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可以说,以贺拉斯“寓教于乐”观点为源头的娱乐教育思想已经存在了千年,他的文艺观,为后世的很多文艺理论家、文学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能承载娱乐教育功能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早已超越了文学艺术作品这一形式的范畴。现代的形式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制作,博物馆的展示品以及各类游戏,这些娱乐媒介既可以吸引和保持受众的注意力,又可以人为加入一些教育的内容,希望受众在娱乐的同时能够接收到正面积极的教育信息,以达成“寓教于乐”的宗旨,也日渐形成了现代娱乐教育理论。
一、娱乐教育理论
娱乐教育,英文为Entertainment-education,缩写E-E,是指使用既可以“娱乐”又可以“教育”的娱乐媒介,以增加观众对教育问题的了解,创造有利的态度,改变公开行为(Singhal& Rogers,1999)。Singhal & Rogers进一步强化娱乐教育中人为干预,认为是“有意将教育内容放置在娱乐讯息中,旨在传递引起社会和行为变化的信息的策略”,将娱乐定义为表现或观赏个人的兴趣或注意力,给予他们乐趣或娱乐。Slater认为,娱乐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促进社会信念、态度、行为甚至传授技能。Zillmann则认为,娱乐是对提供快乐和享受的媒体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是观众发现喜欢或有用的情感反应,他用此解释了为什么娱乐媒体特别吸引观众。
娱乐教育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密切相关。社会认知理论在教育娱乐教育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结果的解释,是毋庸置疑的。社会认知理论虽然解释了娱乐教育的效果,但尚有欠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于建模效果、替代性学习对自我效能感和对新行为习得的影响,然而,娱乐教育显然对信仰和态度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对娱乐教育可能影响信仰和态度的机制主要聚焦于信息如何在个体身上发挥作用,即叙事的说服力。
二、扩展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ELM
Slater与Rouner开发这种扩展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xtended-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简称E-ELM),用于解释娱乐教育中的说服性内容是如何被处理的,并可能导致与讯息一致的态度和行为。在该模型中,叙事在说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模型认为,使用叙事表达的娱乐教育讯息的四个因素影响了观众的运输(transportation)水平:(1)故事情节的吸引力(story line appeal)(是观众想看的故事);(2)故事质量(quality of production)(写作、编辑、拍摄质量好如何);(3)具有说服力但又不引人注意的意图(unobtrusiveness of persuasive subtext)(观众能否意识到这条讯息试图说服自己);(4)角色趋同性(homophily)(角色与观众的相似程度是多少?)
根据E-ELM,运输对内容、接收讯息后的人际沟通/讨论,角色认同都有影响,角色认同也受到自身与故事中人物的相似程度的影响。在该理论中,运输不会直接影响信息的态度或行为效果,而是通过反应、认同和讨论来运作。E-ELM另主要贡献是,它表明娱乐教育叙事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抑制观众抵制说服力。Slater和Rouner从运输理论中得出的结论是,正在被运输观众不太可能提出反驳,因为在运输时,观众们以及沉浸在故事中而无法自拔,因此几乎不会反对叙事所传递的讯息。
三、E-ELM对娱乐教育的作用机制分析
E-ELM的核心概念是,当受众在观赏娱乐电视时,主要目的在于娱乐,只要被节目内容所吸引,被运输进入故事情境,替代故事人物的情绪或人格,就会倾向接受节目所传递的信念或态度,也不容易产生反辩。其产生说服效果的机制有三个,分别是对具有说服力内容的反应、角色认同以及强化巩固。
电视剧作品通过铺排、配音与剪辑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整理和安排,才呈现于受众面前,并通过受众自己的心理作用转化成故事,这其中的心理作用,就是移情(empathy)和涉入(involvement)。蔡琰认为受众正在被媒介内容吸引时,就是所谓的涉入。根据E-ELM模型,受众接受媒介?热菔北晃?引的程度决定了涉入的程度,而涉入程度是产生说服效果的机制之一,因为受众都“涉入”在叙事中,因此没有动力发生反辩。将受众“运输”到一个叙事中,可以减少可能产生的争论,加强对叙事中包含的信息的接受,提高情感认同与回应,产生说服的效果。Green与Brock发现,电影内容通过运输,过程中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叙事与运输效果呈正相关,叙事结构是透过运输效果而产生说服效果的。
另一个产生说服效果的机制是角色认同。Slater与Rouner在探讨认同的定义时,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个是强调认同是一种内在情感的倾向,认同就是将他人的特质变成自己特质的一部分,重视个人心理结构获得的一种认知反应;第二个角度是,强调认同是一种外在行为的倾向,个体有趋向表现与楷模相似行为的特质,重视个体学习楷模的意图倾向。从中可以发现,认同可能是内在的心理获得,也可能是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可能两者皆备。Bandura也认为,个人将他人的想法、感受与作为纳为己有,如同自己真实感受一般,就具有认同的作用。认同是个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认同作用从婴儿时期开始发展,起因于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相互协调。在娱乐教育中,受众将认同的角色的价值观或行为模式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质,使自己的外在行为或心理状态与认同对象相似。换而言之,E-ELM模型中,受众通过角色认同,有意识或潜意识塑造自我,将角色的个性、情感与行为纳入自己的心理结构,形成学习楷模的一种倾向过程。
第三个产生说服效果的机制是强化巩固。Slater与Rouner除了对个人的认知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之外,还发现与他人讨论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场合的反应,是戏剧所引出的对社会关系的延伸。娱乐教育成功的例子包括观众如何讨论角色,就好像他们是真实的人一样。对这些讨论的记录和分析可能会提供一些方法来衡量与角色的反辩、认同和移情有关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四、小结
娱乐教育对听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进行的一些国际研究显示,开始阶段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美国进行的研究较少。这一研究的契机是政治革命、经济不确定性、环境灾难、传染病以及大幅的人口增长,使发展中国家产生一种关键的需求,即创造有效的、公平的、社会接受的大众传播系统,使社会受益。利用媒介来解决人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能成功地实施一种促进发展的大众传播策略。
总之,娱乐教育这一理论,从一个教育与传播交叉的学科视角,彰显了媒介的教育功能,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公民教育、全民教育的模式,也为教育与媒介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思考方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