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 如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要解决好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人才培养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条件的创造等基本问题,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解决好课程的准确定位、教师的素质提升和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深切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说,不仅仅需要解决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人才培养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条件的创造等基本问题[1],还需要进一步将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思路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实效性,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课程的准确定位是首要问题,教师的素质提升是重要保证,教学的科学实施是其关键环节。笔者结合个人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课程教学问题谈谈体会。
一、课程的准确定位: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人才需要的变化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得不思考社会发展的客观的多样性需要、办学主体自身的条件能力和使命、培养对象的个体特殊性。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又决定了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因此,课程教学改革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对课程进行准确定位。这涉及课程性质定位、核心价值观定位、内容定位等问题。
课程性质定位要考虑课程所属学科性质,学校和专业的性质与特点,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以及时代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相同课程在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中的定位并不相同,如高师院校的课程很显然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核心价值观和内容的定位直接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联系,课程核心价值观的定位要求课程必须有鲜明的价值观导向,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能够给以正面、积极的引导;课程内容的定位要求课程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既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又能了解、把握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而言,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政治学的课程定位。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门传统基础学科,主要是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政治学原理处于专业基础课地位,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开设,学时安排多为51、54或68学时。该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来正确认识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并分析其本质。这与高校政治学原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一致的,即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政治观,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与改革的成果、道路和规律,成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因此,选用何种教材和选择哪些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的素质提升: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无论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革,最终都需要通过教师这一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来实现。因此,直接担当人才培养责任的教师的素质提升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教师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人才,教师队伍也必须不断更新。
一般而言,教师应当具有比较全面的素质结构,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基本素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水平。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和人才市场需要变化等,教师必须积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既要掌握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涉猎广泛的相关相邻学科知识。
教师活动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以科研促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的理念已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加强科研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研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吸纳进课程教学中。
但实现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素质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