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主体作用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的确定,基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基本消除。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完成。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回答、不懂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消除疑难。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可通过“说”故事,“说”主要内容,“说”感受,课堂讨论等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事。新编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历史大事等,而且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已拓宽,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学生把这些看到或听到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合后,把它表达出来,组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如在上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后,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春秋战国时的成语故事或其他朝代的历史故事,然后将全班分成六组,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竞赛,看那组说出的成语故事最多,讲的故事 语言表达最好,从故事受到的启示最受益,团结协作精神最强,评出这四个方面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活动中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高。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历史课中有许多“动脑筋”栏目,课后有“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有一定难度,如果让学生单独回答,可能答不出来,也可能答不全面。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认识水平。同时,通过课堂讨论,也能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说”主要内容,是在每学完一个新内容,如学完一课或一个框题,一个单元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把主要内
上一篇:谈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