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搭建创业教育文化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创业教育文化环境和夯实创业教育文化基础四个方面探讨了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 校园文化 文化平台 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培养创业意识开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教育。创业是创新的行为载体和重要实现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对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具有无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目前,
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在地区和人群中正逐步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每年就业人口在大量增加,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因而高校毕业生必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大学毕业生创业,无论从建设
知识经济强国的战略高度,还是从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现实层面,都被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状况并不理想。在创业环境日益改善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生为何不看好自主创业和难以成功创业,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中缺少有关自主创业的教育,也缺少创业成功经验的介绍,使得大学生对于创业既陌生又畏惧。学校应大力加强创业教育,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练就自主创业本领。
大学校园文化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全校师生共识与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高水平大学的象征。一所大学的灵魂,不仅表现在宏伟壮观的校园建筑和现代化的实训基地等先进的物质文化,更重要的表现在科学的制度文化和深厚而现代的精神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在培养和教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功效,特别是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效果更加突出。大学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学校定位,一所大学校园文化越深厚、越先进,就越显示强大的竞争实力。
创业教育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作为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和氛围,它的本质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的需要就是大学的培养目标,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自主创业者来引领社会风气。因此,建设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创业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因此,环境对他们影响的潜移默化作用,至关重要。先进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育人、凝聚、开发等重要功能,先进的校园文化以其强烈的渗透力、影响力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在校园文化中彰显和突出创业教育,更能培养大学生具有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时代精神。
怎样形成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初浅探讨。
一、搭建创业教育文化平台
适宜的文化平台,有利于促进创业大学生交流感悟、研讨问题、互动合作、寻求支持,推动创业教育健康开展。高校应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研讨会、创业咨询会,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邀请创业大学生和创业研究专家作专题报告,组建创业者协会,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站,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创办大学生创业报刊,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这些文化平台的搭建,既可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又可促进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使校园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搭建的这些文化平台应该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嵌入,这是大学生创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契合,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政策性扶持和市场化配置,使社会资本深入地嵌入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之中,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二、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文化平台的搭建为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所高校应对创业教育活动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才能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创业实践活动是把创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运作过程,是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在学生获取综合性应用知识方面发挥着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创业实践活动实践技能训练,除了学生课余时间的自我锻炼外,还必须充分运用学校搭建的创业教育文化平台,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邀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来校授课,拓展创业的实习岗位和实习空间,吸引社会知名企业投资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园区,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中。
近年来,
湖南农业大学在
开展创业教育方面不断探索,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企业构思、市场评估、法律形态、法律责任、企业生存判断、启动资金预测、利润计划制订、创业计划书编写等方面的培训以及《个体工商管理条例》、《小额贷款政策及办理程序》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校还请来创业小有成就的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创业体会,传授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创业土壤。
三、建设创业教育文化环境
大学生创业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开拓奋进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似一股清风,为大学校园文化注入了强劲生机和
活力,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校园精神文化。但大学生创业文化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需要通过培育而产生和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有利的校园文化环境支持,其环境的营造最重要的是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和社会观念,既要使创业大学生有创业光荣,创业可敬的荣誉感,又要使他们感到进退自如,成败则忧。因此,要通过校园文化平台和其它形式,转变社会观念和大众心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败观,加大创业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强对创业者的人文关怀和支持。要重视建立学生的创业档案,及时搜集、整理、编印创业典型的先进事例,加大创业典型宣传力度,使创业在校园成为一种时尚和多数人的自觉追求,推进他们的创业梦想向创业现实的转化。
政府应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建设。当前,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试验区”,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给予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优惠,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但由于这些扶持措施政出多门,分属不同的社会机构和行政部门,落实起来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现推诿和冲突,因此,应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学校,社会在内的大学生创业服务系统,覆盖大学生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指导、支持和保护等服务。
四、夯实创业教育文化基础
创业教育的文化基础是要构建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大学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即要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要按照创业教育目标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等构成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只有夯实创业教育文化基础,才能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大学校园文化。要通过有效的创业学科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掌握创业技巧、理性对待创业。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据调查,大学毕业生群体不愿不敢创业以及创业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与其他创业群体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是许多高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在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为并不十分显著。以人文社科的相关专业为例,基本上所有课程的教学均基于知识的传授,对更为重要的如洞察力、判断力、理解力、想象力及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为欠缺,对于更深层次的应内化为大学生核心素质的,诸如志向、视野、学习热情、求知欲、责任感、独立性等性格因素的培养与提升更是欠缺。因此,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与知识体系是高等教育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是个创业时代。创业教育应作为
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基石,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创业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影,赵志军.论构建与实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35-36.
[2]韩雯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业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31-32.
[3]路瑞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探析[j].中国
成人教育,2008,(16):26-2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4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