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新媒体的推动下,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传媒业在内容原生、传播模式和交互方式等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日异月殊、变幻不测,致使业界对既有扎实基本功,又具备新媒体思维,熟识大数据分析的跨学科、跨文化融合型传媒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当今缓不济急的传媒人才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媒教育的变与不变无疑成为传媒教育改革的阵痛。不变,无法顺应传媒人才需求;变,又毫无终点可言。因此,当今的传媒教育更像是门艺术教育,需要把创新作为灵魂,把传统作为基石,传媒教育的改革不能简单的纠缠在变与不变,而应着力于建立与打破,即“立”与 “破”。
1建立交互学习空间,打破固化教学框架
“学”与“教”自古以来本有先后,先“学”后“教”,不“学”无“教”。现今,教育产业化,学生规模扩大,让原本先“学”后“教”的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学俨然从学习圣地,沦为文凭颁发机构,同时,教育管理者及教学者为维持其治学地位,不断为“学”制定规则,并层层监控,致使教学体系越发固化,早已全然不适应媒体的变革。面对现状教育管理者及教学者应隐退于“学”之后,为“学”建立丰富、自由的互动学习空间。
(1)依托传统的教学资源,模拟人才需求,整合建立融多学科发展的传媒资源库。其中包括影视类、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新闻写作类、中外文化类、伦理类、法制类、营销类、统计分析类、计算机类等等相关的电子书籍及作品,同时整理收集传媒相关经典案例,打破传统教师传授方式,把教师资源变成师生共享资源,让学生可以配合课程自由地找到形象生动的实际案例,增加自己对问题理解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并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在学习中更多的展现出兴趣,发挥自主性。这个项目的实施耗时耗力,刚开始的时候书籍与作品类资源可以通过链接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其筛选后实现。但传媒案例的收集、整理会随着传媒业的发展而更迭,成为资源库建立的难点,这就需要与教学管理结合,设计出长效机制。
(2)结合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建立适合混合教学互动的空间,打破传统学与教的时间。首先,需要减少传统专业课堂教学的学分核算方式,加大对非课堂教学学分的认定比值,在减负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控时间,自由地去选学跟他们未来工作设计和成长设计相关的一些课程,并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其次,把学科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建立成在线课程,把讨论与实践部分作为面授课程,并建立一套与其相配合的虚拟+现实教学空间,学生们能利用可以自由移动的白板、桌椅及自带设备,在与教师实现无缝交流的环境下,任意的组合搭配,完成课程的讨论与实践操作,并同步展示与评价。这个项目的实施,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专项经费用于硬件设施及软件平台建设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且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与学生操作技术方面的能力,特别需要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2建立个性化学习环境,打破传统“规则”训练
传媒业对人才的需要无非是三个方面:懂技术,基本功扎实,有创新思维,这看上去简单,但对现今标准化产出的教育业来说却困难重重。以扎实基本功教育为例,传统的传媒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的一个精通传授内容制作技巧、方法、原则、规则等,能为大多数人共性需要服务及宣传主流价值形态的工作者,为传统媒体提供服务。共性及主流容易建立教学标准,并供较长时间使用,而新新媒体以分众为基础,更关注个性需要及多种价值形态的变化,因此,新新媒体业把扎实基本功定义为具有多学科领域及跨文化的深厚积淀的内容提供者及评论者。至此,不难发现,人才培养需要打破“规则”训练转向思维扩展“因材施教”,对个体学生制定特定的学习经验、需要、兴趣、愿望或文化背景来设计教育项目、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支持策略等,并培养他们具备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可视化工具呈现内容的能力;演讲与沟通能力;计算思维、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工程思维、系统思维。这个培养计划的实施面对庞大的学生人数,无疑需要建立一套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定的游戏式鼓励机制,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为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及策略。
3建立跨机构合作联盟,打破校园壁垒
学校的范围内传媒教育同处于实践一线的传媒业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差距不仅在于制度因素、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还在于学生在学校中很难摆脱自己作为消费者而非生产者的角色定位。要想打破校园壁垒实现创新、创业,只有建立与业界的合作联盟机制,并在一段相当完整的时间中(例如一个学期)把学生从学校带到行业中,让学生在与校园隔离的状态下,体验从消费者转变成生产者的过程。这与医学院的学期实习比较相似,医学院在整个学业过程中,至少有两段完整的时间学生能在其附属医院进行轮转实习。但是,与学科涵盖全面的医院相比,传媒业的每家媒体却有各自的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具体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媒体行业联盟实习机构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谈得上创新,只有基于创新的创业才能赋有生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573.html上一篇:浅谈科技馆科普教育形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