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有这样一位母亲,女儿每年生日时,总是带她到医院去看望当年的产科医生,感谢她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每次比赛中获奖时,父母不是先夸奖她,而是提醒女儿:无论取得了什么样的荣誉,都离不开你身边的同学、老师。于是每当她亲手接过新文具、新衣服、好吃的食品时,都会以懂事的微笑和行动来感谢父母对她的关爱。久而久之,她学会了让周围的人都来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是一个成功的感恩教育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什么是感恩教育呢?所谓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其实,我们有太多感恩的理由,感谢我们的父母。由于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们懂得了分辨是非曲直。感谢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的谆谆教诲,我们懂得了用丰厚的知识和美好德行来武装自我。感谢我们的朋友和同学,是他们的友情和包容,让我们明白友情无价。
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在家庭父母单方施爱,养成了孩子自私、冷漠、狭隘、缺乏爱心、不知感恩。因此,教师在献给学生爱的同时应让学生懂得回报,学会感恩,用学得的知识,回报他人,服务社会。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学生“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
中国早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美德。用典型的事实、史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理解感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让学生了解父母、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的恩情与恩赐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对师长有礼貌,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教育学生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教育学生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教育学生感谢社会,是因为社会给了我们恩赐。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三、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会付出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习惯了接受父母师长的爱,却不懂得关爱他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如开展了学生为父母多做事活动,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对父母多说知心话,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感恩他人(同学、亲友)的真诚帮助。见面后要主动问候;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参与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在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心存感恩,心存感激,回报对自己有恩的人,为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之,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教育学生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