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创新教育,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要求教师具有创新型品质;选择具有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合学生创新的教育方法;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评价制度五方面来培养出国家、民族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基础教育阶段 创新教育 教师 学生
在基础阶段进行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内涵的拓展与深化,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为其长大后成为具有创新人格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创新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全体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并培养质疑精神是首要条件
创新教育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传统的教育规则认为只有好学生才可能具有创新精神。所以当前必须改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做法,相信“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把培养每一位学生具有创新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形成创新精神必不可缺少质疑精神,它是创新精神的萌芽。通过质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特别是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和现象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以渐渐地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设疑问难、追根究底的习惯,最终形成质疑的精神。
二、教师具有各类创新型品质是关键
要进行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创新型品质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应在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营造班级气氛这四方面具有创新型品质。
首先,创新型教师应在观念上具有爱岗、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打破应试的旧观点,看破分数的有限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上,应有扎实、深厚、广博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最后,在营造班级气氛上,创新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得体的谈吐、高雅的举止感染学生以营造和谐、民主、温暖的班级氛围,并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境。
三、使教学内容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是核心
创新教育的一个特点是超前性和新颖性。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在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科技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先进水平趋于同步。此外,我国现行的课程改革和教材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开放相关的课程内容,在不脱离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情况下,注意多从社会和生活实践中搜集素材。教育者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改变陈旧、老化的知识,代之学生喜闻乐见的、与自身有切实相关的知识来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
四、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并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途径
在教学中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实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爆发出创新思想的火花。对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在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说得上有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彻底改变过去将学生作为知识“容器”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育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让学生“会学”,使学生“复试”人类的知识发现过程,在复试中尝试创新。因而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巧妙设计,采取讨论式、发现式等先进的教学法启发学生多方求解,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
五、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教育评价制度是 保证
我国长期实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强调目标评价,但真正的教育评价应是对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在原有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考试内容中应有能表现学生自己创新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在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可促进学生开放的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鸿.创新教育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吉奥.创新教育的实施[j].湖北: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0(1).
[3]刘羡.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
[4]陈燕.浅谈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王占魁.再论教育创新——当代教育改革视野中
的制度与个人[j].复旦教育论坛,2007.
论文网在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50405.html上一篇:谈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探古诗词典故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