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25-02
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高度融合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让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运用于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之中,可以说互联网+是一个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交汇的平台。当前,相当数量的中等学校教学内容常常被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实践体系主要以课程实训和基于校外实习的企业实训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职业教育技能比赛面临重大的挑战,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对职业教育技能比赛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能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技能比赛的基本要求
(一)转变教学观念
基础差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个生源群体,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由“面面俱到的通才”的培养向“一专多能的人才”的培养转变;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以及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将传统“学服从于教”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教服从于学”;再次要明确中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技能训练转变;最后要由“课堂讲授技能”向“基地训练技能”转变,多采用一些模拟、模型、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
(二)加强教学管理
为了能够让学生毕业后快速地进入工作岗位,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冒尖,对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可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其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并将获得技能竞赛奖励的学生组织起来,进一步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和相关工种的初级、中级工标准竞赛。同时,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素质提高相结合,从职业岗位入手,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设置,要面向公司、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此外,按照省级比赛项目和竞赛规程,定期开展校级技能比赛,对获奖的学生优先获评奖学金、优先推荐就业。
(三)改善师资结构
技能比赛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要会实践,一方面应强化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班实践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或企业参加科技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并将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与从事实训指导的教师定期轮换岗位;另一方面应引进和聘请校外企业的技术专家或企业技师到校任教,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入企业资金、设备和生产线,集中财力、物力等资源,按照通用性、仿真性以及先进性等原则建设实训车间,并通过产学结合、合作研发、提供实训场地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交换各种资源,为各种技能比赛提供服务,真正实现学习和就业无缝对接。同时,要克服实训基地利用率低、重复率高等问题,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供平台。
二、互联网+背景下促进职业教育技能比赛的途径
(一)充分认识技能比赛对技能培养的作用
中职学校应进一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增强毕业学生对新技术与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1.以技能比赛引领职业学校的职业技能培养
由于学校的自身特点,在专业技能学习时,很难形成同企业一样的学习环境,因此,中职学校应大力引进企业规范、模拟企业环境,强化技能传授。例如,在专业教学阶段性基本理论测试时,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并且为了减轻指导教师的培训压力,教师可以从分?M竞赛中精选一批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强的学生辅导、带动其他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此外,学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方案的制订和落实,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引领文化基础课教师通过技能比赛的组织、服务和实施充分了解专业内涵和学生的就业方向。
2.以技能比赛规范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养
为了达到充分锻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提高的教学目的,在制作比赛规则时应最大限度地接近企业的技能操作规范。例如,比赛时要尽可能地采用企业的参赛场地要求、参赛人员资格限制、软件平台等。同时,从职业性、社会性、技术性等方面规范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在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时必须撰写自己参赛的作品说明和设计规划,引导学生全面整合各种技能。
3.以职业技能比赛控制职业学校教学管理
控制可以分为前馈控制、反馈控制以及现场控制等,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首先应按照职业教育技能比赛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管理。其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一定的社会要求开展教学过程、教学业务和教学质量管理,促使学生融入仿真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最后,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教具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完善的学习环境。
4.以技能比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为使专业技能比赛效益最大化,教师应让全部学生参与比赛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出优秀的团队或选手参加学校或其他单位组织的专业技能比赛。同时,应认真分析每个阶段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点,仔细研究出教学中应培养的核心技能以及每个核心技能所包含的分项技能,实施模块教学。例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来说,最终的核心技术是网上营销,但在不同的阶段强调的技能应是不同的,在初学阶段,主要强调的技能是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然后才是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 (二)构建适应于技能比赛的教学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职学校应成立相对独立的实训处或实训中心等实训管理机构,成立专项技能竞赛办公室,加强对技能比赛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指导,并从企业中选聘管理人员、技师、工程师到校任教,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和挂职锻炼。比如,对新引进的教师要求其必须参加技能竞赛,并将技能竞赛成绩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
同时,加强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研发力度,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知识、技术和工艺,坚持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训过程中,要求实训师生挂牌上岗、统一着装,坚持课堂教学、基地实训、产业联动相互结合的方式,其中基地实训要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逐步探索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化、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的途径,使其成为集培训、教学、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
(三)建构适应于技能比赛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职业技能评价思想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方面,显然这种教学评价机制不能适应当前技能比赛的大发展,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参与比赛的热情,要不断改革传统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模式。例如,可以将原有奖学金的 50% 设定为职业技能比赛的专项基金,奖励那些在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
同时,改革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方法。通过“看”“查”“访”
“验”等多种方式检验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在“看”上主要查看有没有计划安排、督导评估机制,有没有将计划付诸行动实践;在“查”上主要采取教师自查互查、教务抽查、督导巡查和学校复查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访”主要检查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标准是否切实可行等;“验”即通过考核来达到检验技能培训效果的目的。
(四)采取针对技能大赛的有效技能培养模式
为了打破理论教学多于技能训练的格局,构建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借鉴国际劳工开发出来的 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系统,按照技能掌握规律组织教学,实施模块化教学。即由若干学习单元组成一个模块,若干个模块组成一种技能,按照“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注重学生边操作边理解、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题库、省级题库和生产第一线实际情况,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对原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再加工,形成各个模块课程集合,采用讨论分析、案例、现场等教学方法以及合作式、研究式、发现式等学习方法,有选择性地组织学生学习某些模块和单元;并淡化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完全以实践操作成绩考核学生。
同时,以各种赛事深化技能教学,中职学校应结合技能大赛内容和课程改革,不断提炼、改造原有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W,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例如,将参加技能大赛教师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要求其必须参加技能竞赛;在教师职称晋升时,要求晋升的教师必须要有参加技能竞赛的经历等。
此外,大力营造校园技能教学文化,为了进一步扩大竞赛范围,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为常态性工作,中职学校应成立由技能大赛中锻炼出的技术精湛的教学骨干为组成人员的竞赛办公室,研究、捕捉技能教学改革信息,组织、指导开展各种层次的技能竞赛。例如,每年组织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技能节活动,实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省市级竞赛前的淘汰赛等技能竞赛计划。
总之,专业技能是中职职业教育的特质和灵魂,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技能比赛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局面,确保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319.html上一篇:中职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下一篇: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