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构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

构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大学生流动党员是指因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原因离校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学校却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大学生党员。当前,认真分析大学生流动党员现状,建立健全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成为高校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1.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类型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许多毕业生不能马上落实就业单位,长时间处于无业状态,其中的党员,按照有关规定,他们的党组织关系可以继续保留在学校,成为未就业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有一部分毕业生党员从事着各种有收入来源的劳动或经营活动,如摆地摊、开网店、做翻译和网络写手等,有的收入还相当可观,这一类看似“待业”或“无业”而实际上又从事着各种有收入来源工作的毕业生党员,处于隐形就业状态,他们的党组织关系没有可以转接的单位,只能继续保留在学校,成为隐形就业的毕业生流动党员。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由于某些原因党组织关系没有及时转接到就业单位而暂时保留在学校的党员,属于已就业的毕业生流动党员。除此之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越来越深入,高校中的出国留学生和海外交换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一群体中的党员也占较高比例,他们的组织关系一直保留在学校,属于留学生流动党员。

  2.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

  一是分散性。毕业生流动党员毕业后走向社会,分布到全国各地,处于分散状态。而随着出国留学生和海外交换生数量逐年增多,留学生流动党员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二是流动性。毕业生流动党员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作无着落或工作不稳定,或因利益、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因素的驱使主动更换工作,于是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或单位之间频繁变动,其活动范围呈现明显的流动状态。

  三是长期性。大学生流动党员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后,一般很少主动回校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其中有不少人所在的工作单位本身就没有党组织,因此党组织关系转接起来比较困难,转接时间无限延长。同时,有的留学生流动党员长期留学海外,流动时间比较长。

  3.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发展趋势

  一是数量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党员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复杂和就业观念逐渐转变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随机择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学生流动党员人数会逐年增加。同时,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和海外交换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其中的党员比例也将增大,大学生流动党员将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是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大学生流动党员不仅表现为跨地域流动,而且由于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比较好,有的在毕业后一两年内又考上公务员或者研究生,或通过跳槽进入其他行业,表现出跨领域、跨行业性的流动,因此流动范围将越来越广。再加上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流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

  4.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

  大学生流动党员,一般是入党时间较短、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时间不长的年轻党员,他们在校期间接触的党的理论知识较少,对党的成长历史认识不足,参加的党组织活动不多,党员意识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锤炼。因此,在长期离开学校党组织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忽视自己的党员身份,遗忘党组织要求和党员标准,党性意识逐渐弱化,组织纪律涣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距离党员标准和党组织培养目标渐行渐远。

  二、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流动党员问题由来已久,但是高校党组织针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很难跟得上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还依然存在着认识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1.认识不充分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其中“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说法让一些学校党组织认为,在解决大学生流动党员问题上接收单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校方只需开展辅助和配合工作,从而导致工作主动性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党组织对加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流动党员只占学校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无关紧要,无碍大局。对留学国外的大学生流动党员,有的人存在着畏难情绪,认为他们远在国外,分布零散,情况复杂,联系不方便,管理上有难度。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有的人存在怕麻烦的思想,认为这部分学生党员已经毕业,虽然组织关系还留在学校,但已经不是学校的学生了,教育管理是地方党组织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去管。

  2.管理不到位

  一是要求不明确。大学生流动党员离校时对自己的身份并不是十分了解,学校党组织没有人找他们专门谈过话,没有人明确要求他们在离校期间如何缴纳党费、如何参加组织生活和如何发挥党员作用。因此,他们对自己未来应该做些什么感到非常迷茫。

  二是信息不畅通。学校党组织在大学生流动党员离校之前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库,更没有配套的跟踪联系和服务措施,于是与大学生流动党员联系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彻底失去联络,同时大学生流动党员也很少主动联系学校党组织,对组织生活不闻不问,把自己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因此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三是方法不得当。大学生流动党员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给相关教育管理工作在时间安排、人员组织上都带来一定难度,学校党组织继续以过去那种静态性的教育管理方式去要求流动党员定期回学校一起过组织生活,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也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目标。

  四是监督不力。由于大学生流动党员与学校党组织联系不多,交流渠道不畅通,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方针和新政策的渠道也变得狭窄,基本上成为纯粹的个人行为,学校党组织对他们没有统一的要求,缺乏定性的检查与监督,都使得大学生流动党员长期处于游离状态。

  3.制度不健全

  大学生流动党员,目前还没有专门出台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毕业生流动党员流出以后,高校党组织、流入地社区党组织、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如何管理,学校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或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组织关系转接方式、转接时间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学校党组织内部,随着大学生流动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在机构设置、人员设置与经费保障上还没有落实到位,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制度,从而导致想管而缺乏专人负责,想教育、考察、指导又没有经费的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致使一些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几乎呈现空白。

  三、加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新的形势,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转变观念,提高主动意识

  一要做到思想重视。当前,大学生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能否做好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学校党组织形象以及学生党员形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能否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大学生流动党员自身未来的发展。学校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创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开展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要做到精心组织。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关要求,遵守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并足额划拨一定的专用经费,精细管理、精心组织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三要做到积极主动。大学生流动党员党龄较短,党性意识不强,组织观念比较淡薄,一般很少主动联系学校、汇报思想和回校参加组织生活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党组织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分散性、流动性等特点,做到主动服务,定期联系,经常询问和关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针对部分还处于预备考察期的大学生流动党员,学校党组织应该主动提醒他们按期提出转正申请,并积极开展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2.加强管理,强化主导作用

  作为主要负责部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主导作用。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离校前的集中教育。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对应届毕业生党员或出国留学生党员进行离校前的集中教育,并详细介绍党组织关系接转的有关事宜,对组织关系继续保留在学校的学生党员就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第二,将组织关系留校的学生党员编入相应的学生党支部。对于组织关系继续留校的毕业生党员和出国留学生党员,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将其编入相应的学生党支部,同时党支部要建立本支部相关党员花名册,对其入党时间、转正时间、具体流向、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定期与之联系。

  第三,拓宽大学生流动党员网络沟通渠道。对于处于分散和流动状态的大学生流动党员,学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交互性优势,采取建立飞信群、QQ群和易班等搭建大学生流动党员通讯平台,以及设立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建立网上党建论坛等方式,为大学生流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提供平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流,使大学生流动党员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随时随地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第四,做好大学生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对于大学生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学校基层党组织要求其在预备期内必须按党章规定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预备期满要按时递交转正申请,并提供流动期间个人所在地方单位或国外高校相关部门证明其现实表现的材料,所在党支部要及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其转正问题。

  第五,严肃党的纪律,坚决处置不合格党员。若大学生流动党员无特殊原因不按期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预备期内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不及时递交转正申请,无视党的组织纪律,学校党组织要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者,所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3.健全制度,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学校党组织除发挥组织的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作用,建立“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联系对子,明确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联系人负责向大学生流动党员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通报支部改选、党代表选举、党内评优等情况,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保障大学生流动党员应享受的权利。联系人要经常了解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传达,对于预备期的流动党员,联系人还要考察他们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及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并负责向党组织提出所联系的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是否能按期转正的意见。

  第二,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双向互动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党组织要主动及时地联系当地党组织或就业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动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共同进行教育和管理,并适时合作办理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对于流动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高校党组织要征求流入地党组织的考察意见和建议,通过他们了解流动预备党员的工作、生活和作风情况,作为转正的参考依据。

  第三,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学校党组织按照中组部要求,给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他们持此证在当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当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并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参加组织生活以及缴纳党费的情况等。学校党组织根据大学生流动党员表现情况,并参照《流动党员活动证》记录情况,对大学生流动党员每半年进行初评,年终结合党员民主评议进行总评,对成绩突出、有贡献的大学生流动党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执行要求和不主动发挥党员作用的给予批评,甚至进行组织处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16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