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 “牵手教育”的内涵
“牵手教育”是一种采用形象的比喻方法命名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模式与方法。“牵手教育”是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互动式、关照式、全方位的教育活动。“牵手教育”要求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从行为上关爱学生,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从学业上指导学生,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确把握“牵手教育”内涵,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准确理解“牵手教育”。
第一,“牵手教育”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一种方法和途径。通过“牵手”实现良性互动,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不管是教师还是普通管理者,都要把“牵手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原则和行动指南,时时处处“牵手”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快乐成才做更贴近的服务。第二,“牵手教育”提倡师生互动,更主张教师的积极主动。要求教育者、管理者对学生真爱,整个过程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全程教育、管理,关心教育全体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合格公民。”第三,“牵手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学生个性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就不能“一刀切”、“一把尺子”。因此,“牵手教育”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成人、成才上有更大的满足。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人技能的提高。既重视成才,更重视成人。
2 “牵手教育”的提出的时代背景
2.1 “牵手教育”把握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写入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为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新形势下,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不仅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经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牵手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理念,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适合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2.2 “牵手教育”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当代大学生“90后”居多,“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以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内心空虚。人际交往能力趋弱,人际交往方式主要为电话、短信、网邮、微博客、QQ和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他们想独立,又有依赖性;他们想学习,又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想成才,又找不到合适的路径。因此,他们彷徨、困惑、无奈,只能选择网游、聊天等虚拟世界选择寄托。而“牵手教育”就是从学生的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入手,任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普通管理者全员介入,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促进大学生全面提高。
2.3 “牵手教育”符合了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新诉求。目前,高等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高校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和效益,特别重视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主要是许多院校学生构成复杂,有本科学生、有专科学生;有初中起点的专科,也有中职、中专起点的专科、本科学生等等,有的一个学院、一个系就有很多类学生。学生文化程度、年龄相差较大,管理方法更不能统一。这就要求对不同类别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进而言之,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因此,“牵手教育”更适合那些规模较小、生源素质较低、就业专业化不强的高职院校。“牵手教育”要求教育者就是在搞好专业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3 “牵手教育”的意义
“牵手教育”是对高校长期以来校园文化积淀的新概括,是对高校“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的新升华,是对高校实现特色办学跨越发展的新探索,是当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具有很深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3.1 “牵手教育”是对传统大学教育与管理的反思。传统大学的教育与管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学多采用合班大课,任课教师授课是灌输式,并授完课就走,很少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院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也常常疲于日常事务,很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对其以人文的关怀。这就导致了由于教育与管理的缺位,大学生极度放任自己,沉溺于网游、聊天、打麻、玩手机等等,甚至荒废了学业。“牵手教育”就是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思想的指引下,重视教师的全面介入。要求从课上到课下全面关注,从教室到公寓全面深入,从入学到毕业全程服务,从基层教师到学校领导全员育人。并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载体,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让大学生从政治思想到综合素质,从一技之长到从业能力方方面面都得到大幅度的跃升。
3.2 “牵手教育”是对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反思。一是对学习习惯的反思,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始终被考试包围,被动的学习多,主动的学习少,没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初入大学校门,没有教育者的跟进与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说没有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大学生就把大学校园当成“安乐窝”和休憩的“港湾”,导致大学生们不思进取,及时行乐。二是对学习动机的反思。十二年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进入大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也不仅仅为了将来的职业。大学的学习应该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大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又如何能安心学习,潜心研究呢?三是对学习目标的反思。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基础,综合素质、人文修养,创新能力才是关键。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人都有七种智力,但一个人有一种智力得到最优发展就是成功,而“牵手教育”正是着眼于学生个体个性发展。
3.3 “牵手教育”是对以说教为主传统思想教育的反思。“牵手教育”重视模式和途径的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提出“院校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金字塔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以“专业教研室―教师工作室―学生社团”链条式的学生素质拓展模式。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角度,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主唱的旧方式,形成了学生工作管理者和教师全员行动的新格局,改变了过去为思想政治而思想政治的单一的说教形式,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学习实践中,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必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德育、智育、美育工作齐头并进,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意义都很重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8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