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青少年的犯罪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家庭、学校教育的不当也会导致青少年犯罪几率的上升。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 社会关注 学校教育
毛泽东曾说过,“青少年就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本人就如何有效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和特点
1、青少年犯罪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2、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3、作案类型以盗窃、伤害、抢劫等为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4、作案手法成人化,暴力趋向突出,手段残忍。
5、作案动机具有一定的突发性、随意性,不计后果。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数事先无预谋,而是临时起意,突发性作案,侵害目标具有随意性,此类多为伤害案件。他们由于年轻,容易逞强好胜,脑子发热,胡作非为,吃一点小亏就图谋伺机报复,为一点小事便寻衅滋事,而且作案时往往不计后果,以致酿成严重的犯罪。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而有些家庭模式,例如,过分宠溺、简单粗暴、气氛异常、经济贫困等家庭都有可能使子女形成不良的个性,从而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2、社会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促进社会全民进步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崇拜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比较消极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3、学校因素。
虽然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体制中却也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学校还是热衷于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教育,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盲目地超越、拔高,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厌学、辍学的现象,从而过早地进入社会,为青少年走上违法道路提供了可能。作为学校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其“言传身教”有时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再有就是有些学校本身存在问题,与家长沟通不及时、不顺畅,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无法对学生的不良“苗头”进行有效抑制,导致不良习气不断蔓延,从而陷入犯罪的漩涡。
4、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
青少年不断的犯罪,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不够坚强,此时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生理的不断发育的阶段,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制外界影响的能力、自控能力都较弱,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还不强,更加容易走上歧途,走向犯罪的深渊。
&nbs
p;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上一篇:关于美国家庭学校运动的文化分析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的实际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