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探析特教中职肢残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探析特教中职肢残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特教中职学校肢残生面临着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特教中职肢残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尝试一些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提升特教中职肢残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中职肢残生 心理问题 原因 对策


肢残生由于肢体受损,行动不便,社会对他们的不接纳、歧视,导致他们普遍存在与其他中职生不同的自我认识、社交、情绪、学习方面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再加上处于心理特别敏感的过渡时期,所以心理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对他们的学业完成和身心成长带来了阻碍。因此帮助特教中职肢残生走出困境、摆脱心理困扰,是特教中职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特教中职肢残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和自我封闭
肢残生的生理缺陷大多数是后天的意外事故造成的,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身体的现状,由此讨厌、排斥自己,把自身的缺陷不断放大,甚至遮盖了自己的优势,全盘否定了自己,导致极度自卑心理。同时由于受到主流社会排斥和歧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接受友谊而更加离群,不敢主动与人交往而失去信心,对外界特别是新环境产生畏惧感和不安全感。他们亦普遍存在自我封闭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学校回避各类竞争或竞赛,拒绝参加集体活动,不愿表现自己,少言寡语,独来独往,存在社交回避的倾向,比如有意躲避教师、同学,星期六、日也不出校门。据家长反映,有部分学生在家也尽量不出门,非得要出家门买东西也是全家亲人前呼后拥保护着,有严重者甚至6年呆在家里没跟陌生人说过一句话。由于自我封闭和缺乏沟通,部分肢残生表现出较差的语言表述能力,说话声小,表述不连贯、不清晰,或表达缺乏感情,或词汇贫乏等。
2、易怒和焦虑
肢残生由于因生理缺陷带来的无力感和无能感长期未得到调节,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便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表现为摔东西、踢凳子、踢门、损坏水龙头等破坏公共财物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常表现出情绪控制能力弱、易冲动、易激怒等特征,往往因一点小事都可能刺激他做出偏激情绪和极端行为,会因同学的嘲讽而大哭大叫,因同学的一句话、一个挑衅的眼神而大打出手,会因“哥儿们”义气而打架群殴,会因失恋而自杀轻生。
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更加激化了这种心理状态,部分肢残生家庭依然为生活费、学习费焦虑,学习生活没有稳定的保证,有的为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担忧,特别是重残生和轮椅生,很多单位因生活不方便而不招收,有的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报答而焦虑,有的因自己残疾使父母长期吵架甚至离婚,有的被父母抛弃,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焦虑,而这些现实问题使肢残生易产生对个人生存和未来生活面临危机的持续焦虑心理。
3、厌学
2010年我校对肢残生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占44.3%,其中29.2%的学生是“家长要我来的”,15.1%是呆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没意思。学习动机往往来自于家长、亲朋的意愿,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学习目的是什么。肢残生因生理缺陷(特别是重残、轮椅生)不能进入正常学校读书,接受的教育很少,基础差,来到职校跟不上,同时学习方法不对,惧怕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有的学生是来混日子的,厌倦学习,对抗学习,上课睡觉、玩手机、上网,甚至沉迷网络,对现实世界产生冷漠心理,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
4、依赖
部分肢残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没有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认为自己得到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等、靠、要”思想严重,在生活和学习上一碰到问题,立刻向老师

、家长求助,不愿意自己去思考、想办法解决,依赖心理强。
二、特教中职肢残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生理缺陷因素。肢体残疾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存在的障碍,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致残的一般很难接受残疾的现实,几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也决定了他们不能正常参与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普遍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在自身残疾痛苦之外又有一种“劣势”感,反映在残疾人劣势的地位和被同情、被援助的弱小处境,因此,自认为是“同情”、“可怜”、“照顾”、“扶持”的不幸者,再加上自身的肢体等局限,甚至有了负罪感,这是肢残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2)年龄发展因素。中职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十八岁,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和普通青少年一样存在情绪不稳定、思维方式极端等特点,所以当他们遇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易产生心理冲突和矛盾,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等,一旦这些冲突得不到有效疏导或合理解决,就易形成心理障碍。
2、家庭影响因素
(1)家庭经济因素。肢残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全省偏远落后的山区,经济状况较差,肢残生的家庭大多数为医治他们的疾病花尽积蓄,甚至负债累累。学习生活没有稳定的保障,担忧学习、生活费用的压力导致他们情绪不稳、内心紧张等,心理压力增大。
(2)家庭教养方式。有部分肢残学生一出生就遭到家长的抛弃,在孤儿院、福利院长大,从来没有感受过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暖,容易产生孤僻、多疑、冷漠、敌对等心理。有部分肢残学生虽然没遭到家长的抛弃,但家长不肯接受子女残疾的现实,觉得在周围人中抬不起头,当受到别人非议和耻笑时,就把自己恶劣的情绪发泄到残疾孩子身上,任意呵斥、责怪、打骂甚至虐待残疾孩子。有的家长对残疾孩子态度冷漠,甚至视为累赘,这样的家庭容易使肢残学生向胆怯、怯懦或残酷无情两个极端发展,造成异常心理。也有的父母负罪感严重,认为子女残疾的痛苦是自己造成,深感内疚,对孩子千依百顺,过多地代劳,过分地保护,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懒惰、自私等心理。
3、社会因素
(1)学校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肢残学生接受的教育参差不齐,因他们身体的因素,在正常的中小学校读书非常不便、艰辛,有的只读了几年就辍学在家,基础知识较差。而中职学校的教材是与其他中职生教材一样,教材内容过多,要求过高,肢残学生难以达到,缺乏成就感,易产生畏惧、挫折感及自卑。现今的中职教育存在重“智”轻“情”现象,忽视了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技术专长和个性心理的教育;在形式上,以课堂教学包办一切,使肢残生的学习局限于呆板的书本知识,视野狭窄,外界信息不能及时传播,逐渐变得少见多怪、弱不禁风。
当前在学校育中,几乎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从时空上限制了学生的社会交往。长期以来,学校往往从确保学生的安全方面考虑,制定了较严格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制度,如不准学生随便走出校门,平时又由于经费问题,很少组织学生到校、到社会去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这无疑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外界“绝缘”的环境里,把学生的交往空间局限于一方校园,交往时间局限于有限的作息时间,交往对象局限于一群残疾人,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往往造成退缩、怯懦、恐惧等不良心态。
(2)宏观社会因素。社会对肢体障碍者存在一定的偏见、歧视,他们甚至是被嘲笑、可怜的对象,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易造成他们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怨恨和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部分好心人给予他们很多帮助,让他们倍感关爱、关照和呵护,但是过度的不当的“好心行为”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利的结果,

使他们忽略自己、看低自己,形成“我不行”的消极心理。
另外,社会公共场所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还很不完备,限制了他们的出行,也限制了肢残学生融入社会,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
三、解决特教中职肢残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当我们为肢残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忙乱、困惑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途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依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采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已有的对肢残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往往过多地进行被动、补救式的矫正,比较忽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此,我们需将视野从肢残生心理问题的单纯矫正转向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为提升肢残生的心理品质、适应行为及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缺憾
对于肢残生,其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在社会、学习及交往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因此要从改变认识入手,改变其“残疾观”,引导其正确地看待自己肢体的残疾,让他们认识到残疾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令自己羞耻的事情,它只是一种现实,自有人类,就有残疾,,残疾并不是真正的人生缺陷,而是命运赋予人生更充实的内涵,它让残疾人经历比健全人更丰富的生活磨难,使残疾人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意志更加坚强。例如在教学心理课“自我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讨论:“残缺的身体代表了什么?”“对社会中异样的眼光你会怎样反应?怎样面对?”通过讨论使他们认识、接受自己残缺的身体,因为残缺的身体是不能改变的,不要把目光聚焦在不能改变的身体、社会的眼光上,而应转向能改变的方面,那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即“既然无法改变外界,那就改变自己”。只有能坦然面对自己残缺的身体时,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异样眼光,去适应、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社会;同时明白身残志不残,身残还会有比健全人更好的闪光点,社会的异样眼光不一定是歧视,也是一种动力,也可以坦然地承受。
2、合理归因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肢残生的自卑、多疑、冲动、厌学等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不合理的归因引起的,把失败往往归为自己的生理缺陷或社会对他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等造成的,他们对别人的成败却做出相反的归因。这种归因偏差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要引导他们学会对自我心态的调整方法,学会正确的归因和简单的自我梳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关键在于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析自己达不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正确寻找挫折归因,吸取教训,改变策略,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继续追求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一、设立优点卡,每次必须写出自己引以为傲的三条优点,大声读给同伴听,然后一起鼓掌,表示真诚的认同与祝贺。二、口号训练,精选励志名人名言,大声诵读,并选取最让自己感动的座右铭。三、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发动残疾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残疾人成功的典范,组织中外残疾人先进事迹的报告会,零距离访谈残奥、亚残会冠军(师兄师姐),通过各种学习榜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奋发向上、自立自强、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客观的归因。他们目前的情况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自信或时机不成熟造成的,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行或社会歧视导致的,激励肢残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要训练肢残生在失败、挫折面前找到其积极、正向价值的一面,培养他们坚强独立乐观的个性,使他们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抗社会偏见的免疫力,激发内在的潜能,使之自强、自立。
3、健全心理教育体系,缓解学生心理危机
我们学校建立了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体系:学校领导小组(指挥部)——学生科和心理健康中心(服务员)——班主任(安全稳定员)——班级心理委员和舍长(信息员)。心理委员和舍长要求自身心理素质好、责任心强,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要善于“察言观色”,主动收集信息,及时上报班主任。班主任要正确判断,并及时求救心理健康中心。四级工作网络体系通过团体咨询、个体咨询、心理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心理信箱五位一体的心理咨询模式来开展工作,形成疏导肢残生心理压力、健全肢残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有效的工作模式。2010年4月,一位双腿高位截肢的轮椅生因失恋在校园内割脉自杀,由宿舍信息员及时发现并上报给班主任,及时送医院救治。后来转到学校咨询中心,经过我多次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该生排除了心理困扰,减轻了心理压力,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并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07计算机班一位极度自卑甚至有自我封闭倾向的下肢残男生,已有6年没跟陌生人说话,不加入班集体活动,独来独往,孤僻。笔者用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从最初的心理信箱开始,到多次的面谈咨询、家长咨询、团体咨询及班主任工作相结合,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慢慢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小圈子,抬起其低垂的头,开始与同学说话,到加入到班集体的活动中,学会了交往,增加了信心,后来成为班上的班干部,现在在深圳的富士康工作,成为工作骨干,获单位多次的表扬与奖励。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学生的信心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肢残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互助互谅、团结向上的集体,形成良好的校风,对肢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校园内要提倡平等、尊重、关爱的文化氛围,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使肢残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化解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我校通过开展文学社团、心理社团、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保健讲座、心理电影欣赏、学科技能竞赛、文体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了动力,在鼓励中获得了力量,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了成长。例如我校在2008-2010年组织肢残学生参与省中职的“计算机、服装技能”竞赛多次获奖,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残疾学生并不比健全学生差,只要通过努力,他们甚至比健全人做得还要好。2010年12月的亚洲残运会在广州举行,我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一起来,更精彩”的志愿者活动,参与“迎亚残火炬”活动、现场观看亚残运会比赛活动,有3人参加了亚洲残运会比赛项目,20个轮椅生参与了亚洲残运会闭幕式的轮椅飞天表演,5个肢残学生参与了火炬熄火过程,他们的表演与成绩让世人震撼、惊叹,他们获得了成功,实现了愿望,体现了价值。虽然他们在整个活动中无比艰辛,忍受着许多痛苦,但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幸福的光芒,学校到处充满着笑脸。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掘了他们内在的积极的潜能,并在活动中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培养了他们的坚持性、顽强的意志力、自信等积极品质。
5、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
肢残生面临生活、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家庭、学校与社会形成一体的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帮助肢残学生排解焦虑、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定期向家长举行心理教育讲座,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懂得关心、尊重、理解、引导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有安全感。不仅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与接纳。社会应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他们的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把他们的思想感情从孤独的小圈子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广泛的活动中去。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将会唤起他们积极的情绪,让肢残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拥有良好的心态就会认为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从而更积极地去行动,应对各种成长中的问题。
特殊中职肢残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结构性问题,要使中职肢残生身残心理不“残”,仅靠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关心,形成一股合力,提供一个理解、尊重、接纳的真正和谐的环境,让肢残学生走出自我、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成为身残志

坚、自立自强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8。
2、董琪 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干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11)。
3、郭思乐 教育走上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4、阳志平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论文网在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5085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