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当先。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学校不但需要更多的高校教师,还需要他们提高素质。强化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时代的变革发展赋予了教师素质问题新的内涵,在深入分析教师素质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可用当代视角解读教师素质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教师素质问题提出若干思考意见。
关键词:教师素质 时代特点 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教师素质
(一)教师素质的定义
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二)教师素质的结构
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三)教师素质的内容
1.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思想素质;②政治素质;③职业道德。
2.教师的知识素质
(1)教师的知识结构。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外科学的思想理论,如系统论、进化论等;②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前沿知识;③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
3.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是由三个能力层次构成的由机组合系统。第一个层次是认知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应有能力,由自学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构成;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能力。
4.教师的心理素质
5.教师的身体素质
6.教师的外在素质
7.教师的技能素质
8.教师的群体素质
综上所述,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且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洁的品质;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这些基本素质。
二、当代教师素质的时代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共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重要的素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开发意识
(二)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育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教育工作全面、有效地进行。
(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学势在必行。“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五)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
三、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搞好师德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主要体现在师德、师能两方面。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些教师身在教学岗位,但敬业精神欠缺,对学生要求不严、关心不够,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教
书育人上。有些教师讲课内容信息量不大,新知识不多;有些教师对布置、批改作业不够认真,对考试环节抓得不严,指导实验和毕业论文粗枝大叶,不认真负责;有些教师治学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正,有的人云亦云,有的东抄西摘,没有自己的见解;更有少数人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等。教师队伍中素质不高现象的存在,是导致当前高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队伍师德不佳,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最核心的工作是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决定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搞好师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上一篇:微格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下一篇:论功利化教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