内化才能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外化为行为。因此,自我教育能力强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空虚和孤寂,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自己将走向哪里,其使命又是什么。因此,只有自我教育才会使大学生更有思想、更有心智、更富哲理,才会得到更多的扩展;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成才。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曾说:“在新教盛行的英格兰的高等学府中存在着某种自我教育,这并不是高级长官的直接指示使然。在这些学府中,可以找到一种独特的思想氛围,也即一种公认的判断标准。随着这种氛围在投身于其中的个人身上的发展,这种氛围对个人就变成了双重的力量源泉:一方面,它给每个人的思想留下独到的印记;另一方面,它在他及其他人之间建立纽带。”[5]
人的能动性在于不是靠外力而是靠自身推动,形成一种“自己运动”的状态。只有自我教育能使大学生的内在能力和积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得以发挥出来,并相应地凝结为越来越明显的结果。人的积极性所得到的回报作为活动结果的信息,反馈给自我教育者,又进一步肯定和强化了这种积极性。正像一句古老的西方谚语所说的那样,“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
四、自我教育——成才的素质必备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与能力的竞争。如今强调的素质教育,虽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作用,但主要还是靠学生自我的作用,而人的素质具有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发展素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如今的时代里,素质、能力已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资源、资本、财富。个人的素质如何,就直接决定着其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实现状况,而自我教育能力更是一种无价之宝。因为个人是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都要通过个人来表现、实现和驾驭。因此,高等教育的职责就是要发现并鼓励学生去发展自己的才学,从而使其实现提升自我、扩充自我的功能,因此,自我教育能力是未来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自我教育是在有自我教育的地方渐渐开始的。而自我教育则发端于对高尚的道德和伟大人物的心驰神往”,[6]并且是建立在对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之间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优化心理品质、提高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 www.lunwenwang.com
如今我国的教育是把各种不同才能的学生放置在同样的升学和制造文凭的生产线上,如果再缺少了自我教育,其结果就是教育的失败。青年学生的各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乃至改变着他们的素质。因此,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学生自我教育努力的目标。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就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学习、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发现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机会依照自己发展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样就不会遭遇不必要的痛苦或失败的经历。
由于自我教育能力是建立在自觉意识的基础上的,不是外力强加的,因而是一种现实的、高层次的能力。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这种自觉的高层次的理性能力,他们能够自觉地教育自己、改造自己、规范自己、实现自己、超越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深信“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7]并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这种能力,促使其在成才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鄭石岩.勝任自己[m].台湾:遠流出版,1990.8.
[2]约翰·亨利·纽曼著.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8.
[3]苏霍姆林斯基.姜励群,吴福生等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1984.97.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65.
[5]约翰·亨利·纽曼著.徐辉等译.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7.
[6][7]苏霍姆林斯基.姜励群等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87~188.1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4827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