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目前,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生十分走俏,具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其原因就在于社会所需要的动画人才多,而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却很少,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一些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由此,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与风险,这些风险与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探讨我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动画理论研究不够丰富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动画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动画本体论研究、动画史研究、动画创作研究、动画批评研究以及动画产业研究五个方面。其中,对动画创作研究与动画产业研究的成果比较多,研究的成果主要发表在《CG》、《CG WORLD》的杂纸上。有关动画理论研究的书籍很难再图书馆或书店里找到。在教材建设问题上,主要是依赖电脑动画制作的书籍,大学生很难能够购买到一本既介绍动画制作技巧,又能对大学生教学艺术素质培养的教科书或科普读物。由此看来,学术界对动画理论研究不够丰富,如果不把动画理论研究提到日程上来,中国动画教育思想体系的构建与动画人才的培养就不可能有深度的发展。
(二) 教学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的动画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练的陈旧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把老师的话当作“真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动画人才除了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外,还不具有实际动手制作能力,这是动画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动画设计者而言,他们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是他们存在的源泉与动力,离开了与实践的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就必然成为纸上谈兵。倘若仅仅停留在课堂和校园里的讲授与训练,动画教育也必然成为教师授课素材空洞,学生学习目标模糊,还会造成对动画专业肤浅的概念化的普遍性认识。
(三)结构不合理,动画教育师资奇缺
虽然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的特别快,以至于出现了社会的需求超前与学校培养人才之后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高校不管是否具有开设此专业条件,都分分开办动画专业。因而,造成了师资严重缺少的局面。比如,受利益的驱动,有的大学,在仅有一两名教师的情况下就敢招生办学。据笔者了解,很多综合性大学开设动画专业,也是对最基本的动画专业教学工作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上马的。
(四)动画专业招生缺少调控
有关机构测定,目前国内动漫人才总需求量为15万人,尤其是创作兼技术都优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按现在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4万名动画毕业生计算,4-5年的时间,高校就可以为社会输送15万-20万的毕业生。就是说,5年以后,动画人才就趋于饱和。而高校的办学不可能指板4-5年,高校的动画专业还要继续办下去,这样一来,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就很难就业,有现在的“奇缺”瞬间就变成“剩余”。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动画理论研究
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动画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对动画理论的研究,不仅在动画创作与动画产业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与投入,还要大力开展对动画史的研究。积极鼓励动画教师编写高质量的动画教材与科普读物,丰富与完善动画理论。
(二)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学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但是,在这种过程下的教学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过去那种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学生把老师的话当作“真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在动画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三)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学校第一战略资源,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学生和学校高度。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动画师资培训工作,已解决动画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研究交流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可以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按不同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学校教研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做好动画专业的招生调控工作
国家有关部门应依据社会对动画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专业的设置与招生数量。既要考虑到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市场供求变化,做好人才培养的前后衔接工作,从根本上对动画专业招生进行宏观调控。高校要对现有的动画专业进行有效地整合,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企业与经济状况)、管理资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资源(教学必备的软硬件设施),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1778.html上一篇:论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科学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