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引言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位广受争议、毁誉悬殊的历史人物,其家庭教育思想注重从家庭琐事和生活细节中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风气,强调道德修养,提倡经世致用。无论人们如何评价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曾国藩的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他所处的时代以至今时今日,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
1.传统文化的积淀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子集,对儒、道、墨三
大学派多有研读,尤其推崇程朱理学,追求经世致用。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感;道家谨言慎行、藏锋露拙的养晦之术;墨家的节用、爱人、尚贤等思想观点,都深深的影响和引导着曾国藩的人生,成为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2.湖湘文化学派的影响
南宋理学家胡安国及其子胡宏师从“二程”,潜心研究并传播理学,创立湖湘学派。后经朱熹、张?颉⑼醴蛑?等为代表的书院延续办学,使得湖湘学派进一步发展成熟,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崇尚道德修为、注重践履躬行、讲求经世务实的湖湘学学派的学术宗旨。
湖湘学派的思想宗旨、学术风尚,八九百年间一直深深地润泽湖南思想界、学术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土壤上,曾国藩深受感染和熏陶。湖湘文化的思想宗旨,对曾国藩一生的个人修为及其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曾氏家风的传承
一个人个性、思想的形成,一个家族能够兴盛不衰,离不开良好的家风。曾国藩出身耕读世家,其祖父曾玉屏非常重视家风家规的培育,如“八为本”“三致详”等,并以此严督后人。曾国藩多次说过,他一生受其祖父影响最大。曾玉屏曾反复教导子孙要“倔强”“自立”,并且常用家?l俚语“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自谨。在曾国藩金榜题名,跻身翰林之时,曾玉屏异常冷静地告诫家人:“我家仍靠种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不丢勤俭二字。”同时语重心长地叮嘱曾国藩:“满招损,谦受益。”曾国藩一生谨记祖父教导,躬行践行,并反复告诫其子弟:“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唯有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由此可见,曾氏家风对曾国藩个人成长影响之大,也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础脉络。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1.“修德立世、耕读传家”
曾国藩熟读经史,深谙仕宦巨贾荣辱兴衰的历史规律。因此,他教导子弟始终强调“德”为做人之根基,把“修德立世、耕读传家”作为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立世之本。如咸丰十年,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有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进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分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曾国藩从历史经验和个人成长经历总结出,一个人能够长久立足社会、兴家安身的根本就是两点:良好高尚的品行和自食其力的技能。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曾国藩没有一味的教导子女“学而优则仕”,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子女谋取一官半职,而是严格要求子女修身立德、勤研学业,做到品行高洁、学有所长,并制定严格的家规约束规范子女的言行,形成了崇德尚学的良好家风。
2.“临深履薄、戒骄戒奢”
曾国藩久经官场,深谙权力的两重性和韬晦之术,并且在长期的官场实践中总结出一条为官规律:官做得越大,时间越久,越容易产生骄傲奢侈之气,奢傲成习,私欲膨胀,则必然会滥用权力,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因此,曾国藩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始终用“临深履薄、戒骄戒奢”的忧患自律意识约束自己,始终做到慎权慎行。曾国藩不但严以律己,而且严格要求和教育亲属,谨言慎行,戒骄戒奢。二是严格要求家人任何时候都要以普通人自居,遵守国法,恪守家规,善待邻里,不可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特权思想。三是严格要求湖南老家的亲属不可干预地方政务,不可打着自己的旗号谋取私利、欺压乡邻。这种“临深履薄”的忧患意识和“戒骄戒奢”的自律意识,对曾国藩个人及其子女亲属,都产生了积极有效的教育意义。
3.“尚勤尚俭、自立自强”
曾国藩阅历丰富,深知“自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返俭难于登天”的深刻内涵。虽然官居一品,家道殷实,曾国藩亦是居安思危,时时谨慎,经常在家信中强调 “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偷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弟子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曾国藩认识到,人的本质都有好逸恶劳的一面,过惯了奢靡生活,就会忘了耕读之本;勤俭持家,不积钱财,反可使子女逐渐养成勤奋自强的品格。曾国藩的节俭持家和对子女家人的严格要求,并不是要省几两银子,积攒家财,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子女能自立自强,自食其力,以免养尊处优,不学无术而招致祸患。
4.“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尚书》中说“业广惟勤”,认为勤是事业成功的唯一途径。曾国藩把对勤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认为“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无论居家,居官,行军,皆以勤字为本。”因此,他要求子女做任何事,都要树立持之以恒和勤奋坚忍之志,戒除夜郎自大、三心二意的毛病。从政30余年,虽然日理万机,他总是一面督促子女完成规定“作业”,一面认真完成自己每天的“作业”,从无“拖欠”。为养成子女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自己躬身示范,居家穿的是布衣布衫,睡的是布被草席,不食烟酒,每顿饭通常只有一个荤菜,随身没有一件珍玩贵物。 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有损父亲的声誉。也正因此,更加勤奋自强,磨砺自己。
三、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现实启发
1.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必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曾国藩的这种人生价值取向,既是对曾氏家族重视耕读家风的继承,也是对混乱、黑暗的现实状况趋利避害的反映。在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引导下,曾氏族人大多品行端正,学有所长,鲜有纨绔子弟。这也是曾国藩能在波云诡异的封建官场上善始善终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长期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中,理想信念动摇,认为道德修养、党性修养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权力和金钱来的实在,认为人生目标就应该是当大官、挣大钱,因而完全忽视了对自身党性和道德的磨炼和提高,忽视了对子女亲属在道德品行上的教育引导。有的干部为了捞资本、谋升迁,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完全忘记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的干部崇尚所谓的“权力法则”,到处跑官要官;有的干部追求奢靡享乐,以身试法,纵容子女亲属大搞权钱交易;有的干部信奉“学而优则仕”,为子女谋官谋职跑关系、通关节。这一切都源于理想信念动摇造成的人生观错位,在这种错位的人生观指引下的领导干部,其家庭风气可想而知,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和子女。
2.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必须树立“临深履薄”的权力观
曾国藩一生谨遵慎权律己之道,严格约束家人亲属,虽然这种忧患意识是在自律中求自保,但作为一名封建官吏,能始终保持权力的敬畏感,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权力是用来为国家、社会、大众的利益服务的,任何手握权利的人,对权力都应保持一种临深履薄的敬畏感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对于这一点,绝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认识都是到位的。但也必须看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仍然有一些人,官当得大了,在位时间长了,认为自己为国家做了一些事情,有?Y格“为所欲为”了。分析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权力的敬畏自律意识弱化导致的权力观错位。
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清廉家风,首先要牢牢树立“慎独慎权、临深履薄”的权力观,一刻也不能忘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要从生活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要从廉政建设和端正社会风气的高度来重视家风建设,管住、管好配偶和子女。
3.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必须树立“自立自强”的家庭观
“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 这也是曾国藩倡导的 “自立自强”的家庭观的真实写照,对于领导干部正确家庭观的树立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舒适的工作环境或是遗留一笔不菲的钱财,要比普通百姓容易得多。基于这种主客观的现实,尤其是在文化、思想、价值观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深受“封妻荫子”的封建家庭观浸染,丧失党性原则,无视党纪国法,漠视群众利益,滥用公权,千方百计为子女亲属谋好处、捞钱财,不但害了子女,还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因此,树立什么样的家庭观是领导干部当前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邓颖超同志遗嘱中的一段话对当前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她说:“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感情出发,而不依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一贯执行,我也坚决支持的。此点对端正党风是非常必要的。”
4.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必须树立“以身作则”的教育观
“子不教,父之过。”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许多处世哲学,道德标准的获知,多来源于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家长对一个家庭家风的形成、改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实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不强、作风不严,纵容配偶、子女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经商、捞好处,一旦案发,则大言不惭地推卸责任。正如一位身陷囹圄的领导干部在悔恨书中所说:“家属、子女出问题,分析其原因,根本在于我自身表率不好、把关不严、用权不慎。我自己‘心中有鬼’,才使自己‘家中闹鬼’。”
“蓬生于麻,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领导干部无私奉献、清白做人的信念和行动,往往对子女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会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反之,则是父行子效,沆瀣一气,家风败坏。因此,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自觉做到修身自律、廉洁奉公,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在面对“私利”和“亲情考验”时,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教育示范作用,为自身的清廉执政奠定良好基础。
“一室不治,何以治天下?”领导干部只有严格管好、管住子女、亲属,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党风与家风的关系,才能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1311.html上一篇:“互联网+”与干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