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源于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主张把大众化消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把对物质资源和财富的占有视为幸福的标准,把消费定义为人的终极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随着消费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不断渗透,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
一、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一)攀比性消费倾向
消费主义通过多种媒介将消费符号、品牌形象传递给大学生。“名牌”被冠以“身份”、“地位”、“品味”和“时尚”的象征。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部分大学生群体在追求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时,产生了强烈的渲染效应,促使身边其他的大学生效仿、攀比这种高消费、“唯品牌”的消费方式。
(二)炫耀性消费倾向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对这种炫耀消费的定义是:“通过消费让人明白了消费者的经济力量、权力和地位,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部分大学生成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在同学中间为了获取认同感、赞美或者羡慕,消费内容往往不是自己生活所需,而是更多的为了展现个人消费能力。
(三)盲目性消费倾向
“据抽样调查统计,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4.3%,而年均消费在15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则占被调查总数的11.1%,其中不乏年消费2~3万元的‘贵族生’。”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日常学习生活、交友的必需性消费可能还占不到自己时常消费总额的一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逛商场,也不知道自己想买什么,但是不去商场、不买东西就觉得生活没了激情、没了方向”、“反正花了钱就舒服了”。
二、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意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消费主义致使大学生消费观出现了偏差,高校应当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能,不断加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完善德育体系,进而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只是一个表面上混乱的领域……它是一种主动的集体行动,是一种约束、一种道德、一种制度。它完全是一种价值体系,具备这个概念所必需的集团一体化及社会控制功能。”消费观不是一个绝对孤立的体系,是和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价值体系。加强消费观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体系。大学生群体需要高校加强消费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其他生活方面之间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消费观教育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比较完善。在社会消费价值不稳定的特殊时期,加强建设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消费观教育体系,对其加以必要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消费主义在引导人们把消费作为人生目标和终极追求时忽视了社会化大生产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能够提高社会整体消费自律,逐步更新社会整体消费观念,最终形成文明健康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三、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策略设计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指高校为了促使大学生在消费活动中自觉遵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基本原则而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大学生施加消费观引导的教育活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目标设置。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拥有全球化趋势、消费主义思潮等全球视野,也要秉承着传承中华美德的精神,充分考虑现阶段国情,尽可能做到全面而科学。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可以将目标设置为“可持续、公平、适度、和谐”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加强责任意识,科学合理的进行消费,同时注重精神质量的提升。
(二)内容体系。丰富多彩、可行性高的教育内容和与时代背景、大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设计可以尝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勤俭消费教育。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由粗放型生产消费方式向集约型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提倡勤俭消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绿色消费教育。绿色消费提倡环保型消费、适度消费,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指向,倡导社会消费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因素,尽可能减少对资源储备的开采、对生存环境的破坏。3、科学消费教育。科学消费要求大学生在对消费的本质、自身消费角色、自身消费能力有科学、理性的认知。同时科学消费提倡摒弃盲目消费,实现追求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均衡发展。
(三)实现路径
在对作为多重社会角色的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时,应当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级联动”的教育路径。高校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艺术,家庭承担起教育责任,社会营造教育环境,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应对消费主义带来的价值冲突。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109.html上一篇:试论义务教育均衡化
下一篇:成人教育学生的消费者角色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