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使学生的生命意义更加精彩,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受教对象,为他们的发展服务,而服务的方式方法必须遵循青少年教育的规律。具体地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维特点,放开手脚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2009年12月16日,应无锡市电教馆邀请,笔者作为无锡市“秦蔷云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有幸参加了赴无锡市泰伯实验学校“名师一日支教活动”。在特级教师秦蔷云的指导下,开设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课,并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让我更加相信善于等待就能成全学生的自主发展,“等待”完全可以使课堂更加精彩。
一、教材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教材注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
教材为了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实验的手段,逐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过程中,辅以卡通图等形式来展示反应的快慢,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笔者拟采用对比实验、逻辑推理法、自主表达法等,通过启发、引导、等待,给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时间与空间。
二、受教对象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例如对金属物理性质的认识以及对金属锌与酸反应的现象观察。因此,让学生亲历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引导他们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初中化学课标要求、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本课知识内容与容量,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①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②探究金属铝、铜、银活动性强弱的顺序。通过探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相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说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实际意义,并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记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习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提升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养成他们做事认真、严谨的习惯,以及探求事物变化规律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增强化学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强弱规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奥秘的本领。
四、互动过程环节
1.问题导入
师:老师的朋友在古玩市场买了件民国时期的黄金发簪,要我帮忙鉴定一下。我带来想请同学们一起出出主意,用什么办法来鉴定呢?
生:咬一下,掂掂分量,用火烧……
(设计意图: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由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
2.自学探究
小组讨论:从展示的方程式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2mg+o2=2mgo(2)4al+3o2=2al2o3(3)3fe+2 o2fe3o4(4)2cu+o22cuo(5)au+o2→不反应
[师生互动]讨论结果,完成“我的分析”
我的分析:
(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反应,反应条件,剧烈程度______(相同或不相同)。
(2)金属的活动性:说明 _______较活泼,____次之, ______很不活泼。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回忆使旧知再现,有利于学生的新知学习。笔者不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的机会,通过思维碰撞使学生产生主动判断的意识。)
3.实验探究
师:以上分析我们初步找出了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规律,但要更广泛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顺序的规律,须另辟蹊径进行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亲历实验来进行主动学习。
[实验探究](1)在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铜丝。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一些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发生反应,有没有气泡?反应速度如何?
(2)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纠正。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和收获
(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2)_______与酸溶液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 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快乐,强化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兴趣,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在学生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催生学习个体的独立思考,通过学案的总结书写保证交流的质量。)
4.应用探究
师:本节课我们的探究涉及到了哪些金属?
生:镁、锌、铜、铁……
师: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下面请同学们来给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排一排队。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完成“我的分析”
[师生互动]完成“试一试”,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 ______,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通过探究一,你能得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____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
(3)通过探究二,你能得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_ 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 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_____里置换出来。
(设计意图:“我的分析”解决的是学生初步应用问题。学生将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5.深化探究
师:学完本课后你能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吗?
生:放入稀盐酸中,看是否有气泡;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有现象……
(设计意图:整节课问题首尾呼应,教师有意识地隐藏了自己的思维活动,先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教师不急于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这样就更活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教后反思诊断
1.等待是师生互动的真实要求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向学生提出其“精心设计”的问题后,会立即叫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会改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者通过在不断重复问题中迫不及待地暗示、启发,更有甚者,若“赶鸭子上架”不成,即作急于求成的灌输,唯恐学生的“冷场”,打乱其教案中“教”的计划。这样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有问有答,实质上,如此的你问我答是肤浅的思维活动,是低效的教学行为。
事实上,依据人类认识和发展规律,教育是需要等待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应该先让学生尝试开垦,给他们有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对新知识不要急于分析、解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认知情况,有哪些学习需求,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容易认同掌握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与已有旧知的异同与联系,给足时间,“等待”学生去动脑、动手或动口。总之,本课的亮点在于笔者在追求一种境界: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有效的等待来成全学生的主动学习。因为“等待”是有效互动的真实要求。
2.等待是促进学生真学的时间保证
海默特说:“教学就是要让人形成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是啊,许多新鲜的,特别是有创意的想法和成果不正是在静静等待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吗?对照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似乎就少了一份沉静,少了一份等待,少了一份真实。当提出一个问题后,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学生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就匆匆让学生起来发言。结果,只有几个学生能捧场,课堂被一种浮夸的风气所笼罩,思维始终在低水平低容量的状态中徘徊。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生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崇尚自由与探索是学生的天性与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要坚守这一本义就必须引导、想方设法去促使他们深入探索并有所发现。为此,本课笔者关注的是学生的天性与探索者的精神是否在教师引导下得到保护,得到发展。知识是否“活”在学生自主的探究和体验之中。初三的学生,在给予适当的提示后,一些规律是可以自己发现的,所以,本课展示的知识规律都应由学生通过实验、合作探究而自主学习得出。
3.等待就是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权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们用足精力,集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们取得成效,同时认识到:不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如此说来,我们教师要做的工作不在于化解难点、除去障碍,让学习变得轻松、顺畅起来。反过来,应该有所保留,给学生思考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权利、克服困难的权利。挑战未必会顺畅,然而这是精神发育所必需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找到新的方法,获得新的发现,思想得到更新,这些都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隐性”成果,是创造的母体和力量的源泉。
4.等待是为了“转机”,它需要相当的教学智慧
等待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发现,因此等待并不是机械地傻等。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难以逾越的认知障碍时,需要教师去积极疏导。等待的方式也有许多,可根据不同的情形分别采用。例如“再想一想”、“动手做一下”,通过讨论交流一下等等。这些做法都要在备课时做好预案。否则,课堂就会变得无序。有时候如果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那么教师还要学会急中生智,去从容面对。
总之,教师确立课堂中的等待意识,是一种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上台阶的表现。只有不断反省自己、诊断自己、调整自己,才能把“等待”处理得恰如其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个体长期的自我磨练,才能炉火纯青!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50930.html上一篇:冬季养鹅技术教案
下一篇: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