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 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基本为单一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书本知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比较少,由于实践环节少、理论教学多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1]。很多教师的教学计划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设计,难以形成优化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要求单一,导致学生偏重于理论课的学习考试,轻视实践性的教学,直接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内容上与实际脱节,大多为纸上谈兵,课外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当前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实习学生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虽然扎实,但是专业能力较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差。
1.2 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因为对社会适应能力强,所以就业渠道十分广泛。但是,长期以来学习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因为学习相对封闭,忽视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专业特色并不明显,学生的能力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同一类型的人才出现过剩现象,所以社会急需能够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为“就业难”提供新的思路。
1.3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宗旨,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三十余年,虽然取得了进步,但是仍有不足。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还没有完成,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在教学内容上一般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上,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与发展空间,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也仅仅为少数学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很多毕业生总是想去大公司任职,不愿去小企业中工作,这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2 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发展创业教育的方式
2.1 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教育体制
将学校、工商管理学院和学生社团作为创业的基础关系,每一个阶段做好保障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学校应成立专业的地域为创业服务做准备,并由学校领导带头,让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主动参加到项目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从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点出发,通过开设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和拓展服务等模式,建立创新服务载体。
2.2 建立良好的创业氛围
高校需要开放教学平台,全方位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每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学生进行解答,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和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模式。学校经常要与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并建立社团,以社团模式推动学生创业,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及教育机制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础,高校应该在认真落实教育部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管理进行改革,给学生更多自主创业的机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的合理布局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服务机构,保障创业教育的硬件条件[2]。创业教育并不是学校自身的行为,而是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政府应该推行各项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对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和跟踪辅导等服务,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3 健全工商管理专业特色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偏重于专业理论授课的教学方式,打破封闭式教育模式,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校专业的特色出发,一方面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合理的实践课程,着重偏向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专业化培养[3]。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突出特色,借鉴国内外的教育经验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建合理的创业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
2.4 构建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常常使学生习惯于接受与模仿,长时间便失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学校需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交流与理解能力。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测试与创新情况进行评价,尤其是学生的作业、测试与练习,包括课堂观察、学生反思情况进行评价,以竞赛的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把学生参加科技和创新活动作为考核学生成绩能力的重要标准,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相对稳定,但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种种原因和社会的大环境出现了就业率下降的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成为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借鉴国外的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从多角度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1168.html上一篇:“劝退”学困生与教育公平相悖
下一篇:试论社区工作与社区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