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精准扶贫
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1]。精准扶贫在减少贫困、消除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相对公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作用。
(二)公平与效益
教育公平分三个层次: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见习生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公平也作了重要论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既关系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也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民众福祉”,他从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规则、教育质量、教育保障等方面,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内涵。教育效益是指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即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佳的效果。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奉行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也带来了教育极大的不公平,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教育的公平与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才能克服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许多困难和麻烦。
(三)博弈论
博弈论是关于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则关于社会行为中理性行为的理论,其中每个局中人对自己行动的选择,必须以他对其他局中人将如何反应的判断为基础。因此,博弈涉及至少两个独立的博弈参与者,涉及到的行动者存在着策略。
二、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绝大部分学生上初中后离家都比较远,需要在校寄宿,对于边远、偏僻、特困地区的家庭子女、孤儿等弱势群体家庭经济负担普遍沉重,辍学率比较高。
2.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大量进城带来的留守子女较多,教育与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精神关爱缺乏,身心容易受到影响,思想观念容易扭曲,在学校学习关态不佳。同时,学校与社区联系松散,留守子女缺乏管教,犯罪率升高。
3.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大中城市,而农村区域不仅没有高等教育?Y源,职业教育和培训,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也比较缺乏。
4.为了整合资源,很多贫困地方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与整合,很多一师一校的教学点被拆并,使部分地区的孩子上学难度更大,交通不便,父母又接送不了,周末回家一次都可能带来不便,贫困地区盲目撤并,整合师资力量给农村贫困孩子带来诸多不便。
5.农村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招聘而来的,迫切希望合同期满后考走或调走,流动性比较大,想扎根于农村的少之又少;同时,考进的教师男老师少女老师多,有些扎堆休产假,无法正常上课。
6.贫困地区由于比较分散,办学点多,但学生人数少,按师生比例配备的教师数量就少;有的地方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随父母迁走,学生流失比较大,教师又相应过剩。
三、提高教育公平与效益应采取的措施
措施一:应当提升教育的软实力。
乡村中学应增强硬件设施,改善学校的住宿条件、体育娱乐设施、安全设施、设备等基础性的经费及政策投入,完善寄宿生食堂、宿舍等常规管理,增加寄宿学生伙食补助的比例,制定统一的伙食标准,以消除学生的攀比心理。改进寄宿制管理规定,对农村寄宿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配合教育的模式,使贫困学生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对生存环境不好的学生的特别关爱,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力消除家庭放任不管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使学校处处充满人文关怀。围绕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资助孤儿、病患、女童、贫困户子女、单亲等弱势群体,使这些弱势群体公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得到增加。
措施二:提升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乡村中小学的校长,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领导能力提升的培训,很多都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欠缺。通过培训,使管理者们更加认识到一个管理者的价值观对一所学校的影响力,从关注课堂、教师的专业、成长到关注加强和改善学校文化、环境、学校发展计划、职业伦理等建设,来改善学校整个管理系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在转变观念和态度的基础上,更积极的关心、关爱贫困弱势群体从而提高贫困学生的福利。 措施三:加强贫困地?^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脱贫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推手”,我国有4000多万乡村中小学生,但只有280多万乡村中小学教师,教师强则教育强,要确保优秀教师在贫困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2015年4月1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时指出:“要把乡村教师对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教师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关键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按照这一指示精神,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教师的激励制度和交流机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让他们有比在城区工作有更多的收获感,才能留住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师分配、调动和流动制度,对教师探亲、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待遇,从政策方面为他们解后顾之忧,对稳定贫困地区的教师有一定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以解决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措施四:实放乡村教育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重大决策,而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振兴农村教育,农村落后的关键是教育发展的滞后。农业落后最突出的原因首先是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贫困地区的劳动者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没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缺少致富的技能、知识和本领。2014年6月,习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就要制定实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区域布局,可以在部分县城或建制镇规划名牌大学或名牌中小学的分校区;或增加培训机构,培训技能人才。也可按照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引进国外名校合作办学,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区域发展。同时,在许多边远山区,可以把已经撤并的部分小学校恢复起来,在人口集中的中心村及一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通过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而恢复生机活力。其次,在人才的流动上,人才资源几十年以来都是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而农村发展、治理,都需要人才,而城市人口过于集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退休人员回流农村区域的需求强劲,国家制定引导城市人才回流农村,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引导城市大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到农村去。这样,既加快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部分农民工可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措施五:提高教育投入效益。
国家虽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农村教育上,但还是杯水车薪,在教育投入上既要开源,又要节流,要提高教育投入效益,消除资源浪费现象,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学校资源浪费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学校,虽然投入了资源,但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修了体育场,但不开体育课,配置了多媒体教室,但部分教师不会用等等。同时,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对于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除进行合并、撤销等合理的布局调整外,行政人员庸仲,使教育经费增多,公有经费减少,只有精简机构和人员,才能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措施六: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要补齐的短板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而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发展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机构、企业等)的群策群力,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教育脱贫攻坚的事业中,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包括社会参与培训技能人才、创设各种扶贫公益品牌(如希望工程、文化扶贫、春蕾计划、雨露计划)。用教育培养人才,来带动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国家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用扶智的办法来解决扶贫问题,通过办优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拉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让贫困学子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实现相对教育相对公平和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1490.html上一篇:浅谈开展感恩文化教育策略
下一篇:浅谈幼儿安全教育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