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劳动资源的重要任务,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其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意识,改变信息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出发,概述了中等职业信息技术课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策略
1.引言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劳动资源的重要任务,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其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地培养机器的操作者,更应讲求策略,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全方位培养,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
2.信息技术课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2.1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信息素养培养前提
2.1.1 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人才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一直被忽视,然而信息时代的教师作为信息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要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质培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熟练的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2.1.2 创设信息素养培养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信息素养培养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尽管中等职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尽量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其次教师还应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大胆提出设想,开展各种尝试。如利用校园网络环境,组织网上研究,学生讨论等,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环境中逐步提升信息素养意识。
2.2 改变信息课堂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培养关键
2.2.1 转变教师角色
信息技术课不能等同于计算机课,计算机只是学生的认知工具、课程学习工具。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同样面临改革,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要转变教师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转变教师模式,就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师的角色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评价者,甚至自身也是学习者。
2.2.2 转变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若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网络技能的目标上,都不能算是真正信息素养的培养,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应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利用,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还应培养出一份社会责任感。因此,转变教学模式是关键,而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即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同伴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如软件应用的教学,通过设计问题,调动学生从软件自带的帮助功能中去寻求题目的答案,学会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更多的软件应用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信息素养。
2.3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2.3.1 培养独立操作能力
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 “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设计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以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2.3.2 培养信息运用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提高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就应当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及分析能力,如对信息的归类、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等多种渠道去寻求与之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归类,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或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