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从上世纪末开始的普通高校并轨改革自实行以来,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是一项关于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收费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系统性高等教育改革。这项改革实际上是以招生开始,涉及到普通高校收费、教学、学籍管理和毕业生就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改革。
首先是收费制度的改革,自1994年部分高校并轨开始到1997年全部并轨,大学的各项费用一路攀升。每年的学费、学杂费用和生活费都高达一万以上,按四年的教育来算,培养一个大学生,意味着一个家庭必须投资五万以上。由此可见,家庭的负当加重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压力。其次是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原来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学生就业都由国家包下来,而调节性计划部分基本上是自主择业。并轨之后,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都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择业。那么,自主就业就意味着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必须积极地将自身投入到社会这个大市场之中,由市场的供需进行调节、分配以及再分配。当随之而来的扩招这一教育新举措,使得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得以走进大学校门,那么僧多粥少这一现象就不可避免了。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不得不否认这些教育制度的改革的确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每年普通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44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13万人增加到了1334万人;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从1991年的3%上升到2003年的13%;大学数量从1999年的1071所增加到2004年的1731所。事实如此,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许多大学成倍的扩大了,它们与周边的学院进行了合并,划分为南校区与北校区;还有一些专科学院一晃就晋升为本科院校,而一般本科院校又一晃晋升为重点本科院校;以及更多的中专、技校和职高学院一跨迈进了大专院校的行列。
然而,在这些扩招的繁荣背后,值得所有人冷静思考的是,急剧增加的大学生们在四年大学学习之后,又将流往何处呢?就业还是再深造,考研或者出国留学,成为大学毕业生们仅有的选择。
相比之下,就业是收回高等教育所付出的成本的最佳捷径。因为如果就继续深造而言,那将意味着学生家庭还要继续加大投资,延长投资周期。从2002年开始,在实行扩招之后的入学的大学生们陆续毕业了,改革后的问题便就一个个凸现出来了。其一,人才市场变得拥挤起来了,在工作机会小幅度增长的同时,闲置劳动力却陡然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的现象更加突出。2003年的大学毕业生是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则达到340万。不断攀升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率急剧下降。于是在2006年的广州市,出现了有300多个大学专、本科生和研究生争抢十几个环卫工人的岗位;而台州市的大学生如今再就业压力之下,不得不采取“从城市到农村”的路线,纷纷要求“非转农”。仅仅才20年间,曾经的“农转非”热潮是无数莘莘学子奋斗的目标,如今的颠倒又何尝不是无奈之举。在人才交流会和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毕业生最怕碰到的就是那些招聘单位动辄就是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少则2年多则5、8年等等。对于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们而言,经验值为零,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是遥遥不可及的。招聘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绝大多数的单位都如此的拒人于千里,毕业生又如何能有机会开始积累工作经验呢?
其二,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薪资开始下降。随着一年年的扩招,等待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广泛而普遍的出现。相较于社会平均工资不断提升的情况,投入了高成本上了大学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却发现,他们的就业薪金却一降再降。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3位数。例如,广州的招聘会上,招聘企业以800元左右的起薪来招聘大学生,已经屡见不鲜了。于是低薪求职成为了趋势,绝大多数毕业生均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不期待薪酬,只期待工作的发展前途。2005年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就曾经打出“零工资”的招牌,以求获得一个工作机会。因此有人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低薪时代,大学生已经在贬值。
面对如此现实,另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学生和家长们的面前:读大学到底合不合算?在投入了4万元的教育投资成本之后,回报却是如此令人失望,全国的家长们包括中国农民们都在算这笔帐。那些大量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他们的学习机会更加来之不易,而他们的父母们为了这样高额的学费,必须要把所有的家当押上,甚至得举家背债,而这样的债务又是一个家庭多少年的负担。像这样满怀希望和憧憬的大学毕业生们,满想着毕业之后就能很快偿还父母为自己背下的债务,然而却不期遇上如此冷待遇。有的家庭在孩子毕业好些年后,仍然还在偿还当年为付学费而欠下的债务。供孩子上大学的家庭负担沉重,不供上大学的还宽裕一些,这似乎成了农村里的一种普遍现象。的确,如果把农村学生上大学看作是一种投资,那么成本和收益的比值又如何?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大学生毕业即是失业。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只能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条途径一一读研。可是,在大学扩招本科生的同时,研究生的扩招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从全国来看,报名参加2007年研考的学生恰好是本科扩招高峰的2003年入学的本科生,这批学生的人数全国范围内比2002年增长了60万,达到了320万之多,可见200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生源基数相当大。有专家推测说,2007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的计划招生人数约为40万到42万人,报名人数将达到146万到152万人。而与此同时,高学历低就业,研究生毕业后做着原本本科生的工作的例子也不断出现。
当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已经不再吃香的时候,那些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却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这是因为大学的扩招吸引了许多的适龄青年,而中国大量企业却极度缺乏蓝领技工。那么,相形之下,我们作为投资者一方,是否一定要做这高成本低收益的投资呢?在进行理性分析的同时,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好好考虑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1985.html
下一篇: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