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概念界定
首先需要对“教育生态系学”做一个具体详细的解释:教育生态学,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 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该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是分析研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运用生态平衡的机制和理论,促进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第一个层面是高等教育系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宏观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高等教育内部的学校各组织、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微观层面[1]。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来对高等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情况
我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查找了2013年与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面是整理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资料:发现研究生招生由61.14万人增加至62.13万人,本专科招生由699.83万人增加至721.40万人。联系着下图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图表,可以看出毕业生人口不断增加,其中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逐年增加,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并且逐渐接近普及化的程度。我?J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表现,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正常的现象对高等教育和毕业生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非所用现象普遍、高学低就现象严重,从教育生态学的宏观层面分析,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态失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学者认为这是由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引起的过度教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经济社会的总体结构的失衡,而并不是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引发的的现象。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处在发展运动的过程中,因此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教育提出新要求,但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并没有满足社会需求,这是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和各科类内部的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协调,还有一种这是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与社会经济对人才的类型、层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2],因此我们会常看到一种几千人争夺一个工作岗位的现象。正是供需矛盾与结构矛盾,使教育生态系统失衡,有关学者认为这是教育的一种危机。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除了以上矛盾所引起的教育生态系统失衡,还有地域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教育生态系统失衡。
据了解,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主要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大约占70.3%。而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为什么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是不是他们主要都在一些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或者是就业人口达到饱和的地区,这样就容易出现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而在一些工资水平较低、竞争力却不高的地区却找不到就业人员。这种地区之间的矛盾与失衡也是对教育生态系统的破坏,毕业学生就业地区分布不均衡会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如果这种地区失衡不加以改善和调整,教育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举一个例子,西部地区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很少有毕业生会进入西部地区,这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因为缺乏人才,经济难以发展,反过来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但是教育发展依然不足,教育质量依然很低,这就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平衡。但是在沿海地区就业竞争力较强、人才济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教育质量与教育发展水平都较高,因此较容易出现过度教育现象,过度教育是指个人所拥有的受教育年限多于所从事的工作实际所需要的教育年限的状况。在我看来,就业竞争力较大的地区,人才较多,当毕业者找不到工作时则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而原本只需要本科生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全由硕士生、博士生来完成,因此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研究生会越来越多,正所谓“水涨船高”。因此在我看来,过度教育的出现更多的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的配置有关,这只是一个现象。正是由于地区之间人才资源配置不均,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严重失衡,所以这也就对教育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四、结语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我认为高等教育主要是存在结构性的失衡,它没有很好的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相适应,因此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由于高等教育扩招而引起过度教育,或许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现象。所以我主要对结构矛盾、需求矛盾、区域矛盾所引起的教育生态失衡进行了比较浅的论述,或许有很多问题都还没有深入下去,但是自己已经在试着寻找一个感兴趣的角度对特定问题进行论述,即使里面有很多瑕疵,但是这也为自己提供了一种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思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655.html