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大力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是全球化时代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文化应对战略,目的是向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独特的文明,在推进世界文明进步中,强化自身的文化身份,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伴随我国越来越深的融入全球化,大力开展大学生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各高校的重视。然而,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高校对于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有效开展大学生传统美德和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还显得相当陌生,不仅缺乏这方面教育经验的积累,尤其突出的是,至今还未形成具有具体指导和规范作用的系统性教育内容,致使这一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及取得的实际效果,与社会期望形成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大力倡导进行大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科学构建的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科学建构的重要性
首先,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科学建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进行,除了需要正确的教育目标引导外,建设适合大学生道德发展要求的系统性教育内容尤为重要。因为,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既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又是传统美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活动展开的依据,决定着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教什么,学什么,实践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需要以教育内容为中心展开教育,即教育者首先要把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设计的具体可感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系统理解其具体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并确信内化为自身的内心信念,最终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在这个过程种,教育内容是基础,由此可见,对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建构,是传统美德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其次,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科学建构是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增强教育实效的前提。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博大,涉及到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渗透于当代优秀人物的言行中、表现在平常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中之外,还有很多精华性的内容存在于由古到今积累的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人物活动的文献典籍之中。如果不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内容的精心选择和科学性阐释,大学生就不能知晓中华传统美德具体而丰富的内容,弘扬传统美德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传统美德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此外,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历史悠久,其中有的传统美德受到形成时代的局限,带有不少封建主义印记,如果没有一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进行科学解释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其中某些内容隐含的封建糟粕就可能对大学生形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传统美德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需要建构经过科学选择和解读的教育内容,以科学的内容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从只有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无具体内容的倡导期,进入到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拥有可知可感的丰富化教育内容的有效实施期。
二、建构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适应大学生道德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高层次原则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首先要适应大学生道德发展阶段和水平。西方当代著名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性发展是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基本上是受道德认知支配的,而人的认知发展是分阶段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道德发展是渐进的、具有阶段性的。他还认为,道德认知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渐进发展的,一个阶段成熟后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经过中学发展阶段以后,比中学阶段的道德认知水平更高的阶段。同时,大学生具有理性思维能力较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等特点。因此,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建构。
(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原则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值得我们代代继承和发扬。但是,它毕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需要有时代的特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需要。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要承接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又要吸纳鲜活的时代精神。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在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时要体现这一时代发展的特点。其次,过去对大学生讲传统美德往往忽略了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美德,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仅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也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和骄傲的新文化和新道德。
(三)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原则
生活世界是蕴涵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建构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需要将优秀的传统美德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启迪学生,使学生运用其中的道德精神和道德智慧去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对传统美德的真正内化。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果缺乏生活内容的基础,他们就很难领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更难自觉的把传统美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因此,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应该要直面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大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自觉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自身道德人格的发展。道德人格是指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道德尊严、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社会道德价值的总和,它的发展不仅需要个体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学习传统美德知识,更需要个体在对人对事的生活过程中践行传统美德,从中获得深刻的道德体验,形成道德信念。
三、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基本设想
(一) 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传统美德内容为核心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要求每一个华夏子孙以维护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为己任,能在祖国为难之际舍小家顾大家,捍卫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有的,但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却早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成了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那种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并不断给予强大生命力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建构中,应该首先强调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这一核心内容。
(二) 以人伦关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传统美德内容为基础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我国的道德教育内容中极其重视人伦关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在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中,有必要注重人伦关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美德内容,因为处理好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担当起家庭的道德责任,以及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关系融洽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担当起社会、国家和民族赋予的责任。因为,大学生与家庭,与他人的相处在其整个的社会生活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无疑是大学生们融入整个社会生活的根基。因此,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必须要以人伦关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传统美德内容为基础。
(三) 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传统美德内容为重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包括古代的优秀道德,而且还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美德。这其中包括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对古代传统美德的继承和超越,具有突出的革命性特点。在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中,要以这一部分的传统美德内容为重点。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革命领袖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民族的优秀传统融汇于党的建设、革命斗争和经济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并且和他们自身的修养相结合,使古老的优秀的道德传统焕发出革命和时代的新精神。大学生是这一宏伟事业的接班人,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下去,对未来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 以人格修养和个性优良品德方面的传统美德内容为指向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建构还要以人格修养和个性优良品德方面的传统美德内容为指向。在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人格修养问题上,把仁德放在了第一位,强调德才兼备,文武兼资。而在个性品质上,则提出了更多的条目,集中起来就大体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等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这些优秀的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人格修养。并且,这些修养和品质还要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身体力行道德规范,才算真正有修养。因此,大学生在注重个人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038.html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论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疏导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