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一种介于主观与客观、抽象与具体之间,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特殊范畴。在众多学者的高等教育质量界定中,陈玉琨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国际高等教育实践中,人??往往把下述几个方面当作‘质量’的评判标准:(1)出类拔萃。在同等院校中名列前茅就是质量,这是学术排行榜意义上的质量。(2)达成目标。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是质量,这是泰勒评价模式中的质量。(3)满足需要。这就是说,质量意味着值得花钱,高等教育满足了纳税人的需要,使纳税人感到满意就是质量。这一质量通常是国家关注的质量。(4)自身提高。质量即为不断提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就是质量。对高等学校来说,它们更愿意接受这一意义上的质量。”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的部分”(黄秋明,杨旭辉,王正,2004)。具体来说,质量保障是指为提供某个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的一定信度,在质量体系内所实施的,并按需求进行证实的全部有策划的,系统的活动。可以看出,“质量保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障质量”,它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涵义的名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解是不同的。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通过使用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评估与质量认证等质量保障技术,所进行的旨在保持与提高教育质量的持续性的活动。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目的,是人们在开展保障活动之前所设想或规定的应达到的效果、结果。它指导和支配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整个过程,对质量保障的内容、方法等其它方面往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一,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在目的: 高等教育质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其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促进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高,乃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在的、根本的目的。第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外在目的:就外部而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是要让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高校教育质量情况并证明高校已达到或保持了一定的质量水准。
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关注质量、保障质量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建立优良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愿望日趋强烈。
目前,由政府主导的以高等教育评估为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如在质量保障主体方面,原来是“政府”主导型的办学体系,在教学质量评估中政府有着绝对的权威,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学校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在大众化的条件下,政府的作用由管制变成了服务,积极鼓励社会团体等中介机构参与、监督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政府只起宏观调控的作用,为高校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资源,充分调动学校的自主性、积极性,使保障主体变为多元化,即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参与监督、学校自主管理的保障模式。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伴随着大众化建立起来的,在宏观上主要以教育部管理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为主,评估期间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其内容与运行模式主要是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
(一)自我评估阶段。院校的自我评估是整个评估工作的起点,同样也是评估的基础环节。在评估的三个环节中,属于时间最长,在建设、改革与管理工作最多,取得的效果最大,贯彻“评估目的重在建设”思想的重要环节。院校在自评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学习国家评估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评估实施方案;分析学校教学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制定自评期间计划,逐层分解任务;提出改进措施;撰写自评报告,准备评估背景材料。只有学校切实认真搞好自评工作,充分发挥积极性,才能准确地找到学校的优势与特色,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达到通过评估来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目的。
(二)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现场考察是这样一个阶段,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专家对学校教学工作信息、资料与数据进一步印证、审核、补充;与被评估学校一起对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办教学工作的优势与特色并寻找薄弱环节,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整改阶段。院校整改是评估的重要环节。根据首轮高校评估方案,评估整改阶段的任务包括根据教育部正式下发的专家组考察意见,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整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工作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奠良好的基础。
三、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从高等教育来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政府对教育管理权限的下放,两者密切相关。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伴随的是责任的增大,这也从权利义务角度解释了高等教育体质改革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在英国,教育质量由大学自身进行控制,政府不加以干涉,各高校对自身质量承担责任。英国对质量控制的理解是“大学内部为维持和提高教育质量而实施的管理过程”,这一定义还涵盖了大学为达到一定质量标准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行动。
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依据权利集中程度进行归类划分,美国属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权型国家,欧洲多属于集权型,而日本可以称作为统分结合的混合型。
美国实行的是以民间为主导的模式。美国宪法规定,各级地方与州政府对各自的高等教育负责。联邦政府只是通过预算、资助等方式间接地影响高等教育,而不是直接干预高校的日常运作。市?龌?制在质保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策略
第一,树立与大众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质量观。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质量观是质量保障的基础,质量观是否科学将决定质量保障工作能否健康开展。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量的增加需要质的保障,要树立符合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第二,建立创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政府、高校和社会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力量,因此,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靠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加快建设并尽快形成以政府外部质量保障为主导、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为主体、社会质量保障为补充,形成以外促内、内外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三,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法规。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先进经验来看,建立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还需政府制定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加以调控。我国目前出台的《高等教育法》、《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文件、规定说明了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以确保高等教育德质量,也是中国高等学校主要的政策依据。
第四,构建完善有效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只是起到外部监控的作用。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还要靠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五,建设高校内部质量保障队伍。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高师德、高水平、结构合理、适应现代化教育且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
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快车道,在数量大幅扩张的同时如何有效保障教育质量最终将影响高等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作为一种以育人为宗旨的文化组织,高等教育质量与一般组织的质量相比有其特殊性。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一个真正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必须从质量文化做起,质量标准也好,质量保障制度也罢,只有在一定的质量文化中才可能发挥效应;只有从质量观的转变入手,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质量保障观,最终形成把全面科学的质量作为大学生活方式的文化,质量保障才能真正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